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9(2/2)
谢太后的脸上显露出来一丝苦笑的神情。
“文丞相,你认为这些将士足以抵御蒙古大军的进攻吗,能够护卫京城吗。”
文天祥愣住了,无法开口回答,因为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
过了好一会,谢太后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文丞相,哀家有一件事情,想着委托你去办理。”
“太皇太后有何懿旨,臣一定尽力做好。”
“哀家想着让你代表朝廷,出城去与蒙军统帅谈判,大宋朝廷愿意向大元朝廷称臣,愿意进贡,愿意割地,若是需要,甚至可以向大元朝廷自称为儿臣。。。”
文天祥的身体颤抖,他想着开口说话,想着阻止太后这样做,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文天祥也提不出来更好的建议了,他临危受命出任朝着的丞相,却想不出任何的办法化解目前的危局,内心的悲楚可想而知。
作为大宋的丞相,谈判的事宜必须是文天祥出面,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了。
京城里面已经是一团糟,百姓处于巨大的惊恐之中,毕竟蒙军的凶残,很多人都是知晓的,蒙军在攻陷了鄂州之后屠城,其暴行早就传到了京城。
从这个层面来说,与蒙军谈判也是必须的。
回到枢密院,文天祥的脸色阴沉,他能够准备的时间不多,刚刚在大殿与太后商议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确定下来了谈判的文书,文书里面的诸多内容,几乎都是文天祥无法承受的,可为了大宋朝廷,为了京城的百姓,文天祥必须要承担这一切。
魏王吴邵刚已经成为文天祥内心的阴霾,让其不服气的是,吴邵刚明明是大宋朝廷的臣子,却在关键时刻不愿意出手,而吴邵刚率领大军进攻山东的行为,在文天祥看来就是欲盖弥彰,根本不是为了能挽救大宋朝廷。
枢密院剩下的官吏已经不多,绝大部分都逃离了,不知所踪,看着几个神情惶惶的官吏,文天祥叹了一口气,走进了自己的官署。
起草文书的事宜,还需要文天祥亲自来动笔。
写着这令人难以忍受的文书的时候,文天祥落泪了,他真的没有想到,当年一腔的抱负,落得如今的下场,记得刚刚中状元的时候,就立下了誓言,一定要光复开封府城,现如今开封府城的确是收回来了,可是与大宋朝廷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谢太后派遣的宫里的中官来了好几次,都没有直接进入到文天祥的官署里面。
终于,文天祥写完了这令人悲愤的文书。
文书马上被等候的中官带到皇宫去了。
文天祥起身离开官署,来到外面,看着依旧等候的为数不多的官吏。
“诸位,我大宋朝廷已经进入到生死存亡之秋了,你们能够坚守枢密院,请受我一拜。”
作为右丞相、枢密使的文天祥,对着众人深深的稽行礼。
众多的官吏,连忙稽回礼。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了之后,文天祥再次开口了。
“明日一早,我会领着你们之中的一些人,前往蒙古大军的营地去谈判,辞去凶多吉少,你们若是有家人需要照顾,现如今就提出来,不用跟随我到蒙军的军营之中,蒙军的统帅阿术,曾经在鄂州屠城,其人凶残,怕是不会有什么文雅之举。”
说到这里,文天祥看着众人。
没有人开口说话,也没有谁退缩。
堂堂的大宋朝廷,总是有那么几个铮铮铁骨的。
可惜的是,到了如今这个局势,这一切都是枉然了。
“很好,你们都不怕死,我很是欣慰,我文天祥在这里立誓,生是大宋之臣,死是大宋之鬼,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忠于大宋朝廷。。。”
文天祥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誓言,这也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话语,其实他很清楚,朝中不少的权贵,都到开封府城去了,都去投奔魏王吴邵刚了,不用多长的时间,吴邵刚一定会称帝,一定会与大元朝廷争夺天下,可文天祥不会归顺吴邵刚,不会做任何对不起大宋朝廷的事情。
不管这样的选择是不是合时宜,但文天祥已经做出来了。8
第四百六十二章没有可能
七月初二,卯时。
京城的北门打开,一支一百余人的队伍走出了北门,朝着皋亭山麓而去,那里驻扎这蒙军的征南大军,为首之人手持大宋旗帜,脸色凝重,其身后的百余人,脸上几乎看不见什么表情,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低着头。
这是一场生死未卜的谈判。
皋亭山麓的蒙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们随时可以发起对临安府城的进攻,而城内的军士根本无法抵御,当然城内还有超过百万的居民,可惜这些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哪里是穷凶极恶的蒙军的对手。
为首之人看着队伍走出了北门,拉住了缰绳,回头看着晨曦之中巍峨的城墙,眼角冒出了一滴眼泪,擦干这一滴眼泪,其毅然决然的扭头,朝着前方而去,跟随在其身后的众人,也加快了速度,跟随前行。
这为首之人,正是大宋右丞相、枢密使文天祥,其代表大宋朝廷,与驻扎在东北皋亭山麓的蒙军谈判,此番的谈判,关乎大宋朝天的存亡,关乎京城百万人的安危。
一夜的煎熬,不到四十岁的文天祥,两鬓已经出现白发,这一夜白发的传闻,真正在文天祥这里上演了。
文天祥不愧宋末三杰的称号,至死都是忠于大宋朝廷的,可惜的是,有很多的事情,都是在文天祥根本不知晓的情况之下发生的。
不知所踪的左丞相、枢密使陈宜中,在没有消失之前,就知道很关键的一件事情,那是在谢太后派遣使者前往蒙军之中请求谈判之后,征南大军统帅阿术并没有完全拒绝谈判,要求大宋朝廷派遣丞相前往军营谈判,得知阿术提出的这个要求,陈宜中肯定是不干的,毕竟到了蒙军的军营之中,是不是能够活着回来,谁都不知道。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陈宜中彻底的消失了。
情急之下,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大宋朝廷的右丞相、枢密使,且赋予文天祥重任,代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