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宏图 > 章十七 步兵进攻

章十七 步兵进攻(2/2)

目录

中午的太阳无比,全军吃过了午餐,孙伯纶下达了进攻的命令,首先开火的便是炮兵,六门前沿火炮在二百步的距离上,用大号霰弹和链弹撕扯着东虏尚未筑造完成的防线,那些胸墙和独轮车防线面对正经的野战炮直射的时候,瞬间就败下阵来,加固最完善的防线也顶不住临时换上的实心弹,炮队的炮击选择完全就在中央那一里左右的位置上,打的东虏鸡飞狗跳。

济尔哈朗眼见不妙,立刻命令李九成的乌镇哈超营红夷大炮反击,但双方火炮之间隔了两道防线,乌镇哈超的大炮居低打高,视线完全被遮挡住,仅凭望杆上的瞭望手通报方位,甚至连固定炮位里的野战炮也打不到,打了几轮之后,刚刚进入状态的乌镇哈超就被正蓝旗的甲喇额真用刀架在脖子上,逼迫他们顶上去打。

豪格显然是受不住趴在壕沟里的苦日子,济尔哈朗却不愿意拿着乌镇哈超冒险,一面让人修建炮位,一面给乌镇哈超的三千铳手让出壕沟和工事,由他们保护到位的大炮。

但是乌镇哈超一出营地,就遭遇到了来自孙伯纶中军高台,处于纵深位置的野战炮攻击,一开始的炮弹打散了乌镇哈超两个队的铳手,但由牛马拉的炮车进入射程之后,野战炮开始炮击乌镇哈超的跑车,三门火炮瞄准同一目标,接连齐射,原本身管超过一丈的红夷大炮就目标很大,加上十几头牛马和几十个炮手,更是明显,中军的炮手经验丰富,首先攻击拉炮的牛马,命中之后,跑车自然停下来,继而便可以当做固定目标打。

乌镇哈超的火炮接连被命中,虽然李九成想了很多法子,比如让上百人代替牛马拉炮,但过于沉重的炮身依旧无法逃脱炮击,三门火炮终于全部毁损,两辆炮车被打烂,最惨的一辆炮身被命中,出现裂纹,已经是报废了。

最终只有两千多被打的失魂落魄的乌镇哈超铳手被送进了壕沟之中,成为抵抗敌军下一轮进攻的主力,济尔哈朗算盘打的不错,与其用八旗诸绅的性命去争取时间,还不如让这些铳手参战,反正都是些包衣兵,孔有德能用半年的时间训练出一营,损失了再练就是了,反正耗费的是公中的银子,消耗的是包衣的性命。

“通令前沿炮队,停止射击,补充弹药,与中军炮组一道,前出掩护”

“通令李如龙,步营进击,突破敌人中央缺口”

孙伯纶的命令随着最后一段胸墙的倒塌而下达,随着传令兵把命令传递到,全军发出了阵阵欢呼之声,李如龙拔出佩刀,对身后最精锐的步营命令道:“步营进击”

两个步营排成共计四千人,排成四列线形阵,在鼓声之中前进,整齐的踏步声隆隆作响,一排排火铳在步营战士的肩头上下起伏,他们拥有一样的装备,踩着整齐的步伐,以固定的频率和恒定的速度,坚定不移的向着敌军前进,在他们身后是一排步营之中集中而来的跳荡和各部自愿参战的死士。

九门火炮前出,在两翼用最快的频率敲打着敌军防线上依旧顽固耸立的工事,各有一支千人规模的骑队护在一旁。

李如龙走在第一个,身旁的亲兵高擎大旗,指挥着战鼓和铜号发出指令,步营已经进入了早上交战的区域,到处都是人嘛尸体,未死的战马还在扭动着残破的身躯,地上满是破碎的旗帜、斩断的兵刃,四处流淌的血水被步营军卒踩的啪啪作响。

呜呜呜

随着一声厚重而悠扬的牛角号响起,火炮终于退下,而两翼的骑兵也在侧后百步掩护,步营的第一排已经抵达乌镇哈超百步的位置了。

“全队,持枪,前进”

第一排的队首下达了命令,鼓点加快,行进速度快了一倍不止。

哗啦啦

第一排的军卒全都用标准动作把燧发火铳双手握持,加配了刺刀,那整齐划一的下劈动作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骤然出现在了开阔地上,寒光闪耀的刺刀丛林,让济尔哈朗的心一下子揪起来了。

“他们他们真的要用步卒进攻啊”豪格忽然自语说道。

济尔哈朗叹息一声:“是啊,就是要用步卒进攻,孙伯纶啊,你真是上天派来惩罚我八旗诸绅的,为什么每次都有不同的战术啊,让我们无所适从”

虽然看懂了敌人的进攻套路,济尔哈朗却没有办法,孙伯纶布置在两翼的骑兵显然是防止自己用白甲精骑冲杀,而想要阻止这支满是铳兵的军队进攻,只能把更多的远射兵力投入到锋线处。

济尔哈朗调派军队的速度很快,刚在壕沟里躲过炮击的乌镇哈超被赶出了壕沟,前出列阵于阵前,而更多的蒙古射手进入壕沟,原因很简单,采用直射的铳手不能有任何人挡住视线,而用步弓把轻箭抛射到八十步开外的蒙古弓箭手可以在壕沟中进行覆盖射击,支援友军。

李九成骑在马上,与家丁一道死命弹压着那些不肯走出壕沟的铳手,甚至不惜砍杀了十几个人,面对那一丛丛的凛冽刺刀在靠近,李九成终于把他的铳手排列成了三排,完成了三段射击的前期准备。

一百步

九十步

八十步

下了马藏在一辆被打碎的独轮车后的李九成完全无法理解那些家伙为什么能在黑洞洞的铳口下整齐划一的前进。

和萝卜巨互推一下书书名北明不南渡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三,朱慈魂穿太子朱慈烺身上,距离闯军破城只有十五天。聪明的主角早已逃之夭夭。所以我们的主角,他当然也,oh,no,他疯了,他要硬干李自成,快来人拉住他,,;手机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