分节阅读 378(2/2)
程颐也接话道:“王则海此次出海,必要让他一路向东航穿天下。要是真能佐证地圆之说,那唐师交代的任务我兄弟也就有把握了。”
唐奕笑着摇头,“想得美王则海此去,不会航穿四海。”
“为什么”二程急了。
“地圆之说至关重要,王则海怎可”
唐奕道:“则海第一趟出航,只求稳妥,不求全功。”
“可是”
“没什么可是”唐奕不容有疑。
二程的心思他懂,但不能急于一时。
“怎么”却是祁雪峰疑惑出声。“这里面有何门道”
唐奕解释道:“这一次,我只想让王则海沿信风东去,再到极南之地,沿海风而回,不打算让他冒险。”
“为何”
“若真如你我所料,天下至圆,那么若是再向东行,应该就是大食之境,那时候不管欧洲,还是西亚,国人都叫大食。冒然前往,实属凶险。”
祁雪峰点点头,心中仍有不解,怎么二程这两个小兄弟这么希望证明天下至圆呢
“你们又不出海,怎么这么上心”
别看程颐比祁雪峰小上不少,可人家是正二八经的进士,自然倨傲。洋洋自得道:“出海对我们不重要,但是出海的结果对我们很重要”
“哦”
“少听他显摆”唐奕玩骂一声。
二程这辈子是改不了了,记得刚入观澜的时候,就是这个欠揍的样子,现在还是时不时地翘尾巴。
唐奕亲自给祁雪峰解释起来。
“你当知我心,要把恪物穷理之说融入儒道。”
“我明白了。”祁雪峰一点即通。“你是要用天下至圆敲开一个破口”
“对”唐奕郑重点头。
这船上没有外人,也就不怕什么说漏嘴了。
他让二程改儒,要把求索这个与儒家完全相悖的思维揉进去哪那么容易。唯有用事实说话,把铁铮铮的事实拍在那些腐儒的脸上,才有可能打开一个缺口。
祁雪峰沉吟半晌,“那这么说,天下至圆对子浩尤为重要了”
他和唐奕的理念相合,自然信他之言。
可惜,祁雪峰忘了,唐奕也忘了,这船上还有一个和他们不是一伙儿的人物呢。
“你要立说”愤青王的声音在唐奕身后响起。
唐奕一怔,转头一看,这才想起王安石在船上。
“怎么,介甫不认同”
王安石摇头,“立学证道,人皆可为,就算不认同,但安石不反对。”
“况且,听你等之言,非是考据旧理之腐学,倒与吾之理念甚合,可为佐证。”
抬头看向唐奕,“怎样,你若有心,可愿听我讲学”
啊呸
唐奕差点一口老痰淬他脸上。
这货还真是顺杆儿就爬啊,怎么老子到你那只为佐证了上来就想收编我这货也是够可以的。
倒是忘了,王安石也有一颗做圣人的心。所谓新学,倒还真的与唐奕的求索有点沾边儿。
之前说过,北宋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呃
好吧,是儒家内部的百家争鸣,有点本事的大儒都想重解孔孟之道,建立起新的儒家秩序。
这里面,二程、周敦颐成功了,把儒学改的更加操蛋。
王安石属于没成功的,被二程给踩了。
简单来说,自汉代儒学复兴以来,大体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个是考据之学;另一个是义理之学。
前者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废祖忘典,一切都是老祖宗的好,一切都要按老祖宗的来。
后者则由今文经学开启。今文经学讲究“微言大义”,比较注重从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
听上去就是创新、穷理,好像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可惜,它虽开展了义理之学,但因其喜欢借天的名义立说,终于流为谶纬神学。粗俗的说教代替了哲理的论证,浓重的神学氛围窒息了义理之学。
很不幸,王安石就是新学,也就是义理之学的代表人物。
用唐奕的话说,这就是借老天的名义忽悠人,特么就是神棍。
新学表面上看和唐奕的求索之学是一回事,可是内地里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且,更戏剧性的是,现在站在这的程颐,后来就正面怼过愤青王,直言:“介甫之学,大抵支离。”
王安石还想收编唐奕,收编二程
美的你
唐奕实在拿这可爱的王安石没办法,一脸无奈。
“佐证还是算了。不过,哪天你要想通了,想给我当佐证,可以来找我,咱们再聊。”
“”
于是乎,王大神又被无视了。
唐奕转头继续与祁雪峰聊天。
“也不瞒你,大宋改新在即,篡儒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所以,天下至圆也就尤为重要。只不过,王则海你也看到了,虽然跟了我几年,可到底还是个年轻人,又有点愣。”
“第一次出航就让他走那么远,着实不放心啊,历练几年再说吧”
“你要革新”
得,王安石又呆不住了。
也许,这就是这人的可爱之处,唐奕不待见他吧,他还不生气,遇上走心的话题还想掺合进来。
一听他又插话了,唐奕这回可不淡定了,王大神在改革上的杀伤力可比在立说上的威力大得多。
“停,停哈你当什么都没听见,这事儿你别掺合”
“你”
让唐奕连着怼,泥人尚有三分火气,何况是王安石
“一个坐不读书的疯王爷,尚可言政,安石为何不可掺言”
你大爷
唐奕心说,你没完了啊只会这一句是吧老子可是差点中状元好不好
“黑子,把他给我弄船尾去”
“得勒”
黑子笑着上前就伸手,倒也不用强。说实话,这个邋遢官儿挺好玩儿的,最起码这世上可是少有人能让大郎这般吃瘪。
王安石那小身板肯定挣不过黑子,只得乖乖被架走。不过,要是这么就算了,他也就不是拗人了。
不是不让我掺言吗好,咱自己来,不比你癫王差
回去之后,愤青王一宿没睡,奋笔疾书,极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