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分节阅读 305

分节阅读 305(2/2)

目录

原来,蒙古亲王合丹率领的援军,已经抵达山东,且没有停留,穿过了济南府和泰安州,直接朝着沂州扑来,合丹麾下有五万蒙古铁骑,此外还有近五万的新附军,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左右,其麾下的蒙古铁骑,乃是大元王朝的精锐部队。

负责阻击合丹的张炳辉与刘秉忠,按照吴邵刚的安排,指挥大军固守城池,抵御合丹的驰援,没有想到的是,合丹压根就不去进攻城池,而是命令大军朝着海州的方向扑过来。

英雄所见略同,合丹毕竟是大元朝廷作为骁勇的战将之一,早就明白山东一地,最为主要的地方就是海州,只要固守了海州,则可以依托海州和莒州,对占据沂州等地的宋军,构成前后的合围。

等到张世杰和刘秉忠决定率领大军追击的时候,合丹则是命令两万新附军拼死的抵抗,他则是率领麾下的主力,依旧朝着海州的方向扑过来。

蒙古铁骑的行军速度是很快的,相反,张炳辉和刘秉忠等人则不可能很快,毕竟他们携带有鼎坤炮。

局势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合丹此举也充满了危险,而且是巨大的危险,若是不能够迅速的拿下海州州城,则其率领的大军,将处于宋军的前后包围与前后夹击的情况之下。

艺高人胆大,合丹居然不害怕如此巨大的危险。

吴邵刚率领的十余万大军,因为分兵的缘故,围攻海州州城的只有近七万的大军,而他们面对的是海州州城内的一万蒙军,以及合丹麾下的近八万蒙古大军,其中还有最为精锐的五万蒙古铁骑。

兵力的优势瞬间化为泡影。

此时吴邵刚依旧可以做出选择,那就是迅速停止对海州州城的进攻,大军朝着涟水县的方向集结,让合丹及其麾下的蒙军占领海州州城,接下来再行调集大军,展开对海州州城的进攻,不管是不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拿下海州州城,至少避免了危险。

可吴邵刚迟迟没有下决心。

眼前的局势来之不易,吴邵刚以及众人耗费了无数的精力,从果断的选择出击的时间,到两次漂亮的战斗,剿灭蒙军近五万人,都是在预定的计划之内的,最后的目标就是拿下海州州城。

一旦拿下了海州州城,则完全占据了主动,到时候就算是忽必烈亲率大军前来征伐,吴邵刚也无所畏惧,必定命令部分大军死守海州等地,其主力则是南下,一举打败和剿灭阿术率领的蒙古征南大军。

耗费心力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几乎可以算是完美的部署,难道就因为一个小小的变故,就要完全改变吗。

吴邵刚不甘心,他很清楚,一旦让合丹进入到了海州州城,则局势肯定发生变化,届时合丹麾下的大军,总兵力超过了十万人,而吴邵刚是不可能集中二十万大军来攻打海州州城的,真的那样做了,巨大的漏洞随之出现,若是南方的阿术率领大军前来驰援,忽必烈也亲率大军前来,则二十万大军会陷入到巨大的危险之中,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张炳辉率领的十万大军,追不上蒙古铁骑,这也是源于吴邵刚所做的安排。

吴邵刚认为蒙古援军,很有可能是步步推进,逐渐的攻克沂州和徐州等地,而张炳辉率领的大军,防御作战方面,是非常厉害的,蒙军援军没有丝毫的机会,至于进攻作战方面,其麾下的十万大军,其中仅有不到两万人参加过漠南草原的作战,人数远远不够。

擅长于流动作战的十万大军,悉数都归吴邵刚直接指挥了,这一路大军全部都在漠南草原磨砺过,其中甚至有两万多的蒙古人,这一路大军才能够面对面与合丹率领的大军厮杀。

关键时刻的失误,导致目前局势出现了逆转。

合丹率领的大军,正在朝着海州州城的方向飞速而来。

时间不多了,吴邵刚必须做出最终的决定。

终于,吴邵刚重重的锤了一下桌子,站起身来。

“继续攻打海州州城,务必拿下海州州城且死守海州州城。”

吴邵刚话语刚落,郝经、张文谦、蔡思伟和张珏等人都送了一口气。

看着众人的神情,吴邵刚苦笑着开口了。

“怎么,你们以为我会决定大军暂时撤离吗,你们也未免太谨慎了。”

周围出现了短暂的笑声,但很快停止。

吴邵刚的神色再次变得严肃。

“攻打海州州城的有七万大军,现如今我做如下的调整,蔡思伟率领两万将士攻打海州州城,其中包括一万鼎坤军将士,张珏率领五万将士,抵御合丹的驰援。”

“进攻海州州城的战斗,午时开始进行,命令鼎坤军轰炸海州州城,就算是将城墙炸裂了,也无所谓,务必在三天之内,攻陷海州州城。”

“张珏率领的五万大军,迎战合丹率领的近八万的蒙古大军,你们不管付出多大的伤亡,都不准合丹靠近海州州城一步。”

“袁世春,给张炳辉和刘秉忠下达命令,分兵五万,从合丹的身后展开进攻,进攻必须要猛烈,让合丹首尾难以兼顾。”

“此次作战的任务,是全歼固守海州州城的蒙军,击退合丹的驰援。”

“我相信,一旦海州州城陷落的消息传开,合丹必定知难而退。”

吴邵刚说到这里的时候,神色变得坚毅起来。

“诸位,我们不能也不会放弃最初的作战部署,这关乎到我们的未来,更是关乎到我大宋之江山。”。

a

第四百五十六章判断准确

合丹的确是冒着极大的风险,越过了沂州所辖的费县和临沂县,直扑海州而去。

其实在进入到山东,在济南府分析了山东的局势,身经百战的合丹,就敏锐的察觉到了,大宋魏王吴邵刚以及其麾下的宋军,其主要的目标就是海州,一旦吴邵刚占据了海州,则卡住了山东的咽喉之地,导致征南大军与大都失去了联系,也会导致大元朝廷两头不能够兼顾。

作为大元朝廷最为骁勇的蒙古亲王,合丹绝不会小觑吴邵刚,毕竟吴邵刚率领的宋军,屡次击败蒙军,甚至全歼过驰援河南的最为精锐的蒙古重装骑兵,如此情况之下,合丹若是还轻视吴邵刚及其麾下的宋军,那就是找死了。

故而合丹经过了缜密的思维,认为吴邵刚一定会倾尽全力拿下海州,接着死守海州,让蒙古的征南大军陷入到被动之中,让皇上与朝廷的整体战略部署毁于一旦。

记得从大都出发的时候,皇上就专门叮嘱了,吴邵刚此人,谋略非同一般,每次出兵都是大元朝廷最为关键的时刻,故而屡屡获得作战的胜利,已经给大元朝廷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和威胁,皇上要求合丹,一定要高度重视吴邵刚及其麾下的宋军,不得有丝毫的疏忽。

合丹自小就在战场上驰骋,不知道经历过多少重大以及危险的战斗,有过失败,但更多的是巨大的成功,此番领兵驰援山东,合丹就是带着必胜的信念。

在合丹看来,大宋朝廷已经是苟延残喘,丁家洲之战的胜利,预示着大宋朝廷已经处于灭亡的边沿,除非是天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