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70(2/2)
怎么反倒变成了护国英雄”
“屁吧
什么太监就是没良心,谁说的纯tnd是偏见”,
胖威一本正经的啐了一口,看来真的很认真。
“我跟你讲,其实太监堆里,有几个是正儿八经的汉子,我听了都敬佩
前几年我接触倒斗事儿太多了,有很多墓地里的邪性事儿我们都知道
那一年有个哥们儿就是提起他前几年曾经挖过的一个老斗子,那应该是一个葬君墓
所谓葬君墓啊,其实就是无名的野坟。
哪位好心又有钱的路人,看见那些死于非命,又没有葬身之地的尸首。
就拿出钱来偷偷的给这些人做个坟地。
也不立碑,也不写他们的名讳,就是给他们三尺黄土,占个身子,生前的是是非非都跟他们无关了
这种坟地里面葬的,有很多都是英雄豪杰,在当时犯了事儿的。
这种事大家都理解,既然不立碑不留名号,也没有人去找这些葬君墓的麻烦。
那哥们儿当时进的,就是一个很大的葬君墓。
那墓地里头有好多穿着盔甲的尸首,那可真都是战死的人呢
有的人身上挨了好几十箭,有的人身上插着好几把刀,脑袋都被切零碎了,死的特别惨,那可真是激战呢
我哥们儿说了,那都是上好的盔甲,平日里绝难得见的。
有一些是明朝时期的皇家锦衣卫,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太监,也就是那些东厂和西厂的公公。
那哥们儿说,其中还有一个老太监的尸首,最震撼人。
那尸首不是横着的,而是站着的。
身上穿着盘龙大太监的服饰,就那么立立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跟活着一样。
但仔细看的时候,身上的肉都烂光了,满脑袋白毛发,脸被射得像刺猬一样,连五官都看不到
但就是不躺下
手里还死死地捏着刀,守护着身后
看着让人敬佩呀
那才是真正的汉子。
我那哥们儿不敢收这老太监的盔甲,跪地上磕了几个响头,恭恭敬敬的退了出来。
还和道上人说,以后这个墓谁都不能碰,里面葬着的都是烈骨忠魂
你看看,这样的太监,能说人家是阉狗吗”
“要真是如此”,
陈智听完之后,不免也有些敬佩的感觉,
“不过明朝时期那些小说传记可不是这么写的”
“嗨,你听那些野书的”,胖威说道,
“那些书都是什么人写的
还不都是那些酸文人写的
我跟你说,不是我看不起那帮臭老九
有些文人呢,真t是衣冠禽兽
有一句话说的是真没错,百无一用是书生。
自古以来书生误国的事儿还少啊
咱别的不说,就说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改朝换代了,老皇上也吊死在煤山头了。
那些文人什么力也使不上,按照他们自己标榜的德行,是不是应该找根绳子殉国啊
或者像人屈原投个江啥的
结果呢人家坐在船上愣不敢下去
然后还做了首诗,说什么水太凉
狗屁吧,这帮臭不要脸的
骂人家卖国,最后真正卖国的是他们
要我说当时秦始皇做的就是对了,全给丫这帮假道学活埋了,挺好”
“咳咳”,胖威这边正兴奋的说着,后面却有人咳嗽了。
原来胖威这边手舞足蹈的时候,后面已经有人听不下去了。
那是个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人,极其不愿意的推了推眼镜,有些鄙视的看着胖威,用极小的声音嘟囔了一句,“无知”
而这哪里能瞒过胖威的耳朵,胖威立刻就火了,转回头对陈智说,
“看到了吧,就这帮b货
多能装b
等会下飞机的时候,咱俩给他堵厕所里,削他老小子一顿”
“好了”,陈智略微劝了一句,示意胖威不要再大声了。
胖威依然愤愤不平,
“所以橙子,你刚才看的那个新闻还真有可能。
你当这帮道貌岸然的,都他娘是什么好人呢
他们当时可能真的贪生怕死,偷偷和日本人见面去了”
第三百六十九章:神秘酒店
之后身后的那个金丝边眼镜,就一直在后面虎视眈眈的看着陈智和胖威,一脸的嫌弃,好像自己跟他们坐同一架飞机都是掉价的事
胖威好几次都想把那金边眼镜拉到卫生间里教训一顿,都被陈智阻止了
飞机终于落地了,他们到达了山东机场。
那个金边眼镜一直和他们一路,一起过飞行道一起取行李,途中遇到几次,都骄傲的高抬着脖子,那下巴头脸人,那样子看起来的确欠揍
出了飞机场之后,他们直接前往租车的地方。
曲阜离这里还有一段距离,之后他们还要转车才能到达。
果然如传说中的一样,这里有很多直达曲阜的雇佣车,有拼车也有专车,看来每年去那里旅游的人非常的多
在停车场等待的时候,那个戴金边眼镜的,也站在他们旁边,他看见陈智和胖威也是要前往曲阜,猜到了他们也是要去孔庙。
再一次推了推眼镜,嗤之以鼻的说了一句,“有辱斯文的蠢货”
之后一弯腰,钻进了一辆黑色的车,被拉走了。
陈智看到那是一辆专车,应该是属于私人所有,前面是专门的司机,看来这金边眼镜也是有点身份,很可能也是去曲阜孔庙的。
他们之后便坐上了一辆雇佣车
从这里到曲阜并不是很远,司机对地理非常的熟悉,大概只有小半天的时间,他们就进入了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
到了当地之后发现,和所有的旅游景点一样,有很多宾馆和导游的广告员,大部分都是去孔府和孔庙的。
陈智之前收到过简狄的消息,那个叫孔守仁的小男孩,现在就住在孔旁边的小酒店里。
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再去孔庙绕弯子,直接前往孔府旁边的小酒店。
现在说起来孔府和孔庙好像是两个地方,但其实在最初的时候,都是一个位置
在孔子死后第二年前478年,当时人就将他所居之堂屋立为孔庙,以便于岁时奉祀。
当时的孔庙仅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车服、礼器等等
初期的孔庙是很简陋的,与住宅联在一起,孔子一生俭朴,仅有故宅三间。
他死之后,其后裔在简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才依庙建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