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8(2/2)
“你们都是跟随在我身边多年的兄弟,你们都应该清楚,合州御前诸军都统制是蔡思伟,蔡思伟与我是结拜的兄弟,当年在江陵府的码头,你们见证了蔡思伟与我的结拜,所以我才能够如此毫无顾忌的做出安排,行使对合州御前诸军的指挥权,兵者,诡道也,想要真正打造出来一支铁军,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一支强悍的军队,只有一个统帅,这一点是首先需要做到的。”
“朝廷对诸多的御前诸军,控制是异常严格的,对蔡思伟和我的监控,同样是异常严厉的,我们若是按照朝廷的规矩去做,那合州御前诸军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将来更是不可能与蒙古鞑子面对面厮杀,所以我们必须另辟蹊径。”
“从今日开始,合州御前诸军所有的命令,都是我来发出,唯有我发出的命令,才能够执行,不管是皇上的圣旨,还是朝廷的敕书,都不是你们必须要执行的。”
说到这里,吴邵刚的神色变得异常的冷峻。
他看了看众人,再次开口。
“我刚刚说的话,你们肯定是吃惊的,你们都是跟随在我身边的兄弟,我不会强迫你们,若是有人觉得如此做不应该,大可以站出来,我会向朝廷举荐,让你到更好的地方去,甚至是回到殿前司所属的踏白军和催锋军之中去,享受荣华富贵。”
说完这些,吴邵刚暂时沉默,看着众人,特别看了看秦汉。
没有人开口,没有人犹豫,众人都是抬头看着吴邵刚。
其实长时间的训练,众人早就明白了这一层的意思。
“跟随大人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声音不是很整齐,但每一个人都开口了。
吴邵刚满意的点头。
“我的话已经说在前面,诸位也表态了,那我们就一同来努力,荣华富贵是靠我们自身争取的,任何施舍的钱财,都是难以长久的,我们的命运必须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诸位都是我最为信任的兄弟,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有一点我也要特别说明,若是有人选择了背叛,那我会毫不留情,到时候你就不要怪我过于的残酷。”
说到这里,吴邵刚的手再次指向了地图上面的潼川府路。
“潼川府路位置之重要,我无需多说,我们的西面是蒙古占据的成都府路,我们的西南面是蒙古占据的云南路,我们的南面是氏族聚居的乌蒙州与罗氏州,这两处地方虽然也属于潼川府路管辖,可多年以来都是地方氏族统领,府衙几乎就没有插手。”
“故而我所说的两年之平静,其实不平静,下一步我们的目标任务,不仅仅是让自身变得更加强大,还要强化对乌蒙州与罗氏州之统领,任何的氏族都要服从府衙之命令,各自为政不服从指挥调遣之氏族,我们必定要剿灭。”
“西面的刘黑马,也不可小觑,虽说损失了五千军马,可其真正的实力尚未受损,其不服气失败,偶尔也可以挑衅,我们要时刻警惕,刘黑马任何的挑衅,我们都要态度鲜明的予以回击,且一定要取得胜利。”
吴邵刚的手在重庆府的方向停下来,重重的敲了一下。
“诸位,我们最大的麻烦,可能是来自于东面。”
“这话我不多说,你们都是明白的,这上面的事情,完全由我去应对,你们安心做好分内的事宜,你们做的越好,我就越是有着不一般的底气,很多的事情,我就能够从容应对了。。。”
足足一个半时辰之后,张炳辉等人才陆续离开府衙的厢房。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严肃的,但严肃之中带着兴奋。
第一百三十章读书人的迂腐
出发之前,吴邵刚还需要与陆秀夫好好谈谈。
虽说穿越的时间不长,但吴邵刚对于史书上面关于历史的描述和评价,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怀疑,有一点他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史书也是人写出来的,那些写史书之人,代表的大都是一个阶层的利益,看待每一件事情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的,这其中肯定有品格高尚之人,可惜这些人同样有思想,对于世间的事情亦有自身的看法和认识,其认识上面的缺陷,必定会融入到史书之中。
譬如说史书有关对贾似道的评价,众口一词都认为是大大的奸臣。
吴邵刚与贾似道之间尚无直接的联系,目前的身份也不够格去产生亲密的联系,不过贾似道掌控权力之后,推行的两件事情,倒是表现出来一些意味深长的东西。
第一件事情推行打算法,这无疑是为了稳固自身之权势、打压异己,这也是那些掌控权力之人都喜欢做的事情,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从贾似道推行的打算法之中,吴邵刚找到了机会,离开了京城,来到了潼川府路,开始发展自身的力量。
第二件事情就是推行公田法。
所谓的公田法,就是官府以强制的手段,阻止富人囤积谷物,官府对富裕人家每年能够收获的粮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凡是富人家族所拥有的土地,其产量超过了朝廷的限制,多余的田亩既变为公田,归官府所有,产出来的粮食,转化为军粮,以维持军队之开销。
要知道这些所谓的富人,绝大部分都是朝中的官员,而且是高官。
贾似道推行公田法,无疑是遭遇到富人阶层的强力反对。
不过贾似道不在乎,依旧是强力推行。
这件事情在朝中引发了巨大的波澜,甚至李庭芝等人都受到了干扰。
吴邵刚对于公田法的认识,莫衷一是,毕竟他是穿越之人,明白财富的积累是无法用人力来抗拒的,任何一个朝代,都存在穷人和富人,强行的推行平均主义,那是倒行逆施,换来的必定是社会的动荡,甚至是朝代的更迭。
治国之道,千百年以来都没有很好的定论,而赋税杠杆的调解,政府权力的大小、公信力的高低,恐怕才是其中的核心所在。
贾似道在南宋末年推行公田法,是有着一定道理的。
朝廷大量发行交子,引发通货膨胀,老百姓已经无法承受,而富户恰恰能够从朝廷大量发行交子之中获取到财富,这就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的扩大,这种恶性循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换来的就是内部巨大的动荡。
贾似道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抑制富人的财富,利用公田法,让富人为朝廷做出贡献,以维持朝廷的开销。
不得不说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若是贾似道一心为了自身,是完全没有必要强力推行公田法的,毕竟这样做得罪了太多的权贵,对于自身是很不利的。
从这件事情上面,吴邵刚感觉到,贾似道其人能够在相位上面十余年的时间,成为南宋末年官场上叱咤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