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8(2/2)
从开平城出发,抵达成都府路的成都府城,距离近三千里地,行军就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若是遭遇到风雨的气候,还会耽误行军的时间,五万大军要千里迢迢的赶路,还要保证能够顺利的投入到战斗之中,绝非简单的事情。
张柔率领的前军,主要职责有两个,其一是在前方探路,保证大军行军的安全,其二就是负责侦查成都府路、利州东路、利州西路和成都府路的情形,也要看看刘元振失去了成都府城之后,究竟在做些什么。
这也是先锋部队应该承担的职责。
身经百战且骁勇的张柔,明白其中意思,大军出发的时候,他就派遣了无数的斥候,外出侦查,这些斥候有的负责侦查大军前行道路上面的事宜,每天都禀报情况,看看行军途中是不是会遇见什么意外的情况,有的则是负责侦查更远地方的情报,有的斥候前往利州东路、利州西路和成都府路,看看那里的情况如何了。
在行军的过程之中,张柔还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沿途征集粮草,供应前军和中军。
张柔办理的这件事情得到了爪都和兀良合台的赞许。
蒙军行军与宋军不一样,宋军每次出征,都必须携带大量的粮草,保证大军长时间的供给,而蒙军则不一样,不会携带过多的粮草,免得耽误了大军的行程,很多需要的粮草,都是在行军过程之中征集,或者是在攻城拔寨之后取得的。
蒙古部落是游牧民族,他们居无定所,不会有大量的钱财物资,家中也不会有太多的存粮,很多时候都是游牧到一个地方,就地取材的,这种游牧的风格,沿袭到了军中,蒙古铁骑作战,从来不携带过多的粮草,他们行进的速度非常之快,多半时候都是打败对手之后,劫掠到钱财物资,保证自身供给的。
随着蒙军规模的扩大,随着蒙古大汗有了一统天下的决心,特别是大量的新附军加入其中之后,这样的情形得到了一些改变,蒙古铁骑作战,也注意携带粮草了。
新附军习惯于准备部分的粮草,每次出征携带的粮草,至少保证大军半个月以上的供给,接下来才会想到就地征集粮草的事宜,而随着蒙军征伐的规模越来越大,蒙古高层也认识到准备粮草的重要性,尽管说有些时候因为准备粮草的事宜,可能耽误大军的行程,但粮草就是保证,能够让大军毫无顾忌的投入到作战之中,而且蒙军作战的对手,也有异常强悍的,这就不能够保证让蒙军在短时间之内获取到大量的粮草。
现如今的蒙古铁骑,正在吸收有利于自身的优点,让自身更加的强大,而他们的大汗忽必烈,更是如此,效仿大宋,成立了诸多的机构,用以贯彻自身的思想。
张柔做的非常尽心尽力,他很清楚,若是得到了大帅爪都以及副帅兀良合台的赏识,那么战斗结束之后,他本人就能够得到更多的赏赐。
前军行军的速度很快,中军更是不用说,算起来平均每日行军的路程,都超过了百里,这对于尚有大量步卒的新附军来说,绝非容易做到的事情。
张柔做到了,而且还沿途征集了不少的粮草。
这也难怪爪都和兀良合台对张柔另眼相看了。
八月十五,中秋节,大军抵达了利州西路所辖的凤州。
行军时间二十四天,行程超过两千两百里地,几乎每天都是保持百里行军的速度,这对于蒙古铁骑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新附军和宋军,都是极大的挑战。
凤州州城,州衙,厢房。
爪都和兀良合台都是脸色铁青,张柔站在另外一边,低着头没有说话。
大军已经在凤州州城耽误了足足一天的时间。
爪都与兀良合台已经交谈了好一会,他们用的是蒙语,语速很快,张柔根本听不懂,不过张柔很清楚,主帅和副帅正在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进入到利州西路,斥候侦察到的情报,给了爪都、兀良合台以及张柔一记致命的雷击。
原成都府路军马经略使刘元振,已经被大宋合州御前诸军斩杀,其麾下的近四万大军,几近全军覆没,而大宋的合州御前诸军,已经占领整个的成都府路,以及利州东路所属的兴元府、利州、隆庆府等地,也就是说,合州御前诸军不仅仅是彻底打败了刘元振,还收复了成都府路以及利州东路丢失的所有府州县。
骤然听到这个消息,爪都与兀良合台都是不相信,他们压根不相信宋军有如此的战斗力,至于说大宋的合州御前诸军,他们更是没有听说过,就更不要说吴邵刚其人了。
这也怪不得爪都与兀良合台,爪都虽然是蒙古亲王,但很少关注军中的事宜,也不知道很多蒙古朝廷上层的消息,而兀良合台更是遭遇冷落,不可能知道有关宋军很多的消息。
爪都与兀良合台甚至直接认为,斥候侦查到的消息是假的,极有可能的情况是刘元振背叛了蒙古朝廷,投奔大宋王朝了。
张柔是相信这个消息的,他知道自己麾下的斥候能力很强,侦查到的消息应该是真实的,而且身为汉人,张柔也关心大宋朝廷的情况,吴邵刚其人,张柔听说过,而且算是熟悉了,毕竟史天泽曾经惨败于吴邵刚。
不过合州御前诸军如此的骁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歼了刘元振麾下的大军,而且收复了那么多的地方,这同样让张柔感觉到吃惊。
爪都与兀良合台已经商议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张柔如同木头人一般站着,无法开口说话,这样的滋味很不好受,可他也只能够受着。
终于,爪都的眼神看向了张柔,用汉语开口了。
“张都元帅,你看刘元振是不是背叛了我蒙古王朝,投降大宋了。。。”
张柔的脸色瞬间有些红了,不过他还是强压怒气开口了。
“大帅,末将认为,刘元振不可能投降大宋朝廷,其被杀的消息,乃是末将麾下斥候数次侦查得到的情报,刘元振下葬的地点,末将麾下的斥候都去看过,且末将麾下的斥候,还接触了留在利州东路的眼线,他们提供的情报也是如此,刘元振是在前往成都府城的途中遭遇宋军伏击的,也就是隆庆府所属的梓潼县,末将派遣的斥候,已经赶往梓潼县,末将相信,今夜就应该有消息了。。。”
尽管张柔解释的很是仔细,可是爪都还是摇头,表示不相信。
一边的兀良合台,跟着开口了。
“大军继续在凤州驻扎,张都元帅,既然你认为这个事情是真实的,那大帅与我就等着你侦查到的情报,禀报大汗,再行做出决定。”
第二百五十章啼笑皆非
吴邵刚的奏折抵达京城,同样引了轩然大波。
合州御前诸军收复了成都府城,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说,都是大喜事,按说朝廷收到了这样的奏折,应该是欢欣鼓舞的,可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吴邵刚的奏折,被严密的封锁消息,除开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其余人压根不知道这件事情,朝廷和枢密院都不想公开此事。
宋理宗赵昀已经五十九岁,身体不是太好,登基三十九年,期间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与诸多的祖先一样,赵昀想到的也是偏居一隅,安安心心的享乐,只要没有什么大的动荡,就满足了,至于说开疆拓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