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45(2/2)
霁哥儿三人一时插不上嘴,一个个老老实实地站在一旁。
就在此时,魏公公前来禀报:“启禀皇上,皇后娘娘端柔公主还有顾山长,一并来了。”
谢明曦等人一来,移清殿里沉重又紧绷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
谢明曦一一问询过众人伤势,确定三人都无大碍,才缓声说道:“你们三人,都留在宫里养伤吧”
没等谢明曦吩咐,阿萝机灵地接过话茬:“我这就出宫,亲自去接林姨她们进宫。”
此事有过先例。在宫中养伤,一是彰显圣眷天恩,二来也是免得他们三人回到府中再挨家法。尤其是陈湛
三人对视一眼,一起应下并谢了恩。
谢明曦又命人传膳:“忙活了半日,大家伙儿也都饿了。今日正午,就都留在移清殿里用膳吧”
顿了顿,又对盛鸿说道:“几位阁老人老年迈,在移清殿外站着请罪,只恐身体支持不住。皇上还是叫他们进来一同用膳吧”
盛鸿气头已过,冷静了许多,点点头,打发魏公公出去宣口谕。
片刻后,五位阁老进来了。
陆阁老迅速瞥自己的长孙一眼,见无大碍,暗暗松口气。
赵阁老迅速瞥自己的幼子一眼,见无大碍,也暗暗松了口气。
人老成精的陆阁老赵阁老,面上并未流露半分,和另三位阁老一起,满面羞愧地张口请罪。
盛鸿淡淡说道:“怒骂动手的,另有其人,朕要治罪,也是治他们的罪。诸位阁老不必太过自责。”
“皇后已命人传了午膳,阁老们也一同留下用膳吧立储之事,以后再议。”
这顿午膳,吃得几位阁老糟心堵肺,不必细述。
阿萝动作麻溜,很快出宫接了林微微等人进宫住下。陆迟等人全部留在宫中养伤。
那几个被关押进刑部大牢的官员就倒霉了。
天子下旨怒斥,以“殴打朝廷命官扰乱朝廷不敬天子”这三条罪责,直接罢了几人的官职,并令刑部看押候审。
空出的官缺,天子很快下旨,从低等官员里选年轻精明强干的官员补了官缺。又令几个年轻出众的进士领了实际的差事。
此事充分验证了“手中有人万事不慌”这句话。
严惩了这一批官员后,朝堂里果然消停了不少,立储之事暂被搁置一旁。
阿萝照样每日去户部,而且一改往日的低调,在一个月之内办了几桩漂亮的差事。揪出了两个贪墨渎职的户部官员,并上奏折,建议改进户部办事章程,略去一些不必要的冗长繁琐的公文,也减少了官员收受贿赂的机会。
天子准了奏折,并令端柔公主直接负责此事。
如此一来,端柔公主的凌厉手段,彻底展露众人眼前。
于此同时,一本名为帝女传的话本流传开来。
这本帝女传,以一个虚构的朝代为背景,描述了一位聪慧果决的公主继承储位成为一代女帝的传奇故事。
这位公主聪慧无双,坚强勇敢,自信骄傲。少时勤奋苦读,才学出众。被立为储君后,潜心学习处理政事。坐了女帝后,平定了数场叛乱,随后励精图治,政通人和。女帝派遣人领着士兵乘海船出海,开拓疆土,立下万世不朽的功绩,也令百官诚服百姓爱戴,成为万人敬仰的一代女帝。
因立储风波,这个别有用意的话本一面世,就引来了众人瞩目,其爆红的程度,令人惊讶咋舌。
以化名写话本的莫编纂,也没能逃得过众人的利眼,曝露了真实身份。
如此一来,莫编纂也迅速成了大齐官场里的“名人”。弹劾莫编纂的奏折,摞起来足有半人高。
陈御史陆掌院赵中书令,皆出身名门,且是天子心腹,不好招惹。区区一个翰林院编纂,行此厚颜无耻谄媚迎上的举动,不逮着这个软柿子痛骂欺负,还得何时
天子对此事的态度也令众人吃惊。
一应奏折,天子置之不理,直接升了莫编纂的官职。如今,莫编纂已经是正六品的翰林学士了。
自恃忠臣的官员们,因天子一意孤行的昏庸之举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
朝堂里的气氛,前所未有的低迷。不少官员敢怒不敢言,索性沉默软抵抗。
阿萝充分展露出了被精心教导培养多年的强大心理素质,在众人沉默无言的目光里,每日进出户部,丝毫不受影响。
建业十四年十月初一,久未露于人前的昌平公主上了一道奏折,请天子立端柔公主为储君。
建业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汾阳郡王联合一众亲王郡联名上奏折,奏请天子立端柔公主为储君。
建业十四年十二月,鲁王世子宁王世子闽王世子联名上书,奏请天子立端柔公主为储君。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立储五
安王第一个提议立端柔公主为储君,昌平公主也表态支持,汾阳郡王身为宗人府宗正,代表所有宗亲支持端柔公主。
鲁王世子闽王世子宁王世子三人联名上的请立储君的奏折,成了压倒众臣的最后一根稻草。
朝堂里激烈发对的声浪被彻底压了下去。
若天子想过继侄儿,鲁王世子闽王世子宁王世子都已成年,且亲爹都死了。从他们三人中选一个是最合适的。现在连他们三个都上奏折请立端柔公主为储君了,众臣还有什么可说的
端柔公主除了是女儿身之外,其余也没什么可挑剔的
说到底,立谁为储君要看天子的心意。这是老盛家的江山,爱传给谁传给谁吧
建业十五年的新年大朝会,陈御史等人再次联名上奏折,请立储君。
这一回,没有人再激烈反对。
偶有顽固不化冥顽不灵的官员以大齐从无立女子为储君的理由反对,礼部尚书谢钧站了出来,正色凛然地反驳:“此言差矣照你这么说,只要祖宗无先例,这件事便不可为之。那又何来的政事变通何来的大齐昌盛富庶所谓不破不立,有些规矩得守,有一些规矩,改一改也无妨。”
萧尚书立刻接了话茬:“谢尚书所言甚是。太祖皇帝建朝时定下的规矩,历经几朝,不知有多少更迭变化。焉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
“端柔公主聪慧端方,才学出众,这几年在朝堂中的表现亦是上佳,堪为储君。”赵阁老也张了口。
便连在朝中极少张口的尹大将军和楚将军,也纷纷张口表态:“臣附议。端柔公主之优秀出众,有目共睹。除了端柔公主,还有谁堪为储君”
“臣也附议。大齐有前无古人的女将军,有一位皇太女,又有何不可”
最后,首辅陆阁老也终于张了口:“老臣恭请皇上下旨,立端柔公主为储君”
首辅乃文官之首,陆阁老历经三朝,做了二十余年首辅。在文官中的威望无人能及。陆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