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3(2/2)
“有些道理,不知道6大人决定收购这些耕地,准备以什么方式进行。”
“按照朝廷邸报之要求做,下官认为就可行。”
吴邵刚看着6秀夫,微微摇头。
“泸县耕地之价格,高低不一,府城外的耕地,价格约为三十贯,偏远地方,价格约为十贯,若是折合成为交子,价格就更高了,按照朝廷规定之价格,每亩田地不过是四十贯交子,远不能够与耕地本身的价格比较,我们若是强行的收购,与明抢有何区别。”
“这个,大人的意思,是按照实际价格收购吗,若是那样,下官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
“6大人,你说的不错,收购耕地的事宜,在潼川府路暂时没有必要,此地拥有耕地的官吏与富户,都曾经遭遇到劫难,家境已经不是很好,与寻常百姓差距本就不是很大,若是我们一味的按照朝廷之要求,推行公田法,怕是会引太多的怨言,再说了,潼川府路本就免去了三年的赋税,这才过去一年时间,地方的府州县实际上也收取了农业赋税,以维持自身之开销,此刻再去推行公田法,怕是适得其反。”
“大人之意思,下官明白了。”
“嗯,在县衙理事的时候,暂时不要提及什么公田法的事宜,潼川府路与两淮以及江浙一带,是无法比拟的,我们需要的是稳定,需要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富足的生活,至于说其他的事宜,不管是皇上的圣旨,还是朝廷的敕书,若是与本地实际情况不符的,都可以暂时不予推行,6大人,泸县是府衙所在地,所做的一切事宜,都会引其他府州县的关注,故而这些重大的事宜,今后多与府衙沟通,以免上下不一致。”8
第二百二十七章蒙古枢密院
佟卫华扎根的地方在北方的燕京路,这个时候的燕京路,尚未成为蒙古王朝的京城所在地,不是特别繁华,佟卫华收集到的诸多情报,一直都没有引发情报署的注意,相反罗素林从成都府城送来的情报,倒是成为情报署研究的重点,此外就是四爷从京城送来的情报,以及两淮其他方面得到的情报,也是情报署重点关注的地方。
其实来自于蒙古的情报是最为重要的,毕竟他们是吴邵刚最为强悍的对手,无奈蒙古朝廷在草原,太过于偏远,加之蒙古部落习惯性的游牧生活,佟卫华根本没有办法适应,怕是进入到蒙古草原,就会被特别关注,不要说搜集情报,活下来都很难。
吴邵刚与情报署都不会为难佟卫华,而且交给佟卫华的任务,也就是在北方扎根,尽量能够稳定下来,机会合适之后,再行考虑搜集情报的事宜。
罗素林送来的情报,的确很重要,因为吴邵刚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对准成都府路的。
京城方面,吴邵刚隐隐的有些担心,四爷提供的情报慢慢变得少一些了,也不知道是遇见了什么情况,就说贾似道强行推进公田法的事宜,四爷提供的情报就有些模糊,与邸报上面的消息相差不是很远,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次佟卫华送回来的情报,同样没有引发情报署的关注,只是在整理出来的诸多文书之中,略微的提及了一下,那就是蒙古朝廷成立了枢密院。
其实蒙古朝廷的很多机构,都是一步步慢慢完善起来的,也都是跟着大宋朝廷以及金国学习的,加之忽必烈身边的汉人大臣,也给与了很多的建议,而且身体力行予以推行。
枢密院就是最高的军事管理机构,协助皇上管辖全部的军政事宜。
蒙古王朝成立的枢密院,以皇太子兼任枢密使,这是虚衔,其实就是大汗直接掌控,此外由史天泽和忽剌出二人出任枢密院副使。
这份情报,引发了吴邵刚的关注,同样引发了郝经的关注。
这是一份让人感觉到奇怪的任命。
枢密院的权力是非常大的,掌管国家的全部军事方面的事宜,蒙古朝廷既然决定设立枢密院,那就是需要统一管辖军队,按说枢密院的枢密使和副使,应该都是蒙古权贵,要知道蒙古的主要军事力量,说到底是由部落的军队组成的。
这源于蒙古地势的特殊性,蒙古大汗实际上是由各个蒙古部落举荐出来的,只是后来慢慢的演变,固定为继承的制度,能够成为蒙古大汗的人,无疑是蒙古部落之中实力最为强大之人,而蒙古部落的这一特殊性,一直延续到历史上大元王朝的消亡。
历史上的大元王朝每一次皇帝的更迭,几乎都会遭遇到一次的血雨腥风,其原因就是部落之间相互实力的比拼,游牧的生活习惯,让蒙古人习惯于推崇强权和实力,孝道与皇权的思想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谁的实力强,谁就有可能成为皇帝,至于说驾崩皇帝确定的继承人,不一定能够顺利的登上皇位。
也正是这样的内耗太多,让强悍的大元王朝,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衰落。
忽必烈与阿不里哥就是这样的例子,尽管忽必烈已经是蒙古大汗,可惜阿不里哥不承认,纠集了一些蒙古部落,开始了对忽必烈的讨伐。
蒙古朝廷的每一次作战,不管战斗规模的大小,领兵的统帅几乎都是蒙古的亲王。
现如今成为的枢密院,枢密使不用多说,可枢密副使就很让人看不懂了。
忽剌出是蒙古朝廷的荣禄大夫、副都元帅,史天泽更不用说了,虽说是都元帅,可本就是汉人,这两人在蒙古权贵之中,不可能有多大的号召力。
忽必烈为什么会让这两人出任枢密院副使,何况其中的史天泽,在淮北之战的时候,还吃了败仗,损失惨重,按说根本就没有资格出任枢密副使。
一番思索之后,吴邵刚隐隐看出了其中的奥妙。
郝经、黄家明、蔡思伟以及袁世春等人,皆来到了府衙的厢房。
刚刚进门,众人还没有来得及坐下,吴邵刚就指着手中的文书开口了。
“蒙古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的情报,郝先生与我讨论过两次,我们都感觉到奇怪,为什么蒙古的亲王没有能够出任枢密副使,经过这几天的思索,我隐隐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看样子忽必烈已经开始了大动作。”
“诸位都知道,宝祐六年到天庆元年,蒙古大汗蒙哥,曾经率领大军大举入侵,妄图一举灭掉我大宋王朝,那一次忽必烈也参与作战,且单独率领一路大军作战,几年时间过去了,蒙古朝廷因为内部的纷乱,无力南征,我大宋朝廷也安稳了不少。”
“其实忽必烈灭我大宋王朝的心思一直都是存在的,可惜他的亲弟弟阿不里哥的叛乱,牵扯到他太多的精力,让他根本没有办法再次的南征,只能够想尽办法稳定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