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1(2/2)
不能倒,不能被撞到,一旦倒下了,一旦被撞到了,接下来就会成为一摊肉泥。
不知道过了多久,对于吐蕃人来说,或许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十年
哪怕仅仅只是一秒钟,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绝望的,是难熬的,是痛苦的。
已经可以看到对面的唐军了,他们正在以相同的方式朝着这边冲来,四面的唐军,用的是他同样的方式,但实际上也只有东西两侧才是对冲,南边的因为时间关系,所以并没有能够全部到位。
所以他们的任务是防守,是阻止有人逃跑。
而北边的,也就是从苏定方所在的方位冲下来的,差不多到了一个距离之后便停了下来,然后后队变前队,朝着反方向继续冲。
仅仅只是半刻钟的功夫,东西两侧的唐军便打了个对穿,北边的唐军已经退了回去,南边的则是在围着那些想要逃跑的吐蕃军无情的屠戮着。
先前还看不出什么,可是现在,当冲阵的唐军散去以后,原先杂乱无序的吐蕃阵营,却是更加的凌乱,以及那满满一地的尸体。
不,或许被称之为肉泥才更加形象一些。
就连空气中也都充斥着一股股浓郁的血腥味,隐隐的,令人有些作呕。
一直站在后方观战的苏定方,此刻脸上的表情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或者说根本没有任何的变化,吐蕃军的损失不到三分之一,在毫无抵抗的前提下,面临着十多万的骑兵冲锋,能保留三分之二的人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没有对自己的战绩不满意,更没有对自己的残忍而感到愧疚。
“自从两年前陛下决定进攻吐蕃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败了”淡定的苏定方,稍显有些装掰的说了句。
这一战,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毫无压力,兵锋所指之处,皆为蝼蚁
正文第三九七章:放手去做
强军弱兵,行军打仗,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亦或者是将来。
军队若是想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或者是不败,摆在第一个上面的问题,不是什么刻苦的训练之类的,而是纪律
或者可以将范围开拓的更大一些,有组织,不乱,守纪律。
只要能够保证这三点,哪怕一时处于弱势,只要能坚持下来,终会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但是在吐蕃军身上,却是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组织,纪律。
乱
打苏定方还没有赶到的时候,李靖就已经感到了对方的乱,往往打仗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策略可言,完全就是一通猛冲,能杀一个是一个,能伤一个是一个。
军队的士气可以忽略不计,更让李靖觉得无语的是,吐蕃人甚至从未想过要从雅州军的两侧进行突袭。
而李靖在那里只是安排了部分的岗哨,主力骑马上去,甚至都要一小会儿的功夫。
他们没有试过,更没有想过。
所以,吐蕃人败了,败的很狼狈,败的很彻底
一股微风轻轻的拂过,微微的有些凉意,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人血,畜生的血液,混合在一起,让即便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们也都有些难以忍受。
苏定方带来了十万人,李靖手中余下三万余人将近四万。
一共将近十四万的唐军,在这次冲锋中,一共动用了十一万人。
而这十一万人,仅仅只用了一刻钟不到的功夫,仅仅只是在对面的营地内穿梭了一遍,战争就结束了。
吐蕃军毫无抵抗之意,临近投降的时候,士兵们都还在瑟瑟的发抖着,甚至连想都不愿意去回想刚才所发生的那一幕。
上一次会面的时候,还是在过年的时候,两人被诏回长安进行述职,并且制定了这一次的攻击计划。
虽然没有能够按时完成计划,两边也都各自遭遇了不同的问题。
但是,现在两人能够站在这里,成功的会师一处,不管中间遭遇了什么,至少可以证明,他们成功了,大唐在征服吐蕃的路上,又近了一步。
“这就是被陛下千叮万嘱的吐蕃哼哼,也不过如此嘛”李大亮抿了抿嘴,不由得露出一副鄙视的姿态。
鄙视是有原因的,自打进入吐蕃以来,他们根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一路飞奔千里来到这逻些,然而这一次吐蕃人的准备倒是很好,将近十万吐蕃军聚集在这里。
原本还想着可以来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一次性战个痛快呢,可结果呢十一万骑兵仅仅只是一个冲锋,战事就结束了
自己累死累活的,带着这么多弟兄,高层将领更是一个当两个用,老子裤子都脱了,你说不干了
“的确,吐蕃这个样子,陛下先前未免有些太过重视了。”高甄生也忍不住的点点头,重视倒是没错,可对付这样的敌人,竟然动用了两年的时间,更是调集了二十余万大军,后勤辎重无数。
结果很理想,可不论结果怎样,这个时候谁都觉得有些大材小用。
或许,苏定方这次只带着四五万人过来,就能搞定这里。
“陛下重视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脚下的这些大山河流”苏定方摇了摇头,纠正了手下两位老将的看法,“倘若不是伏允在吐谷浑给我们找了些麻烦,这次单是路上这些麻烦,就足以令我们损失一半的兵力。”
“如果不是陛下早有预料,此次咱们怕是损兵折将,也未必能站在这里。”高杨叹了口气,他们走的路不比苏定方多多少,准备的时间却比他们多了很多,可正是因为知道的更多,所以才更能看出皇帝此举的含义。
就如同苏定方说的,陛下重视的不是那些不堪一击的吐蕃军,而是他们脚下现在踩着的这些山川河流。
与其说他们是来征服这些吐蕃军的,倒不如将其比作是征服这块大地更为合适。
“高将军说的不错,我们真正的敌人,是脚下的这片高原,吐谷浑的高度虽不如吐蕃,但也相差不大,咱们若不是在吐谷浑待了几个月的时间,不经意间的适应了高原的环境,现在根本走不到这里。而这里的地形不适合大兵团作战,这也是我们这一路上为什么走的这么安全的原因。”苏定方继续点头肯定着。
有些事情,有些东西,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考虑到的。
以前的汉人,也想过要征服吐蕃,可他们却从未认真的考虑过要想征服这里,他们必须要先迈过哪些难关
所以,隋朝时期曾经踏上吐蕃的隋军将士们,就是在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或是死于高原反应,或是死于断粮,自此以后,再也没人提过要进攻吐蕃的想法。
隋朝三征高句丽,却三次以失败者的身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