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忠义学社(2/2)
这个所谓的“常任”委员会,自然是刘曜的提议。
“我等身为忠义学社创始人,必须要以身作则,牢牢把控学社的未来发展方向,不能让个别地方学社败坏了整个学社的清名。”
“因此,我提议,由我们十四人组成忠义学社常任委员会,在各郡学社的委员没有推选出来之前,暂代各郡学社管理之权。”
“而且,为了让学社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身为创始人,至少要每年开一次常任委员会议,在会议上讨论和决定哪些章程有问题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再完善等等事宜。”
针对刘曜的提议,其他人自然不会有意见,送到手的“常任委员”权力,谁会拒绝?
刘曜提议建立常任委员会,有着多方面考虑,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让寒门士子成为忠义学社的主流。
他会用效忠自己的莲花会少年成员,对未来成立的各大郡、名郡之学社进行渗透。
他必须借此机会,扩大寒门士子的数量,稀释强宗世宦对士人集团的掌控力。
后世太祖以农村包围城市,赢得了胜利,他这一招是用寒门士子包围世家大族,用中小地主包围大地主豪族!
刘曜清楚的记得,历史上黄巾大起义后,东汉朝廷没有足够力量进行镇压,不得不取消党禁。
党人重新掌权后,虽然平定了起义,但党人背后的强宗世宦之实力却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
各地强宗世宦迅速发展成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军阀!
各个党人派系原本在反对宦官专权斗争中暂时被压抑的矛盾,也迅速付出了水面。
为了各自利益,由强宗世宦进化来的军阀,相互之间开始了混战!
百姓不仅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更加悲惨,甚至出现了“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惨象。
为了防止历史重演,华夏百姓的惨况再次发生,刘曜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稀释强宗世宦对士人的控制力。
刘曜相信,失去了文臣武将的效忠,没有了士人舆论的摇旗呐喊,就算是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在学社的纪律章程方面。
加入学社全凭自愿,但凡是自愿加入学社的士人,必须严格遵守学社之纪律。
而学社之纪律并不繁杂,刘曜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稍加删减,就成了学社纪律。
在学社的发展方面,按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选出三十个大郡、名郡,先开设忠义学府,然后成立忠义学社。
由于士人的人数太少,万人规模远远不够,就算是三万、五万人也不够。
刘曜认为,至少要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才有把握实现士人掌权的目标!
目前全国有五、六千万的人口,也就是说他们的目标是培养出五、六十万名士人。
考虑到众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除了儒家名士之外,其他学派的名士都可以进行联络,让他们出来担任未来忠义学府的讲席,如此士人数量的增加才会更迅速。
刘曜郑重承诺,为了鼓励普通百姓送自己的孩子到忠义学府读书。
他会以“百姓集团”的名义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奖金,对家庭贫苦的学生进行资助,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
此外,众人由于见识过滇池县商场、餐馆使用的算盘之巧妙,因而他们强烈希望未来的学生除了学习君子六艺之外,最好也能学到算盘之算术。
刘曜“勉为其难”的答应他们,再次承诺,将来一定会派自己的得意门生,到各郡学府传授算术之学。
对于刘曜的大度,张俭等人深感敬佩!
他们却不知道,刘曜的“得意门生”除了会传授算术之学外,还会传授基础物理、基础化学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