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2/2)
眼见远处辽兵退得极快,前方除了援兵,就只剩黑骑营傲立场中。又对阎王营一众将士道:“赶紧把申屠叫回来,扶王爷爷下去休息。”
一提到申屠,王德用猛然一震,挣脱唐奕的搀扶,缓缓向战场深处而去。
阎王营余众无声跟上。
狄青等人对视一眼,皆是不明所以,下意识跟着老将军向前走去。
越往前走,狄青等人越感觉气氛越不对,前面的兵卒全都停了下来,擎枪肃立,注视着场中一处。
而唐奕似是也已经意识到了什么,面色逐渐凝重,向着万众目光所聚之处急奔过去。
到了近前,唐奕瞬间泪下。
五百黑骑,
面朝北方,
队形严整,
临风而立
依旧不动、不言、不杀
“申屠”唐奕心存侥幸地轻声呼唤。
“辽人退了,可以歇歇了”
轰
似是回奕唐奕的轻唤,轰的一声,申屠鸣良坐下战马轰然跪倒,没有一丝生息。
而马上的人重甲在身,依旧骑坐在马尸之上,不动、不言、不杀、不倒
五百黑甲战骑
五百铁血丰碑
守边北望
不动、不言、不杀,
屹、立、不、倒
“申屠”唐奕泪目再唤。“下来歇歇吧”
一只大手搭在唐奕肩膀,回望,却是眼中亦有朦胧的杨怀玉。
“他累了,让他歇歇吧”
此时,五万大宋援军,关内不足一万之数的降将守军,阎王营残众一千六百七十余勇,尽数聚拢在这五百黑甲丰碑左右,肃然敬目。
朝阳如血,将魂如歌
大宋百年夙愿,因这五百丰碑北望,因这五百忠烈英魂
终于达成
复汉唐之威,收中原旧土。
大宋再不残缺
汉人再无屈辱
狄青猛然高喝:
“壮士先行,守土有我”
五万宋卒:“壮士先行,守土有我”
“壮士先行,守土有我”
“壮士先行,守土有我”
“秦时”
唐奕蓦的仰天长嚎。
“明月汉、时、关”
阎王营的兄弟知道,这是来时路上,大郎哼的那调秦腔。
肃然随之高唱: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叫胡马度阴山”
大宋兵将随之附和: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叫胡马”
“度阴山”
第626章万里江山一片红
天下。
在读书人的文章里,在君王的指点间
若非真正到古北关走一遭,看一遭,唐奕可能也会一直觉得,天下也只不过是谈笑间运筹帷幄的那个“天下”罢了。
直到现在他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所谓“天下”
轻了。
关内,五万马尸毙匐遍野。
关下,三千阎王营魂陨。
关外,五百黑骑力竭而亡,临风北望
而举头千尺的孤庙之中,还有一位七十年前的杨家老将,亦把一腔热血散在这片天下
天下。
汉人的哪一寸“天下”不是用血与火铸就
天下。
那是融在英雄的热血里,烙在汉家儿郎的灵魂中,亦应该刻在每一位英魂的墓志铭上的天下。
天下。
唐奕眼中血色长天、白骨铺就的天下。
“杨怀玉”
唐奕凝视着脚下黄土,这片申屠鸣良为汉家争回来的“天下”。
“命人擎旗南下,将燕云复宋之讯,告于天下”
说着,唐奕回望古北关。关城之上,大宋龙旗历烽火而不化,迎攻伐而不倒,临风依旧、飞扬依旧
“把御赐龙旗,插上杨公祠。”
“老令公在天有灵,当与天下同贺”
杨文广、杨怀玉父子闻声,登时眼中精光爆射。
七十年,杨家先祖战死异国七十余载。如今,当年的“异国”终于归宋
杨怀玉激动道:“我去”
不想,王德用望着古北峰上的孤庙出神,插话道:“老夫亲自去。”
杨怀玉一怔,望了父亲一眼,这事当然是杨家子孙来做才是正理。却见杨文广缓缓摇头,紧跟着步履有些蹒跚的老将军缓缓而去。
“杨家小子”
王德用一边缓行向前,一边唤道。
“找些酒来,我要与杨老令公”
“对饮。”
老将军八十岁高龄,刚历一昼夜的血战,如今那口气一散,整个人都萎靡了起来。
唐奕有点不放心,急忙跟了过去。
但是,许是心中一股执念,王德用坚持不要人搀扶,甚至亲自爬上半城,亲手取下宋旗。
然后,挺胸抬头、面容整肃,正如他当年初披战袍之时一般虔诚。
枯枝一般的大手擎着大宋龙旗,浑浊的老目放出光华,沉步拾级,直上古北峰
峰顶之上,杨公祠居高北守,陈列依然。
不同的是,今次,是在大宋的土地上,由大宋的人祭奠大宋的英雄
把大宋龙旗插在堂前,王德用直接在杨公像前盘膝而坐。
“杨老将军在上,王超之子德用,接您回家了”
杨业战死燕云之时,王德用只有七岁。他记忆中的杨无敌,也只在蒙童之时,杨业回京与其父的几场家宴。
但是,正如赵德刚临行之前所说,那个年代,太祖、太宗、杨业、曹彬、潘美、石守信、王超大宋朝气昂扬、傲视天下。
每一天都有希望,每个人都有斗志,那是他们这些老臣最最向往的时代。
浊酒泼洒给杨公敬上,王德用抱着酒坛痛饮一口。
“杨老将军在峰上当是看到了吧”
“关下一战,汉家儿郎没有输了胆气,咱们大宋又活了”
杨公坐像当然不能回应王德用,一成不变地平视前方。
但是,那无波无澜的面庞似乎
似乎,在笑。
再饮一口浊酒,王德用大笑后指:
“看看吧”
“看看这些后辈,不输当年啊。”
“您在天有灵,英魂可慰了”
唐奕与杨家父子、狄青等人站在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