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大搞破坏(2/2)
这个时代交通简直糟透了,交通艰难是制约边陲统治最根本问题之一。短时间可以由海陆解决一些问题,但为了长久之计,陆路交通必须尽快解决。所以,占领交趾三郡,需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整修道路。扬州大军首先要修建一条沿着海岸线从日南郡、九真郡、交趾郡、合浦郡一直到南海郡的道路。
不错,从内陆到交趾路途艰难,大山阻隔。
有大山阻挡的确是个大问题,但也难不倒屯田兵,劈山开路也要修出一条通达道路。
这里有大批夷人、土驻,这些廉价劳动力,为何不用?
没有机械不要紧,依靠人海战术,时间能解决一切问题。
在军队、屯田兵的押解下,一批批人开赴各个需要他们的位置,开始劳作。
想吃饭就要劳动,这也无需解释,在强大的军队面前没有人胆敢反抗。
既然秦宜要采用绝户计,那么,筑路团那些人的剩余生命全都奉献在修路上。
这里的男人与女人被划分的很鲜明,目的不言自明。对待夷人不能采取简单的杀光政策,需要让他们生存下去,但是,人口数量不能继续增加。
明了一点说,这里的夷人只有这一代。
日南郡人口十万,九真郡人口也就二十万,交趾郡夷人也有十多万,三郡合计有夷人不足五十万。粗略计算,去掉两头,有劳动力的男人也不过十七八万,最多也不足二十万。从此之后,这批人就归属于屯田兵管理,屯田兵要养活他们,其目的不过是让他们创造价值。
秦宜的策略也只有军队能够贯彻下去,如果使用文官系统,他这种粗暴、简单甚至不人道的策略,恐怕会招致许多诟病,甚至阻力。
秦宜的策略可以跟左右手下说,但不能公之于众。
即便是手下亲信,在知道秦宜的做法之后,都摇头反对,似乎有违道义。
秦宜有办法说服他们,诸葛孔明、陈群、鲁肃等都是文人,一时间难以接受可以理解,扬州牧秦宜一套民族大义足以让他们臣服。
千百年来人类战争不断,最高级的战争,无外乎人中之战。
秦宜将地球上人中简略介绍给他们,并预测将来走向,这些见闻令那些文人们目瞪口呆。原来这个大陆如此宽广,有那么多人中,或许他们知道一些异种人,但不知道如此详细,分布如此之广。
在秦宜的挑唆下,诸葛孔明、陈宫等文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从不支持态度,转变成坚决支持扬州牧秦宜史无前例的壮举,开疆扩土,永不休止!
这是人的本性所决定,不管是谁,都有内外之分,首先要自己活下去,才会想到让别人活,道理显而易见。
即便是这样,知情人也仅限于扬州集团高层,不会向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