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七零年超级学霸 > 分节阅读 25

分节阅读 25(2/2)

目录

苏娇杨被吓得毛骨悚然,就如同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整个人都从凳子上弹了起来。

等那烟花炸开,化为点点火光消散在眼前,苏娇杨心有余悸地摸了摸自己的脸,发现没有丁点儿伤痕,也没有丁点儿痛意,这才松了口气。

“这智障系统是不是有毛病”

恭喜宿主,完成勇摘数学明珠任务,获得灵感发夹一个

灵感发夹介绍:佩戴之后,每小时自动积累十五分钟的启发时间,启发时间可累计,启发时间总数无上限。灵感发夹离开人体之后,将不再积累启发时间。

苏娇杨提起笔来,飞快地计算。

一天二十四小时,她每天大概有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余下十六个小时里,应该会一直佩戴这灵感发夹,一天差不多能够累积四个小时的启发时间,足够用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了灵感发夹,那她还要那些兑换来的启发时间有什么用

“这奸商,一定是想趁我没得到启发时间前,狠狠敲诈我一笔。”

苏娇杨气得牙痒痒,却也无可奈何。

她要是被其他人坑了,或许报警有用,但被智障系统坑了,能报警吗怕是警察非但不会信她的话,还会把她送去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深吸几口气,苏娇杨点了一下领取奖励。

刹那间,她眼前的虚空中就张开了一道口子,如同一匹布被从中间划开一样,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出现在她面前,在笔记本上面,还有一个绿油油的发夹。

对于那笔记本,苏娇杨没有任何的新奇感,毕竟自己已经拥有两本了,可那个绿油油的发夹是怎么回事

灵感都是绿色的吗

这个颜色的发夹戴在头上,是在暗示她什么

苏娇杨差点气到窒息,将系统面板拉开,找到了灵感发夹的详细介绍。

灵感发夹:取材于灵感迸发的天河石,拥有时空中最绿最纯粹的颜色。不论在哪一片时空中,都不会有更绿,它就是最绿的

苏娇杨:“”

智障系统的操作果然一波更比一波智障。

不过为了积累启发时间,苏娇杨只能向现实低头。

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苏娇杨索性不急着去干食堂了,她先去洗了一个舒坦的热水澡,换上一身干净清爽的衣服,用那绿油油的发夹把头发夹上,环着国防科大跑了两圈。

闭关这么多天,苏娇杨感觉自己的关节都要生锈了,如今慢跑着把汗都排出体外,苏娇杨这才感觉舒畅了不少。

去小食街买了一碗麻辣煮,熨熨贴贴地吃完,苏娇杨回到宿舍将证明霍达猜想的稿件整理好,把一些容易让人提出质疑的部分全都加了详细的注释说明,准备过两天给数学纪年寄过去。

一夜安适。

第二天,苏娇杨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数学系办公室,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都已经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了她的办公桌上,苏娇杨抽出三分之二来认真批改掉,将成绩记录下来,然后又清点了作业上交名单。

等这一切处理完,苏娇杨刚从书柜里拿出几本期刊来看,陈润之老先生就红光满面地推门进来了。

“哟,小苏,你回来了这几天玩的怎么样了”陈润之老先生问。

苏娇杨笑了笑,将暖水瓶给陈润之老先生拎过来,又将陈润之老先生喜欢喝的茶叶筒给递过去,实话实说道:“我这几天哪儿都没去,在宿舍里解开了一个猜想,昨天傍晚完成的,准备等一会儿收发室开门之后,就买了邮票把稿件给寄出去。”

陈润之老先生泡茶的手一顿,“啥你又解开了一个猜想哪个猜想”

苏娇杨答:“霍达猜想,几何与代数相联结的那个。”

办公室里瞬间鸦雀无声,安静的只能听到水从茶杯里溢出来后淌到桌面上的声音。

苏娇杨瞬间回过神来,赶紧去拿抹布,陈润之老先生呆呆愣愣地掂起暖水瓶来,收回神,他怀疑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娇杨同学,你再说说,你解开哪一个猜想了我刚刚没有听清楚。”

“陈教授,是霍达猜想。”

苏娇杨解释道:“开学这三个月来,我一直都在做霍达猜想的研究,前段时间思路受限,更好遇到数学纪年送来的这些期刊,我一边学一边审,拓宽了一下自己的知识面,也丰富了一下自己所掌握的数学方法种类。前些日子感觉积淀得差不多了,我就回宿舍闭关了一阵子,昨天晚上的时候,我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这不,今天就过来接着审稿了。”

陈润之老先生瞠目结舌,“你之前不是说要请个假,给自己放松放松吗”

“对啊,给自己放松放松,就是不出门见人,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轻轻松松地做数学题,一门心思都沉在数学的世界里,这还不够放松吗”

陈润之老先生还未从震惊中缓过来,他想端起茶杯来喝口茶水压压惊,没想到那茶水是滚烫的,险些把他舌苔都给烫得立起来,苏娇杨的话更是险些让陈润之老先生把手里搪瓷缸子给丢出去。

做数学题来放松

失敬失敬,这苏娇杨还真是个人才

陈润之老先生呆呆愣愣地缓了好一会儿,才吐出一口浊气来,叹道:“娇杨同学,昧着数学天赋还真是叫人羡慕啊年轻就是好,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么有干劲,这么有冲劲、有闯劲来着,可现在年纪大了,精力和体力都跟不上,脑子也快秀逗了,比不上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话语中满是落寞。

苏娇杨不知道该怎么接陈润之老先生这话,只能默默地把桌子上的水渍狼藉给擦干,然后安静地坐在位置上评审论文。

经过长达五个多小时的启发时间后,苏娇杨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上一层楼,如今看起这些原先觉得很难的论文来,也变得轻松不少。

这些论文中依旧会出现一些她不懂或者是不擅长的东西,但都变得零零星星,遇到之后她仔细琢磨琢磨,再去数学系资料室找一找相关的论文补充一下对应的知识就可以,无须再像之前一样,遇到每篇论文都得死磕。

会的东西越来越多,不会的东西自然越来越少。

原先五六天才能看完一本的期刊,如今苏娇杨一天就可以看完一本,甚至审核论文的速度还在继续提升。

将霍达猜想的证明过程装进防水的大信封里,苏娇杨还附了一份解释说明的信,同数学纪年编辑部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