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7(2/2)
宵禁是全国性质的,农村除外,也没那么多兵派到农村去搞宵禁,再者,一到夜晚黑乎乎的,百姓也不愿意出门。
而坊内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坊内本身就不实行宵禁。
里坊制,宵禁对应的是坊与坊之间,若是全城宵禁,得投入多少兵力才行
而当下这种制度,只需要在各坊坊门处安置少量的兵力驻守,在安置少量的兵力于城中主干道进行巡视即可,诺大的长安城,数十万人的规模,当下执行宵禁的兵士也不过一千余人而已,而驻守各坊的兵力,只需要坊内派几个人,加上两三个士兵即可,若有问题,则呼叫巡逻队进行支援。
一千余人的规模,可保证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就寻遍整个长安。
洛州也是如此,除了那些不把钱当钱看的富家子弟,真正的百姓,又有几个是愿意待在里面过夜的
过的不是夜,是钱。
被泼了盆冷水的余仁,显的性质有些不大高。
不过李元吉也没有搭理他,毕竟这是个异想天开的方法,除非是全城接触宵禁,不然根本没什么卵用。
除了这个以外,太平坊在其他方面做得还是挺不错的。
暗道果然还是贸易来钱快,仅仅只是内部间的贸易,就能够带来这么大的利润,那对外部的贸易呢
利润更是现在的十倍百倍,与西域商队的贸易,朝廷早就尝到了甜头,所以现在才没人出现反对的声音,而是清一色的支持,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只要是贸易,只要不涉及核心利益和机密的,全部一路绿灯。
虽然现在的这个政策让不少人都加以诟病,觉得这样只是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却极大的削弱了各地的收入。
但是没办法,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百姓的生活成本降低了。
“继续做好贸易这一块,回头多与那些商家沟通一下,看是否有意在洛州周围建立工坊,如此便可降低运输成本,更可增加出货效率,朕会通知洛州方面配合你们的。”想了想,李元吉最终说道。
大唐仅有一个贸易中心是远远不够的,洛州的地理位置更好一些,地势也更平坦,出了洛州往东走,往北走,往南走,几乎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到处都是商路,到处都是人流。
且中原地区也更是人口密集之地,商品所需数量更是庞大到难以想象。
虽然那些高端货未必能卖的如长安这边那么畅销,但薄利多销的道理李元吉还是明白的。
“嘿嘿”余仁露出一副贱笑的表情,似是早有预料,搓了搓手,说:“陛下,其实这事吧,都督早有预料,也有些想法,奴婢这次回来一是给陛下汇报一下近期的工作,这第二呢,也顺便替都督打个前站”
这俩人厮混到一块了
李元吉下意识的一惊,但仔细一想又不可能。
一个是洛州都督,一个是洛州分坊的监事,两人在官面上见面是必不可少的,段纶托宋忠来捎话似乎也很正常。
只是稍稍怀疑了下,李元吉便恢复了正常,他觉得自己有些神经过敏了,太过小心谨慎了些。
正文第三七八章:当头一棒
段纶是想将洛州与长安进行一个细致化的区分,但当下还有些拿不准主意。
一则是让余仁先来探探口气,二则是自己继续想一段时间,看到底应该如何抉择。
长安毕竟是国都,很多资源都是洛州所不具备的,所以发展的道路也不能一并相同,段纶的想法,是让洛州更贴近平民化一些。
对于这个想法,李元吉倒是支持的。
有钱人虽多,但平民却更多,而平民所带来的利润也未必就会低。
当然,一切不能只以钱财来衡量。
国内发展的顺风顺水,虽然速度有些慢,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交通,通讯,就这个鸟样,就算是想大步快走,那也是不现实的。
即便是花费了巨大代价和精力修建的铁路通车以后,也仅仅只能辐射长安至洛州一代周边数百里以内的范围而已。
所以,有些时候李元吉的感觉倒是很捉急,可光是捉急却没办法,这种事情只能一步步的去走,基础建设不搞好,想要腾飞是不可能的。
当然,有人将当下的大唐称之为盛世的征兆。
但李元吉却没被这些鬼话给糊弄到,这就是盛世了吗
他们所谓的盛世,无非就是百姓不愁吃穿,税赋不高,国库内钱粮堆积如山而已。
可李元吉要的盛世,却不只是这么一些东西,他要的更多。
不是那个被当下称之为盛世,而是被永远称之为盛世的大唐。
从一个只为了活着,到如今决心要打造一个无敌盛世的帝王,就连李元吉也说不清楚,到底是那些东西使自己发生了改变,而这一切,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所有的事情,没有顺风顺水的,也不可能有永远的顺风顺水。
就在李元吉觉得这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时候,却是接到了一条战报,犹如是冬日里泼了盆冷水下来,犹如是晴天霹雳一般。
几个月以来,前线一直打的很顺利,顺利到李元吉甚至不得不忽略掉遥远的边境地区,竟然还在打着仗的事实。
李靖部犹如势如破竹,在抢占高地以后便立刻转入就地防御,不仅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硬生生将其打造成一座军事堡垒。
期间吐蕃人甚至组织了两次进攻,前后间隔半个月。
第一次是在白天,结果吐蕃人自然是损失惨重,丢下满满一地尸体之后无功而返。
第二次则是在夜间,夜间作战,没人愿意,即便打过夜战,接受过训练的唐军也不愿意,可敌人来了,没什么办法,只能这么干。
结果自然是敌人冲上了阵地,可下了马的吐蕃人,即便是借助着夜色的掩护,也依旧没有占据什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