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7(1/2)
接钻进了坦克内部,因为是在国内,所以他们并不需要太过警惕,直接躺进去睡觉就可以了,如果不放心的话,也可以警戒着外面。
不过却并不会有什么效果,外面黑乎乎的一片,倒是运输卡车的灯光将车队照的通明,别人大老远的就能看到他们,而他们想要看到暗处的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该有的伪装也还是要有的,比如那三百台拖车,后面就用木板作为支架,又用帆布将整个车斗围了起来,不掀开的话,是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的。
而坦克乘员则吃喝拉撒都在车上,好在他们也已经习惯了,而且每天晚上也会停下来半个小时给他们处理这些东西。
而一台拖车则是配备了三名驾驶员,部队只要有车,培训足够的驾驶员还是很容易的,毕竟现在的还没有多少汽车,车辆内部的配置又不高,当然,其实也不低,毕竟还有一个暖风呢。
至少在冬天开车的时候,不大一会儿的功夫,整个驾驶室里就会暖洋洋的,比起后面的坦克,不知道要舒服了多少倍。
而暖气这个配置其实也并不复杂,只是在发动机的后方安装了一个可以吸气的风扇,风扇则连接着管道,当打开风扇的时候,将热气吸入管道,然后输送至车厢内,虽然效果并不怎么理想,但也绝对不差,甚至比点个炭盆还要暖和一些。
一零三师全员两万七千余人,而他们的三百六十台坦克虽然只到位了三百台,但是卡车却已经是全部到位了。
足足有三千辆卡车,这是个什么概念一台卡车就按七米计算,三千台卡车连在一起也能拍成一条长达二十一公里的长龙,这么大的动静,即便这是在国内,想要瞒过有心人的耳目也是不可能的。
而这一次选择在夜间出发,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基地进行保密,至于白天,那个就算了,车上配备了三名驾驶员,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日夜不停的转移。
而已目前卡车的速度,在算上车队协同,就按每小时三十公里的时速来计算,理论上一天也能够走个七百二十公里,然后在除去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际上一天大约也能够走个五百公里左右。
而按照这个速度,如果一路上没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他们将需要五到七天的时间才能够抵达预定战位,这若是放在以前,那是绝对不敢想象的,但是在有了大量的卡车之后,却成为了正常形态。
当然,最心疼的就是王思锐了,辛辛苦苦攒了几年的石油,光是训练就用去了差不多一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估计这一仗打完之后,帝国的油料就要告急了。
而本来王思锐是不打算开采国内的石油的,与俄国开战,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去抢夺俄国的石油。但是考虑到一旦坦克投入战场,会引起欧美各国的恐慌,到时候帝国想要在购买石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于是便下令开发了大庆油田,至少也要保证装甲部队和后勤部队所需要的油料。
有这么一支车队,数千辆卡车,白天黑夜不停的移动着,浩浩荡荡的,成为了中华帝国国内的一道风景线,虽然帝国竟然有了那种不用马拉着就能跑的车,这足以让国民兴奋的了,可是消息却是一传十,十传百,迅速的传开了。
而洋人又怎会忽略这一重要的信息不过,洋人顶多也就是听说了而已,却并没有能够见到这支传说中的车队。
而对于英法美德四国的解释,那是帝国正在向东北地区囤积战略物资,帝国打算与俄国开战了,并且邀请各国组建观摩团前往东北观战。
而洋人也是立即答应了这一请求,原本他们的确是想要观摩的,但是现在谁还有心思去观摩啊他们就是想搞明白,那传说中的数千辆卡车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么可就太重要了,如果他们也有这么多卡车的话,那么以后部队的移动能力岂不是更强后勤压力岂不是会更小
总之,对于战略意义来讲,卡车是及其重要的一环。
391:都想当赢家
连续六天的行军,一零三师的两万七千余名将士也仅仅只是感觉到有些疲惫而已,以目前的身体状况,只需要休息上一天的时间,便能够彻底的恢复过来。
而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体验到摩托化军队的好处,整整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他们仅仅只用了六天的时间就赶到了。
这要是放在以前,至少也需要二十天的时间,虽说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军队总是在不停的行军,坐在卡车上的将士们也是摇摇晃晃的,而且还要遭受冷风的袭扰。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坐车的感觉还真是挺不一般的,虽说后面坐的有些想吐,但那种感觉也比坐马车强的太多了。
士兵们不停的在检查着自己的装备,他们已经抵达了前线,已经抵达了边境,在前往这里的时候,他们路过了大庆,在那里,他们得到了大量的油料补给,至少,可以保证一零三师将来的油料不受影响。
而为了支援者三百多台坦克侦察车能够挥出最强实力,上面特意调来了三十台油料车,加上一零三师本就有的五十多台油料车,一时间,油料补给的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们就守着油田呢,即便油田的产出无法满足全军需要,补给这三个师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毕竟国家也在这里投资了好几年的时间,同样的也秘密的积攒了不少的油料。
再说另一方面,俄国人在得知中华帝国调兵北上的消息之后,国内集团也是瞬间大哗,更有不少人开始反驳尼古拉二世的决定,事实上,俄国国内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计划出兵东北,在俄国人的意识里,东北地区已经是他们的领土了。
但是尼古拉二世却认为时间才是俄国最好的朋友,每拖一天的时间,俄国的实力就会强大一分,所以,尼古拉二世调派自己的亲信别佐勃拉佐夫接手远东事物,将原本负责远东的维特调走。
历史上,因为日本人意识到了俄国人每一天都在不断的强大,深深的感觉到,如果战争爆的越晚,对于日本人来说胜算就越小,而当时日本人背后站着的是英、美,而俄国人背后站着的是德、法。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一世英国人用利益绑架了德、法的话,怕是他们也仍旧会跟历时一样,站在俄国人那边。
当然,虽然历史出现了一丝丝的偏差,但事实上这个偏差却并不大,德国人依旧为东调的波罗的海舰队加煤,法国依旧表示愿意遵守俄法同盟条约,虽然,暗地里德国和法国都做出了对俄国不厚道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