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第三帝国 > 第6章整军1

第6章整军1(2/2)

目录

各师级军官皆有十名近身侍卫,师级军事单位满编为一万人,“加强师”满编人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两至三师合为一军,设军长、军副、军参谋长、军长史各一名。

各军级军官皆有十六名近身侍卫,军级军事单位满编最高封顶为三万人。

刘曜不打算在未来设立“加强军”,他认为若干军合为一军团即可。

目前他麾下已存的九万战兵,可整编成三个军级军事单位,而他本人则担任军团长的职务!

举旗后征募的新兵,可以统一编入新兵营,安排到各师之中,把师变成“加强师”。

至于特殊兵种组建的营,比如骑兵营,其军官配置与普通营类似。

但全营人数编制少则五百,多则五千,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军事制度方面,刘曜决定增加长史参谋制,以及十五等军功爵制度。

军师多谋,军队主官善断。

参谋是为所属军队主官提供信息、出谋划策、配合主官工作的职务。

参谋独立提出建议,主官不为参谋左右,主官职权与参谋职权是主导与从属关系。

至于长史,则等于“监军”!

刘曜设置的长史职务,隶属于其直属上级军队长史,在同级军官领导下进行工作,专门负责后勤保障与士兵的思想教育。

在政治方面,长史只服从上级随军长史和政治机构,不服从同级军队长官。

在军事方面,长史只服从上级军事指挥官、随军长史和军事机构,同样不服从同级的军队长官。

比如,营长史与营长,两者平级。

营长史没有统兵作战的权力,专门负责一营后勤和全营士兵思想教育,按照上级指令进行工作。

营长无权调动营长史,也无权干涉营长史的工作。

营长的职责就是在营参谋长的配合下,统兵作战,排兵布阵,完成上级下达的军事任务。

若是营长有意谋反,首先要考虑手握粮草大权的营长史会不会跟他一条心,还要考虑下面的士兵会不会听他的。

这样,谋反的成功率会降低。

刘曜设随军长史制度,是为了保证他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破坏古代“兵为将有”的英雄崇拜。

十五等军功爵制度与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类似,但又不同。

此制度是刘曜当年在太学读书期间,苦心专研而创立的各种政治、军事制度当中的一种。

秦朝军功爵制的根本,其核心是按照军功等级赐对应的爵位,而不同爵位赏赐的土地数量和岁俸也不同,根本上是分配土地的一种制度。

当时是“生而有种”的年代,老百姓都是封建领主的私人物品,没有自己的土地。

所以,在那时候,老百姓支持秦军功爵位制,是为了凭借军功爵禄制度取属于自己的土地,从“黔首”上升成为“自耕农”。

就那时而言,这个制度可以提高军队战斗力,调整和缓和社会关系。

刘曜创立的十五等军功爵制度,同样是按照军功高低来赐爵赐田。

但所赐爵位是个人终身所有,无法传给子孙继承,且土地、别墅、仆人也和赐爵一样只有个人终身使用权,所有权仍归“大地主”刘曜本人所有。

刘曜一统天下后,这个所有权会归国家所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