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4(2/2)
这种情况,和后世的天朝很相似,社会舆论之中,明面上对于官员清廉公正称赞之极,并且对于贪官污吏也是喊打喊杀,可是到了私下里,对于官员,似乎又潜意识的认为当官的就该有特权,以权谋私,区别只是看你能力,贪得大贪得小而已。
看上去,社会既在谴责可又在容忍贪污,甚至于,大明还比天朝好,因为天朝抄家封存资产之后,还会追缴贪污所得,而大明,抄家发还原籍贯为民后,只要你能藏得住财产,官府也不会再追缴了。
毕竟,人家以前都是体面的官老爷,就是仕途死了,各地官府也不会在故意针对,这也成了地方官府的守成定律,终究,谁也说不得他们会不会某一天也被查出那些龌龊事。
而且,谁也不能保证,那些被治罪的官员会不会复职,毕竟在大明,若是你机缘大,遇到皇帝大赦天下。或者你还有钱和门路为自己运作,说不得某天皇帝就开恩,让你官复原职了。
故而,此刻这些内阁阁臣心里很是矛盾,一方面他们在后悔当初没忍受住诱惑贪污;另一方面,他们却是祈求叶向高把数字说多一些,这些他们算算金额,若是距离上限还有距离,那就继续贪一些,拉近上限再说。
只是,很显然,叶向高自己都不敢说出个具体的上限数字,又怎么能让他们如意
最终,迟迟不敢说话的叶向高,只能硬着头皮行礼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此事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好的方案,需从长计议为妙,不如暂且搁置,待贪污赈灾钱粮的案犯入京,再招六部和大理寺等衙门的人,一起商议量刑事宜,可好”
叶向高说话时,也是有些心虚,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将这事拖了,打算回去召集东林党内的智谋之士,一起商议这贪污砍头的上限额度问题。
只是,不知道,朱由校会不会同意,想到这里,叶向高心里真是直打鼓。
“好那就等那些案犯入京再谈吧”出乎叶向高的预料,朱由校竟然十分爽快的答应了。
当然,朱由校不可能就这么轻易放过的,只听得他说完那话,又继续道:“不过,斩头这事可以拖着,但这些案犯,竟敢贪污朕给百姓的救命钱粮,必须要严惩,众卿以为如何”
对面,叶向高等人听后,立即齐齐回道:“陛下英明臣等无异议”
打击贪污受贿,这是官面上毫无疑问的政治正确,他们自然要赞成的。
“好既然如此,朕决定,只要证据坐实,便将他们贪污之事抄录邸报,传阅天下,将他们的姓名籍贯,所贪污银两,还有嫡系家人全部记上名册,让天下百姓都记住这帮人面兽心的东西和他们的家人,朕倒要看看他们还有没有礼义廉耻之心,苟活在这人世”
朱由校又跟着说道:“同时,为了让天下官吏不敢再贪污,朕决定,从今日起,凡有官吏贪污受贿者,一律照此例办,将其名字、籍贯所贪污银两,还有嫡系亲属姓名,登记在邸报,传抄天下。同时,凡贪污受贿者,永不叙用,其子孙三代之内,不得参加科举,不得为官,诸卿以为如何”
叶向高等人闻言,顿时觉得朱由校这话太狠了,这惩罚可比直接砍了贪污受贿的人还严重。
毕竟,朱由校这不仅是要让天下人知道贪污犯的丑事,还要让他和他的嫡系家人都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并且要从此断绝他们家族可能再次崛起的机会,毕竟,三代没人能做官,哪怕你原本的官做得再大,那你的家族经过三代的空窗期,都得落魄,甚至于三代之后的子孙能不能出个读书人,都成问题。
“陛下,此惩罚对于犯官家属,未免太过,臣觉得不若只传抄贪官名字籍贯和贪污银两上邸报,还有对其永不叙用便可,若因其贪污,对其三代子孙都如此严惩,此刑罚未免太过严酷,与前朝之禁锢有何异”很快,内阁阁臣刘一燝便出列建议道。
197、账目上的人怎么处置
刘一燝话说完后,其他阁臣也是跟着附和,要求朱由校不能因为官员一时贪污,便要禁锢官员三代为官,这是不公平的。
他们认为,惩罚最多就是禁锢官员一代,即永不叙用,而不能禁锢三代。
毕竟,在他们看来,官员违法,就要禁锢三代子孙,那是自汉到唐以来的恶政,应该坚决取缔。
这些人也都是人精,虽然他们不清楚朱由校要禁锢犯官三代,是因为他们贪污百姓的救命钱粮而愤怒说得,还是另有他意,但他们明白,最多只能犯官永不叙用,但其他类型的禁锢,如禁锢朋党、子孙什么的,万万不可开,开了那是等于变相给他们自己套上枷锁。
根本上,这些人其实就是在为他们自己,为天下官员争夺失败的福利而已。
毕竟,若是因为贪污,而使得家族三代有影响,那无疑会毁了他们这些因为靠着科举成功,从而崛起的人和他们的家族的。
自古以来,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罪臣再次犯罪,历朝历代都坚定不移地贯彻了禁锢刑,即禁止犯罪的官吏再次做官,并累及亲友子孙。
禁锢,顾名思义,指封建王朝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的人做官或不许他们参加政治活动。
也就是说,古代的官员一旦犯罪,则本人及其亲友终身将与官场无缘,并不会因为后期的优良表现得到做官的机会,以便保证官场的清廉与正气。
而官吏一旦犯错,不仅损及自身,还要祸及亲朋与子孙,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从汉代至唐朝,禁锢仅仅作为一种附加刑使用,类似于后世的剥夺政治权利等附加刑。
当然,虽然是附加刑,但这刑罚却是大大解决了官员腐败,与皇权作对,同时间接的增加了官吏的工作岗位,解决了随着王朝繁荣,读书人越来越多,可官吏岗位越来越少的等一系列因为想要做官的官吏越来越多,而产生的问题。
见刘一燝等人这么回话,朱由校心里冷冷一笑,他本来就是想用这禁锢试探试探这些人的,朝堂上的党争,他可是讨厌得很,然而却是无能为力,想要让文官不结党,不党争,那可真是太难了。
所以,朱由校想要学学汉唐的禁锢党派的方式,来解决党争乱局。
既然不能阻止你们结党,那就索性直接破坏你们的党派构成,让成员不得为官。
只是,很明显,朱由校刚才的试探失败了,这帮人很明显早就把禁锢子孙亲友为官当成了禁忌,根本不会同意。
而以东林党人为主的内阁如此,以此观之,恐怕其他各党,知道要禁锢犯官的子孙亲友为官,也不会同意的。
“好那就只在邸报上传抄贪污官吏的名字、籍贯和他贪污的银两,并且永不叙用,日后但凡遇到贪污官吏,皆依此例严惩,这般为之,诸卿可有异议”朱由校没有和他们故意试探,而是直接了当的答应了。
“陛下英明臣等无异议”众人相互看了一眼,明白这在小皇帝刚刚登基的头一年,便贪污赈灾钱粮的事情,让得小皇帝恼火,想让小皇帝减轻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