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第三帝国 > 第49章反对的声音

第49章反对的声音(2/2)

目录

前面说了,刘曜为了防止臣权失去监督,而造成政事荒废,国家出现动乱,特地想了一套方法来监督臣权。

问责制只是监督臣权这套体系里的一个制度,至于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也是为了监督臣权而设立的一个职务!

刘曜下面简单介绍了御史大夫的权限。

以御史大夫统领御史台,御史台由检察院、法务院组成,两院的院长便是御史大夫的佐官。

顾名思义,检察院便是专门监督各级官员是否违法乱纪(含渎职罪)的机构,而法务院则是一个具有审判权,连带着统管法务的机构。

法务院还需要负责复核刑部处理的案件、地方法律事务的管理以及普法等事务。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两汉的御史大夫有双重职务,其一为丞相副职,佐丞相统率百官。

皇帝下诏时往往说“诏下丞相某、丞相下御史大夫某、御史大夫下诸郡国”。

其二,御史大夫统领御史、刺史以监察中外百官。

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最高监察官的同时,也有评定天下刑狱的责任,所以也是最高法官。

天下郡国上呈的会计帐目,也由御史大夫复核,所以御史大夫也是国家的总审计长。

相比之两汉的官制,刘曜等于取消了御史大夫的副丞相职务以及审计事务,只保留了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和作为最高法官的权力。

倘若御史大夫也渎职又该如何?

刘曜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御史台之外,还设立了谏议台!

谏议台的职能,相当于后世的廉政机构与信访机构的结合。

而且,为了防止谏议台的官员也渎职,他明确表示谏议台的组织成员一律聘用地方清流名士担任,且此清流名士祖上三代必须是平民出身!

换言之,刘曜打算任用的谏议长属于非政府官员。

“孤会命人铸造一枚‘代国民言印’,授予谏议台之首长,以代表民意!作为平民代表的谏议长,见孤可不拜,甚至在孤祭天祀礼时也可侧立一旁!”

刘曜这句话就像在夜深人静的城市之中,忽然引爆了一颗炸弹。

只听“嗡”的一声,现场顿时响起了一片激烈的讨论声!

刘曜要搞军政分离,让文武分家,他们没有意见!

刘曜要用相台分割丞相的权力,用帅阁分割太尉的权力,他们没有意见!

刘曜要把御史大夫变成专门的监察百官和执掌法律的官员,他们依然没有意见!

但是,用所谓的地方清流名士组建谏议台来监督百官,他们有意见,他的意见非常大!

“开什么玩笑?祖上三代都是平民出身的清流名士,那不是泥腿子吗?让泥腿子来监督我们,凭什么?这不可能!决不答应!”

在场不少“大地主阶级”的官员,都生出了这种想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