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1(2/2)
来到小农场之后,确认了自己是安全的,列宁走到了密道的入口处,悄悄的进入到了密室中,此时密室里有几人正在工作着,但是列宁却没有见到他最想见到的人。
“马尔托夫同志呢他去哪里了”列宁紧皱着眉头问道,自己离开之前,马尔托夫还在这里,这才半天不到的时间,马尔托夫就离开了
“列宁同志,在您走后不久,我们接到了普列汉诺夫同志的命令,要求我们派人到日内瓦参与关于推翻沙俄行动计划会议,马尔托夫同志给您留下了一封信。”一名男子拿着一封信走到了列宁身旁,将信件交给列宁。
列宁有些无语,但最终还是接过了这封信,普列汉诺夫是劳动解放社的缔造者,也是俄国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党派,成立于1883年,1895年,列宁在日内瓦会见了普列汉诺夫,决定了双方合二为一,组成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后来又演变成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19o3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普列汉诺夫当选为大会主席团主席,列宁为副主席。
此次关于推翻沙俄政权的行动,是经过多方论证过后而提起的,信中马尔托夫告诉了列宁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他们的粮饷以及装备问题的,而且召开会议的时间就在明天晚上,马尔托夫如果等列宁回来以后再走的话,根本就来不及,所以只能留下这封信匆匆的前往日内瓦。
而马尔托夫是列宁的老友兼同学,两人是多年的关系,而两人实际上在19o3年的第二次党代会上就因为马尔托夫带头反对列宁的主张而分道扬镳,但是在一些大的方向上面,双方也还是保持着一些合作的,这次本来是马尔托夫他们要在一起商议军火的问题,没想到普列汉诺夫倒是先把人给叫走了。
不过,因为这件事情,也让列宁心中隐隐的有了股怒火,马尔托夫是孟什维克的代表人物,而列宁却是布尔什维克的代表人物,两者属于两股不同的势力,普列汉诺夫为什么要到自己这里去讲马尔托夫喊去开会却偏偏没有通知自己
而列宁心中也很清楚,因为自己的建党方针与大多数人的意见相违背,他们无法接受列宁的思想主义,认为列宁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新的罗伯斯庇尔,而两者的分歧到底在哪里列宁主张严格审查入党人员的背景,即政审,而马尔托夫等人却认为他们不应这样对待申请入党的成员,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是来者不拒,从不拒绝任何人,以此来彰显他们的包容,尊敬。
“该死的,竟然敢明目张胆的背着我开会,岂有此理。”列宁愤怒的将手中的信件丢掉,此时愤怒已经无法来形容他的状态。
既然你们都要背着我,那又能怎样你们能够拿到军火吗能够得到经费吗现在撇开了我,等到推翻沙俄之后,我列宁的实力才是最强的,到时候你们不是照样要跟在我的身后
推翻沙俄,论功行赏的时候看的可不是谁都资历深,谁的人脉广的,而是按照在推翻沙俄的时候,各自所建立的功劳来计算的。再说,列宁的人脉其实也并不差,只是他们拉拢了大多数的中立派而已,只要列宁表现的足够强势,这些中立派会很容易的投到列宁这一方的,对于列宁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想到这里,列宁的心中也是稍稍平静了一些,旋即找到了一张纸笔,迅的写下了一封信,没有人知道信件中的内容是什么
列宁直接将这封信交给了一名自己的心腹,并且低声的叮嘱了几句,随后,心腹悄悄的离开了小农场,列宁在跟剩下的人交代了一番之后,也独自带着剩余的两名心腹中的一名离开了这座小农场。
从现在开始,列宁必须要时时刻刻的隐藏起来,而这座小农场已经被马尔托夫知道了,而且也知道了密室的入口,对于列宁来说,那里其实已经不安全了,他必须要离开那里,在新的地方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列宁从来都不是个喜欢被动的人,之前的时候,列宁觉得自己不能做那种事情,需要与其他人商量过后在共同承担这个责任,至少这样的话,列宁不会一个人被推出去顶枪,但是现在,列宁已经决定了,他自己顶枪又能如何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无所谓。8
471:中布协议
黄一涛在接到列宁的条件之后,毫不犹豫的立即答应了列宁的请求,而为了防止列宁事后反悔,死不承认,黄一涛要求以中华帝国的名义与列宁签署一道秘密的协议。
而列宁此时已经没有了主动权,内部的矛盾正在逐步的激化,这让列宁很头疼,现如今沙俄政府还未倒台,他们自己就先行分裂,这不是一种好现象,而一旦沙俄倒台,那么这种分裂将会严重的影响到新国家的组建。
而要想彻底的改变这一点,那就只能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以强硬的姿态力压其他派系,甚至是吞并,消灭他们。
列宁不想成为那个被吞并,被消灭,被同化的党派,他想要统一其他的党派,让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新俄国的执政党,他要让红色的红旗插满整个俄国,他要让整个世界看到这面红色的红旗就为之一颤。
列宁同意了黄一涛的要求,但是在其他的支援方面,列宁又提出了新的条件,双方经过一番商讨之后,最终这才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双方于19o9年2月17日,在德国柏林秘密签署了,由黄一涛伪装的中田郡英代表中华帝国国家安全部军事情报局一处副处长谈仁义以及列宁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协议中签字。
协议中规定了双方的职责,并且在列宁的要求下,增添了保密协议,在双方没有违约的前提下,任何人不得透漏这份协议的内容。
这一条协议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处罚措施,因为列宁压根就没有能力去制裁对方,他只是希望对方能够有契约精神,当然了,如果对方不顾一切的纰漏这份协议的话,以列宁为的布尔什维克党固然会遭受到严重的打击,但是只要列宁纰漏这份协议是日本人以中华帝国的名义签署的,那么对于日本人在国际上的打击也将是惨重的。
协议中同时还规定了武器装备以及援助资金的到位时间为19o9年的5月3o日以前,交货地点另行商议,列宁更加倾向于在圣彼得堡进行这次的交易,接下来他会接近可能的将布尔什维克成员秘密的派遣到圣彼得堡,如果能够成功,就将交易地点定在那里,如果失败,就另选其他的地方进行交易。
中华帝国,中京皇宫。
在做出决定,到完成任务,历时不过四天,度之快,让所有人都满意不已。在接到任务完成的电报之后,马三如立即命令黄一涛亲自携带协议原件,秘密的回国。而从此之后,黄一涛将不会在出现在国外,他也将转为内部谍报人员。
这是对黄一涛本人的保护,也是对情报局其他国外情报人员的保护,而一般情况下,但凡是参与了较大计划的谍报人员,在完成这个任务之后,无论成功与否,他们都会被调离当地。任务等级稍微低一些的,就调到其他的大洲继续活动,任务等级高的就直接调回国内。
“列宁提出了几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