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7(2/2)
三则故意表现出一点太上皇和新帝不和的苗头,元春是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早不赐晚不赐非得这时候赐给新帝,逼得新帝不得不封了那么高个品阶,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这说明什么,说明太上皇不仅怜惜老臣下,不会同意新帝拿老臣开刀,还会继续给这些人遮风挡雨,让他们仍旧能舒服的活在祖宗的恩荫庇佑下,如此便容易掉以轻心,夜郎自大,自然那错处也就多了。而且还能引得暗地里还有小心思的人出洞,让他们以为太上皇对新帝没有彻底放心,最好以为太上皇不满新帝作为,后悔了,只要他们敢露头,那就彻底将暗地里的人一网打尽。
所以说元春加封只是个引子,后边牵扯着一盘大棋,就等着哪家傻乎乎的往里跳呢,荣国府首当其冲第一个,就是那待宰的猪猡。
两个姑娘的亲事还有省亲别墅,可把王熙凤忙的脚打后脑勺,一时一刻也不得闲。可王熙凤惯就是个逞强好胜的性子,一点儿也不觉得劳累,反而觉得是在向众人展现她的本事,那是可着劲儿表现,根本不听一旁让她休息一下的劝告。
至于修建省亲别墅的钱,照样同原著一样各家凑了一些,可还差的远。没有林家的家产可以挪用,贾母少不得将自己的私库捣腾了个大半,又另外卖了公中许多田产铺子勉强凑齐,只是银两到底不凑手,没有书中那样大的面积和排场,但也说的过去。贾母的私库本来都是准备留给宝玉的,可眼下还是娘娘的事为先,不能让娘娘丢了脸面,旁人都可排排场场的回家省亲,若只有娘娘一人枯坐宫中,后宫最会捧高踩低,那娘娘往后的日子定不会好过。娘娘走到如今这一步,往后定是会照应宝玉这个亲弟弟,还怕宝玉日子过得不舒坦吗这样一想贾母拿钱的动作也就更利索了一些。
不过省亲别墅修起来少则也得个一年半载,迎春和探春的婚事反而赶在前边,贾母已经进宫见过元春了,被元春嘱咐定要好好待两个妹妹,不可为了省亲别墅在婚事上俭省,又特意赐了不少宫内的东西,虽不是顶贵重的,可因出自宫里,看的便是个脸面。元春虽一直在宫内,但因贴身侍候太皇太后,江映蓉的事儿知道不少,又知道江映蓉看重迎春、探春,这才提醒贾母别因小失大,万不能让两位妹妹离了心,尤其是迎春,那夫君可是做过陛下的贴身护卫,定得好好拉拢住了。
贾母本就没有准备自打嘴巴子,将承诺出去的聘礼缩减了,不过听了元春的话后,反而咬咬牙又添了一点她当年的陪嫁首饰,迎春是一套龙凤呈祥的金头面和一套血玉的头面,探春也是金玉两套头面,可成色上明显比迎春差一些。幸而探春能白多得两套拿得出手的头面已然很开心,并不因此羡慕记恨迎春的更好,若不是有了娘娘,二房这些年本就不如大房。父亲是个不操心庶务的,继母家中也可怜,珠大哥躺了许多年刚醒不过半载,连路还不会走了,宝玉又是个不知事的,如今陪嫁能这么体面已然超乎想象,人也得学会知足,不能得了一还想着二,那欲望便是永远无穷无尽了。
第181章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雍和二年,荣国府完成省亲别墅的建造,各处安排停当,遂请旨迎元春回府省亲。元春游过大观园后,一边感念家中为她用心,一边觉得太过靡费铺张。回宫后,想着大观园怕是要被封起来,免得被人冲撞,一时间又有些感伤,偌大的园子和景致竟无人欣赏。这一世宝钗在八皇子府,迎春、探春均已出嫁,黛玉更是只在荣国府逗留过一夜,只剩宝玉、湘云二人,元春想要允了人进去居住,免得荒废景致,可思来想去能进去的居住的人不多,寥寥数人住在偌大的园子反而寂寥,遂作罢,只能任由大观园荒废。
同年,一个天朗气清的早上,一驾不起眼的马车从皇城内晃晃悠悠出城,往南边而去。马车里坐着的有太上皇,江映蓉以及黛玉,随侍的便是瑞安。太上皇以后便是“黄老爷”,几人对外扮做祖孙,准备前往江南过冬。
带着黛玉则是想着学医不能一直闭门造车,没有实践,此番去江南便准备开一个小小的诊所,专门收诊女子,不用在意盈亏,关键是训练医术。有江映蓉在一旁把个两三年关,想来便能真正出师,至于往后能走多远,到达什么地步全看黛玉自身悟性了。
江映蓉倒是不介意多带黛玉在外边跑两年,可是京城里那两位等不及了啊,两三年已经是争取的极限了。为了堵住朝臣们的悠悠之口,免得他们一个劲儿的催太子成婚,对了,承望刚册封太子,这下是彻底让有些人歇了心思。虽没有放到明面上说,可几方基本已经达成共识,承望和黛玉是要凑做一堆儿的。因着黛玉要出京历练,为了拖过这几年,雍和帝甚至亲自借着为国祈福为由跑到护国寺,请里边避世不出的高僧给占了一卦,说太子幼年的一劫还未完全过去,需得过了二十成婚方能保一世无虞。
为何不直接让江映蓉卜卦,实在是免得那些朝臣为了一己之私说什么江映蓉和皇帝同流合污,故意批了这样一卦,找个不相关的第三方才能彻底堵上他们的嘴。当然,皇帝为了让高僧配合,还答应了一些交换条件,不过对于雍和帝来说,这些条件都不是事儿。原来因着之前清理佛门的缘故,这些年剩下来的佛门弟子也都过得战战兢兢,生怕哪一天若是当政者不高兴,直接把佛门一锅端了,彻底没了他们的生存之地。高僧也是想得个在位者的承诺,给佛门保留一点苗子和火种,也是给天下百姓一个明示,朝廷并未彻底摒弃佛门,只要一心向佛诚心悟道者还是支持的,别弄得人人都唾弃佛门,不愿入佛门,最后使得佛门彻底失了传承。
雍和帝本来就没有准备赶尽杀绝,需知物极必反,何况佛门也不全都是败类,所以这个条件答应的很是痛快。到护国寺为国祈福便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对于宣扬佛法、弘扬佛教朝廷还是支持的,大家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见着佛门就退避三舍。果然这番动作后,百姓们渐渐又开始到寺庙供奉香火,佛门才慢慢有了起色,不若之前几年一样几个月也不见有一个香客登门。其实百姓中大多还是对佛门有虔诚和敬意的,只是前些年的事儿闹得太过浩大,心有戚戚,担心花了钱献了诚心又被糟蹋了,现下看到皇帝带头做出表率,便又重拾信心,觉得可以继续供奉。仔细想想当年也是佛祖降下惩罚,才让大众认识到佛门败类的存在,使整个佛门为之一清,留下的都是虔诚向佛者,所以佛祖还是有灵的,可以继续供奉。
有了高僧批命,朝臣们不敢再梗着脖子嚷嚷着让太子娶妻,娶了妻倘若真有个好歹,到时候责任算谁的。不就再等两三年吗,皇上老子都不急,他们急个啥。不过家中有适龄女子准备博个太子妃,侧妃,侍妾啥的,为着错失良机而跌足长叹,不得不赶紧为闺女相看起来。太子等两三年还是个香饽饽,他们闺女等两三年那可就成黄花菜,没得挑了。人家太子干嘛舍弃更加年轻貌美的姑娘,偏偏要选你家的老姑娘,又不是真爱咯。
知道详情的林如海,只能暗地里腓腹,你们谁家有闺女最好快点与太子凑成堆儿,这样就不用他家闺女顶上了,他一点儿也不想闺女嫁入皇家,尤其还是太子妃这么累人的活。自从几边通了气,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