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2/2)
吴邵刚的目的达到了,就算他马上离开江夏村,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最为谦恭的还是马祥波。
马祥波曾经有怀疑,不知道吴邵刚的能力究竟如何,眼前的现实,让他知道了,吴邵刚的能力远不是他这个庐州府衙公人能够预料和怀疑的。
以前还看不上眼的吴绍武,转眼之间成为了吏房的吏人,比他的身份高出了一大截,而且吴邵刚回到江夏村,不过二十天左右,人家呆在村里,就能够办成如此大的事情,这是什么样的能力啊。
马祥波从这件事情上面,看到了巨大的希望。
严格说起来,马祥波还是帮助了吴邵刚和吴绍武,他清楚记得从吴邵刚手中接过的那份信函,如今的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封信函的作用。
从吴邵刚的态度上面,马祥波也看到了希望。
所以来到江夏村之后,马祥波毫不犹豫的宣扬吴氏家族,在耆老、里正和甲首的面前,明确要求了,必须要尊重吴氏家族,特别需要尊重吴邵刚的至亲。
这样的话语,不需要马祥波特别强调,人家耆老、里正和甲首是很明白的。
接下来的时间,吴绍武几乎都是在吴邵刚的身边,帮助筹谋工地上的事宜。
吴邵刚重点督办的是后院以及堂屋的工程。
后院是收藏钱粮的地方,必须要首先建好,这样家人才能够搬进去居住,至于说堂屋,那是宅院的象征,堂屋修建完成,才表示整个的宅院立起来了。
吴绍武也是明白这一点的,他亲自督促诸多的工匠。
吴氏家族发生的变化,诸多的工匠也是知晓的,再说主家工钱上面毫不含糊,按照原先的约定,每十天左右就结账一次,诸多的工匠和下人,前期的工钱全部都拿到手了。
这就促使诸多的工匠和下人,更加的热忱,做事情更加的积极和仔细。
因为工程颇为浩大,且时间方面要求很紧,所以下人的数量不断增加,村中不少人都来帮忙做事情,吴家工钱也是照给不误。
时间到了二月二十日。
堂屋和后院终于完工了。
十九天的时间,修建完成了堂屋和后院,院墙也即将完工。
工地上面施工的人,最高峰的时候,接近千人。
这样的建设速度,就算是放到千年之后,也是傲然挺立的。
看着崭新的雕花窗户,吴邵刚很是感慨。
屋子里只有吴启明和徐宗英。
屋子的中间,摆着两个檀木箱子。
小的檀木箱子里面,有三百两黄金,大的檀木箱子里面,有一千两白银。
这一笔巨大的财富,让吴启明和徐宗英感觉到眩晕。
将这么多的钱财交付给父母,吴邵刚实在不放心,可他也没有办法,离开家乡到京城之后,还不知道多长的时间才能够回家,家中的钱粮是要充足的。
最近两天的时间,吴绍武在帮忙招募家丁和丫鬟,在吴邵刚离开之前,家丁和丫鬟都是要到位的,西席先生也落实了,是从庐州府城请来的,专门教授吴绍尊和吴绍岚的功课。
“爹,娘,后日我就要出发了,留下的钱粮,家中的开销是足够了,两百亩的田地,每年的收成还是不少的,就算是发生灾荒,也能够应对。”
吴启明和徐宗英木然的点头,他们的眼神,还是看向了打开的檀木箱子,里面的黄金白银,让他们感觉到眩晕。
“收藏黄金白银的暗室,只有爹娘知道,万万不要让外人知晓,想必今后,村中之人是不敢来挑衅的,就算是庐州府衙之人,也不会自找无趣。”
“明日我到府衙去,见到知府大人之后,会拜托他关照家里的,父母不用担心,只不过今后和村中之人相处,还是要多注意一些,不要过于的节约,钱财乃是身外之物,身体才是最为重要的。”
。。。
首先反应过来的是徐宗英。
“邵刚,你这次回家,时间太短了,要是能够多留一些时间就好了。”
吴启明跟着开口了。
“妇人之见,你知道什么啊,邵刚到京城去是大事情,万万不能够耽误的。”
“奴知道,奴知道,只是舍不得。。。”
吴邵刚微微叹了一口气。
穿越的他,对家人不可能有异常深厚的感情,相比较来说,他对吴绍岚的印象是最好的,这个小姑娘很是机灵,性格温和的同时,也有自身的主见,吴绍尊差一些,或许是遭受的打压太多了,恢复自信需要不断的时间。
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是吴邵刚义不容辞的责任。
“爹,娘,不说这些事情了,家中的建设还要继续,支付钱粮方面,我已经委托了大伯和吴绍武,他们会办理好一切事宜的,你们就不要过多的操心了,今后家中有家丁和丫鬟了,你们的态度也要学着转变,弟弟和妹妹要开始读书,多多督促他们,学到更多的学识,不可偷懒,若是有机会,我会回家的。”
眼看着吴启明和徐宗英将黄金和白银收进密室里面,吴邵刚才放心了一些。
来到前院的堂屋,吴绍武已经在等候了。
堂屋外面,站着十五人,其中十名家丁,五名丫鬟。
吴绍尊和吴绍岚则是看着这些人,眼神里面透露出来兴奋与好奇。
“堂弟,都是我亲自挑选的,绝对可以放心。”
吴绍武挥挥手,队伍之中一名老人走上前来。
“这是吴林,说起来还是吴氏家族之人,今后他就是宅院的管家了。”
吴邵刚对着吴林点头。
“管家,这家中之事,今后就拜托你了。”
“少爷放心,小的一定做好。”
第三十八章各取所需
来到府衙的时候,吴邵刚没有着急进去,而是在府衙外面转悠了一圈。
府衙还算是威严的,气势也算是恢弘。
来到庐州府城,吴邵刚的感慨还是不少的,这里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家乡,作为千古名臣,从清廉方面来说,超过包公的人几乎没有,从断案入神方面来说,能够与包公匹敌的也不多,正是因为有了包拯这样的名臣,庐州府也跟着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