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第三帝国 > 第11章陈掌柜之志

第11章陈掌柜之志(2/2)

目录

他双手并拢,深深鞠躬行礼道:“回少主,此事说来惭愧。属下年幼时,大父获罪入狱,大母心痛而患疾卧榻不起,阿翁与阿母变卖家产,费了诸多力气历时三月才换大父自由。”

“时大母病重,可恨家中再无钱粮,大父入山狩猎欲以毛皮置钱,却遇大虫而重伤。可恨,那岁属下大父大母同月而逝。”

说到这里,陈掌柜握紧双拳,面露悲愤之色道:“故属下立志,要做一方之大富,让子孙再不受无钱财之苦,有诸子论著可读,有成为士人之机会!”

在这个时代,一般人口语化称呼自己的祖父叫大父、王父,祖母叫大母,父亲叫阿翁、阿父,母亲叫阿母。

刘曜融合了刘表过去的记忆,非常清楚士人身份的重要性。

在汉代,士人特重士名,所谓士名即人格名望、风骨气节及学识才能。

一个士人,一旦成为名士,其功利官位将会接踵而至。

所以,凡是有志向的士人要么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恪守纲常,要么浮华交游,广结朋党,相互吹嘘,以沽名钓誉。

尤其是刘曜身处的东汉后期,在士人中间清议品题人物之风极盛。不过,这种人物品题属于民间范围。

虽然人物品题是民间范围,但是朝廷仍会将其作为一个士人是否可以担任官职或者适合担任各种官职的一项重要的参考。

“你可以钱财谋官爵,何必陷于诸子论著而求子孙成为士人?”刘曜合上账本,面无表情的问道。

陈掌柜苦笑道:“即便有财足以置官爵,无名望亦无可能,何况属下这些年积累的钱财连个县里的曹官也买不起。”

刘曜记得没错的话,原历史上,一直到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确立,品评士人之权收归政府。

所谓九品中正制,即根据这个人的德行才能、家族阀阅而给予不同品第,然后授予各种官职。

至于未经过中正品评的人,不得做官,能力突出者大概还能当个“临时工”。于是,士人遂具有了某种特定阶层的含义。

所幸的是,东汉后期中央朝廷虽然对各州郡的控制力越来越弱,但中枢的众多名士出身的大臣还是非常有气节有道德的。

尽管这些名士出身的大臣当中有些人过于重视家族利益,而在政治上做出一些排除异己的行为,可他们大多数人仍忠于汉室,维护皇权。

“你今年三十有几?”刘曜没头没尾的问道。

陈掌柜道:“属下名群庆,无字。今岁三十又三,膝下两子,从妻两人,祖辈居于此地。”

刘曜将账本向前推至案几的边上,然后又从怀里逃出一张成年人两掌般大的白色麻布,示意陈群庆将这两样东西都收起来。

“你找人按照这布上的设计图,给我做三套此等物件。珠子要尽量光滑,天黑之前可能做好?”

陈群庆打开白布,看见了一副后世算盘的设计图,皱眉道:“属下认识一位老木匠,以其之能,做出三套应该不难,但成品可能较为粗犷。”

刘曜点了点头,表示能够接受。

然后,他又问了一个问题:“我要一块三千亩的田,其价几何?”

陈群庆想了想回答道:“上等良田,每亩价值万钱;中等良田,每亩价值两千钱至四千钱;贫瘠田地,每亩价值一百钱至三百钱。”

“贫瘠之田。”刘曜果断给出了他的选择。

陈群庆道:“这滇池县城附近贫瘠之田过于荒芜,其价较低,每亩约百钱。三千亩的话,就是……”

刘曜见对方心算了片刻仍旧没有得出结果,便接着话头道:“三十万钱,也就是一千六百两银。”

东汉后期,一两银子价值约为一百五十钱到两百钱。

陈群庆立刻补充道:“此事交给属下去办,一千五百两足以!”

刘曜没有立刻同意,心中计算了一下,然后问道:“自签订土地契约之日起,七日后付五百两,一月后付完剩下的一千两,这个你能否与对方谈妥?”

陈群庆闻言,咬着牙道:“属下必当竭尽全力办成此两等事,以报少主提携之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