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9(2/2)
战斗进行之顺利,出乎了蔡思伟和张炳辉等人的预料,在吴邵刚下达了作战任务的时候,他们本以为会遭遇到激烈的厮杀,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攻克诸多的城池,没有遭遇到很激烈的战斗,除开下邳和徐州两座城池驻扎的蒙军接近五千人,其余地方城池内驻扎的蒙军,总兵力不过千人左右,面对数万甚至是十万大军的进攻,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
很多地方城池驻守的蒙军,选择了打开城门投降。
进攻城池的战斗,鼎坤炮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进攻下邳与徐州城池的时候,鼎坤炮几乎完全摧毁了城内驻守蒙军抵抗的勇气。
吴邵刚的命令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不要耽误丝毫的时间,在忽必烈与大元朝廷还来不及做出过多反应的时候,占据山东西路所属的滕州、徐州和邳州,山东东路所属的沂州和海州,彻底切断大元朝廷与阿术率领的征南大军之间的所有联系。
这是与时间争夺的战斗,蔡思伟与张炳辉没有丝毫的耽误,往往在攻陷一座城池之后,来不及进行调整,就转入到攻打下一个城池的战斗。
对于准备充足的蔡思伟和张炳辉等人来说,作战的任务是艰巨的,但作战的过程是顺利的,大军每天以惊人的度推进,逐渐的占领徐州、邳州和滕州等地。
到了三月中旬,二十万大军完全占领了徐州、滕州、沂州与邳州等地,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海州。
一旦占据了海州,则大军将完全切断阿术率领的征南大军与大元朝廷之间的联系。
沂州州城临沂县。
城墙上残破的砖块,显示这里不久之前曾经有过激烈的战斗。
州衙,厢房。
吴邵刚聚精会神的看着地图,郝经等人站立在一边,小声的议论,张炳辉则是肃立在吴邵刚的背后,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桌上还摆着情报署的文书。
过了好一会,吴邵刚终于抬起头来了。
“情报署侦查到的情报,我们占领山东诸多地方,在大元朝廷引了巨大的风波,忽必烈大为震惊和惊慌,已经准备调集大军南下,朝着山东而来了。”
“至于说正在准备进攻临安府城的阿术,倒是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依旧在挥师前进,只不过其副帅阿里海牙率领的数万蒙古军士,已经取道荆湖南路,朝着淮南东路而来。”
“忽必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着将我们撵出山东,而阿里海牙的目的更是明确,就是巩固海州的防御,阻止我们迅拿下海州。”
“刚刚诸位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必须在阿里海牙抵达海州之前,彻底干净的拿下整个海州,完全切断南北两路蒙军之间的联系。”
“不过我思索了一下,觉得我们暂时不要占领海州,而是巩固滕州和沂州的防御,做出准备进攻营州的态势,同时在滕州和沂州一带,迎候即将驰援山东的蒙军。”
吴邵刚说到这里的时候,屋子里迅安静下来。
郝经看了看地图上面的标记,看着吴邵刚开口了。
“魏王殿下是不是想着让阿里海牙率领的蒙军进入到海州,接着对其进行围歼。”
吴邵刚微微点头。
“不错,我们此番战斗之目的,就是剿灭蒙军的有生力量,并非是以占据城池为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彻底打败阿术率领的大元王朝的征南大军,最好是能够彻底剿灭他们,完成了这个作战任务,则整个的南方都被我们掌控。”
“阿里海牙麾下的蒙军有五万人左右,阿术命令阿里海牙迅驰援海州,是认为我们只是对山东展开小规模的进攻,或者说我们对山东的进攻,是为了让大宋朝廷不至于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在如此认识的基础之上,阿术认为阿里海牙率领的军队,人数足够了。”
“忽必烈怎么想,目前我们不可能知晓,不过漠北之乱尚未彻底的平息,忽必烈不可能派遣过多的军士前来征伐,或许在忽必烈看来,我们进攻山东,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既然阿里海牙有着足够的信心,认为一定能够守住海州,那我们就让其巩固海州的防御,一旦阿里海牙率领的蒙军大军进入到海州,我们迅即展开对海州的进攻。”
说到这里,吴邵刚右手指向了地图。
“海州所辖的涟水县和赣榆县,一南一北,好似是海州的两个门户,张炳辉,赣榆县就交给你了,决不允许阿里海牙朝着赣榆县的方向撤离,也不允许大元朝廷驰援的大军突破赣榆县,我们要让海州成为阿里海牙的墓地。”
“阿术攻陷了鄂州等地之后,其麾下兵力的总数,已经过二十五万人,阿术派遣阿里海牙率领五万蒙军军士驰援海州,其麾下统领的军士,依旧过二十万人,不过其中归顺的宋军军士,战斗力不值一提,这些军士也不会拼命,更是得不到阿术的重视。”
“阿里海牙率领的驰援海州的蒙军军士,一定是征南大军的精锐,毕竟丁家洲之战,蒙军大获全胜,阿术认为接下来的战斗,已经不是特别的激烈。”
吴邵刚扭头看着袁世春。
“命令蔡思伟,率领大军迅朝着临沭县集结,张炳辉,你的任务,就是牢牢的守住滕州与沂州两地,滕州的邹县,沂州的临沂和费县,可能成为最为重要的城池。”
“诸位,真正的大战即将来临,我们若是取得胜利,则接下来的征伐,将变得顺畅很多,我们若是失败,包括河南行省、山西行省与陕西行省,都早遭遇到巨大的威胁,此战我们只能够夺取胜利,不接受失败。”8
第四百四十七章捉摸不定
阿术率领的征南大军进展顺利,取得丁家洲之战的全胜,令忽必烈欣喜若狂,眼看着灭掉大宋的宏伟目标就要实现了,期间,忽必烈专门给阿术旨意,示意其注意大宋朝廷的动向,不能够让其朝着开封府城的方向转移,必须彻底围堵。
在忽必烈看来,魏王吴邵刚,毕竟是大宋的王爷,一旦大宋被灭掉了,吴邵刚就失去了凝聚民心和人力的依靠,其实力必定会大打折扣,反过来说,吴邵刚若是在大宋被灭掉之后称帝,依照大元王朝的实力,也一定能够彻底剿灭吴邵刚。
一直到三月中旬,忽必烈才收到山东的奏报,此时四川方面的宋军,已经占领了山东路所属的沂州、滕州、徐州和邳州。
这个奏报,犹如一记重锤,让忽必烈眼冒金花,他第一感觉,就是吴邵刚太厉害,每每在关键时刻出手,让大元朝廷难以应对。
忽必烈一直都注意吴邵刚的动静,在盛夏来临的时候,忽必烈要求阿术加强对京西南路、两淮以及荆湖路等地的防御,其实就是防止吴邵刚领兵进攻这些地方,造成征南大军的被动。
忽必烈做梦都想不到,吴邵刚居然率领大军对山东路展开了进攻。
这一刀太过于犀利了,让忽必烈有些喘不过气来。
山东被吴邵刚占领,意味着什么,忽必烈是非常清楚的。
连续两天的时间,忽必烈处于暴怒之中,一面调遣大军,一面迅速下旨,要求阿术派遣征南大军,围剿进攻山东的宋军。
两天之后,忽必烈清醒一些了,他开始思索吴邵刚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