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5(2/2)
马掌的作用很明显,这是经过历史长河验证的,是经过岁月的敲打的结果。
在马掌出世之前,马匹的问题一直是中原王朝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大多数时候战马都是养着,每隔一段时间牵出去溜溜,便是骑兵,也很少能骑着战马天天去训练的。
原因无他,中原王朝缺马,唐朝虽说不缺马,实际上也还是很缺,像突厥那种民族才是真正的不缺马。
就好比现在的程知节,为了避免马蹄磨损,更是在马的四蹄绑上了布匹,里面填充进去一些软和的东西,尽可能的不让马蹄与地面,或是坚硬的路况有直接的接触,起到一个缓冲作用。
效果很明显,但材料的磨损却很严重,普通的骑兵根本就用不起这个,因为太费,几个月就能把一身衣服所需的布匹搭进去,图啥呢这是
城外处处皆是试验场,随便找个无人的地方,程知节便招呼着随行的兵士开始进行测试,而为了有个更直接的观察对比,程知节让人拿来了两把不同的弓去比试。
步兵弓偏大一些,骑兵弓则偏小一些,两者的外观结构近乎一模一样,但是步兵弓的威力要比骑兵弓大一些,道理就不用多讲了。
两把唐军的制式弓箭,对比李元吉新造出来的弓箭。
这把弓样貌有些奇特,与两把弓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就是体积问题,这把新式弓箭要比骑兵弓还稍微小一些。
其次便是它的模样,上下两端弧形向前突出,模样看着很是奇怪,为了这个模样,程知节一路上没少嘲笑李元吉的这种设计。
好处是更加方便了骑兵进行骑射,不至于影响到正常的动作,可以更加娴熟的进行动作连接,增加射击频率。坏处也自然很明显,弓小,劲头自然也就小,这是常理。
嗖
嗖
两支利箭带着破空声呼啸而出,以抛射的方式朝着远处的目标区域疾驰而去。
早有士兵进行丈量,这是李元吉亲自要求的,目的则是为了得到准确的数字,丈量的距离为三百步,每隔五十步便设置一根木棍做已标记,这是普通轻弓根本就达不到的射程。
“步弓一百八十步左右骑弓一百三十步左右”前方士兵的声音迅速传回。
程知节脸上始终带着浓浓的笑容:“这差不多就是这两种弓的极限了,你那弓要不要再回去整整”
一百多步远也不远,但是当数千支弓箭形成一道弹幕的时候,你就会认识到弓箭在战场上的恐怖。
这么点距离,骑兵只需要十几个呼吸的时间便可冲过来,但在大量的弓箭面前,他们根本就没办法冲过来,眼前空荡荡,可却全是一片死路,根本找不到任何活路。
“不用”李元吉微微一笑,跃身下马,朝着那士兵道:“把弓拿来,本王要亲自试射。”
一百八十步,不过只是毛毛雨而已,弓都造出来了,李元吉真会蠢到不做任何测试就拿来炫耀
接过反曲弓,一支箭支瞬间被搭在弓箭之上,约莫四十五度仰角抬起,轻松将弓弦拉满。
嗖
破空声再次响起,却比先前更加沉闷一些。
嗡
弓弦依旧还在来回颤抖着,发出嗡嗡般的响声。
程知节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下来,看着李元吉手中的那把弓箭,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打了那么多年仗,打坏的弓也有几百张,每一箭能射出去多远,从弓箭离弦的那一刻心中基本就有了底数,听声,看弦,这就是最初判断弓箭射程的两个标准。
“二百七十步”
“这”程知节张大了嘴巴,比步弓足足多了将近一百步,而且这还是轻巧的骑弓,这“这不可能把弓拿来,老夫要亲自试射”
程知节连续使用两把不同的弓箭各自发射十支,步弓最远的达到了两百零五步左右,这是这把弓的极限。
而骑弓最远的达到了一百六十步,同样是极限。
可这个数据距离李元吉发射的距离还相差甚远,仍旧不服输的程知节,一把从李元吉手中夺过那把反曲弓,接连发射了十支箭,而距离最近的也有两百五十步开外,甚至有一次奔着把弓打废的态度,程知节直接打出了将近三百步的距离。
“是不是不敢相信”带着浓浓的笑意,李元吉很不合时机的出现在程知节身旁。
正文第一一三章:地龙翻身
程知节满脸木讷的点了点头,岂止不敢相信他宁愿去挨箭射也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那把看起来那么丑的弓,还那么小,怎么可能射那么远呢
“这也就是科学院刚成立不久,很多方面的人才都还没来得及招募,所有方面都需要本王亲自去引导。”抬头四十五度望着天,双手置于身后,若是再来股微风轻轻拂过,效果就更好了。
“那个什么科学院真有这么厉害”程知节依旧不敢相信。
科学院那是个什么地方啊一个被朝廷承认的衙门,也仅仅于此罢了。
那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可这些人才却连将作监都进不了,更不能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吸引到其他人的重视,从而走上仕途。
李元吉将这么一帮乌合之众聚在一起,真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厉害这才哪到哪啊”李元吉不禁嗤之以鼻,这样的科学院若算是厉害,那也就真的无话可说了:“科学院也不过才刚刚起步而已,人员虽然都有一技之长,但思想却极为拘谨,缺少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科学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等到什么时候他们能自己提出议题,申请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