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8(2/2)
然而事实上,这种生物却是相当灵活,反应速度惊人,远比普通人更强,如果没有特殊的神经信号传导方式根本不可能如此。
此时,在他心中那超微型伽马射线暴生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已经直线下降,而那特殊的量子神经细胞已经占据了他大半的心神。
“那些生物实验室终归只是外行,再怎么研究估计也研究不出什么成果,哪像自己这种物理领域的专家,如果
真能确认它能传送能量,这必将是一个革命性的发现。
要是这种技术被人类破解,恐怕将引发了一场科技革命,人类的形势也将发生剧变,而他也将名垂史册。”
他匆匆退出网络,从床上一跃而起。
“主人,您要出去吗”机械女仆感觉到动静从待机中苏醒,走到门口,一脸疑惑的问道。
孟军华脸上满是兴奋,一边穿上防护服,一边对女仆说道:“我的研究有了些进展,你不用等我,早点睡吧。”
第512章:临行
星际远航已经进入倒计时。
在采集太空巨兽尸体不久后,为了出发前补足母船这段时间消耗的资源,第一次小行星采矿也终于开始进行。
一颗不远处的小行星成为此次的目标。
这颗小行星体型颇大,最宽处约莫六公里,最窄处也有三公里,表面覆盖着冰雪,因为靠近太阳,它的尾部拉出一条百公里长的尾巴,看上去蔚为壮观。
好在在探测中,它表面冰雪的厚度并不大,只有数十米厚,内里则是大量铁陨石,并含有大量的其他元素。
人类对水资源的消耗并不大,反而金属类消耗的最多,这次采矿,也主要是是采集金属,而像这样一颗陨石,足以补足所有的库存。
先期的上百架的工程机器人,装载着大量的物资和工具,开始登陆小行星,在接下来时间内,它们将在小行星上清除冰雪,平整地面,并建立简易发电厂以及为铺设线路。
除此之外,在小行星的一侧,它们还将安装三台引擎,使其不至于飘得太远。
整个三通工程,花了不到一星期。
紧接着,第二批工程机器人,就推动着一座座如巨型集装箱般的模块化工厂,朝太空出发,机器人背后不时喷涌着的等离子的火焰,不停的吞吐,如一个个的萤火虫般逐渐登陆陨石。
模块化工厂按照设计的位置缓缓飘落,布置在地面的暗扣和工厂底部严丝无缝的锁住,工厂也开始逐渐展开。
这些都是真正的无人工厂,上面没有多余灯光,也没有四通八达的通道,大量或是圆形,或是圆柱的结构复杂的巨大的金属冶炼设备拥挤的挤成一堆,把所有空间利用的淋漓尽致。
才铺开不久,一条直径接近三十米庞大的金属管道,便如巨兽苏醒般缓缓升起,它的管道口笔直的对准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下一刻,恐怖的磁场就从管道中散发。
很快地面开始如液体般软化,它一边吸取着物质,一边不断向下延伸
这根金属管道之所以直径这么大,是因为它是伸缩式的,里面嵌套着上百层的金属管,按照设计,它完全可以探入到地下五公里的深处,吸取矿物。
小行星采矿,在玻星文明中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有着一套完善的程序,而作为继承吸收这种技术的人类,尽管只是第一次,一切也都有条不紊,驾轻就熟。
时间很快就到2020年4月,人类在太空中停泊时间已经四年。
所有的远航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毕,为了安全起见,连母船外部装甲无数的沟沟壑壑都休整了一遍,让整艘飞船都变得崭亮如新,甚至那些还远未报废,又已经使用了一定年限的零件,也都全部替换了一遍。
这一个月来,到处可以看到,无数拿着各种探测仪器的飞船维修工程师,反复的检测着每个角落,以图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
不知不觉中,原本安定祥和的社会气氛,变得紧张和压抑起来。
虽然大量的新闻媒体,每天都在反复宣传和鼓舞人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的脸上都变得越发焦虑和不安。
即便是罗远,也时常感觉心中仿徨。
毕竟这是一次前途未知的冒险,也许这是人类再铸辉煌的长征,也或许是一条人类不归路,但无论在怎么彷徨,出发的时间依然一日日的临近。
星路的路线早已确定完毕。
位于地球约6光年的巴纳德恒星系是此次的目标,之所以选择这颗恒星,一方面是距离较近,第一次远航,太遥远的距离,对人类而言实在过于冒险,风险太大。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散发的光线最弱,这是一颗红矮星,属于古老的晚年恒星,它散发暗红色的微弱光芒,是好的隐藏地点。
事实上,两个文明之间由于距离完全是天文数字,彼此之间侦查并没想象中容易,哪怕再先进的探测系统,再高效的计算机,在浩大广阔的星空面前都有心无力。
而且由于彼此之间距离遥远,动则光年计算。
一光年距离,也就是光飞行一年的距离。像是玻星距离地球28光年,它散发的光线传递到太阳系就需要28年,也就意味人类的得到的玻星的影像完全是28年前的历史画面。
而反过来也是同样如此。
如今距离玻星先遣部队歼灭还不到五年时间,也就是说,至少在接下来的23年时间,人类的行动完全是隐形的,除非对方已经发展出不依赖光线的超光速探测能力,或者战舰的飞行速度超过光速。
前者无论怎么躲,人类这个目标都已经被锁定,而后者则情况稍稍好上一些,至少还有一段的隐形时间。
不过这只是最坏的情况
一般而言,只要它的探测系统还依赖光线,越是光线暗弱的区域,被发现的几率就越低,像恒星之间的广大黑域,想要找到一艘飞船,几率低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躲在暗域,那是一片接近绝对真空的地带,几乎无法获得物质补充。
或许可以如老鼠般“省吃俭用”躲藏着数十年,但却付出的却是以限制人类的发展为代价。
这大半年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