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3(2/2)
乔致庸,邱掌柜,王树起和武羊四人分别坐在王思锐办公室的几张椅子上,他们是来汇报今天一天的工作进展情况的。
“女工那边可以暂时停止招募了,七百多人已经足够了。我们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利益,不能只为了快而一味的去追求其他的,等到这批军装做完之后,在考虑是否扩招。”王思锐回应道。
按照他的预想,一个人一天最少也能制作三件上衣,或者五件裤子,一双鞋子。这样的话,只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便能将他目前所需要的军装给制作出来。
而等到那时候,这些女工也算是熟练的工人了,让他们继续去制作军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这样多少有些对那些没有报名的人不太公平,但这个世上那又有绝对的公平呢
既然他们没有在第一时间报名,那就应该去承受没有报名的后果。
“模具我已经让人制作出来了,为了能够加快生产的速度,是不是可以提前的去培训他们”乔致庸问道。
“这个你自己去决定。”王思锐没有去事事亲为,他只需要把握好大方向就可以了,旋即又看向了其他二人,问道:“你们两个那边呢”
“有大约四千多人报名了民夫,而且按照今天这个趋势,明天恐怕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报名,而我们只剩下了不足一千个名额。”武羊说道。
“招满就停止,我们没有必要去花费更多的资金去干相等的事情,百姓的情绪你要控制好。”王思锐犹豫了下,最终还是决定按照计划进行。
五千个名额其实已经不算少了,按照王思锐的预计,将会在城北建立一座大型的工业园区,里面包含有三十座独立的大小厂房,而被用于修建这些厂房的,计划是三千人,余下的两千人当中,其中一千人被用于修整路面,五百人为运输队,五百人到砖瓦厂去做工。
此次对于材料的需求将会是巨大的,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也就只能自己去烧制砖瓦了。
好在乔家和邱家势力庞大,很轻易的便找到了砖瓦厂的生产技术,并且无偿的提供给王思锐使用。
“我这边今天招募了大约两千名新兵,明天我打算多派一些人手,加快新兵的招募速度,尽可能的早一些完成我们的计划。”王树起说出了今天招兵的整体情况。
这次他们的招兵计划是一万名新兵,再加上之前招募的那三千多名新兵,这些新兵将会被补充进现有的部队当中,以壮大汉军的整体实力。
虽然想要完全成军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目前来说,他们还是等得起的。而且就算有人反叛,以目前的四万余兵力,还是能够阻挡一段时间的。
王思锐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王树起的做法,以王思锐目前的实力,他完全可以去招募更多的新兵。
只不过如此以来必然会损失掉部队的战斗力,多少有些得不偿失,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资金。
军队是很耗钱的,就现在的四万余名将士,每个月只是军饷就需要花掉二十万两白银,加上吃喝装备什么的,一个月三十万两白银那都是很轻松的,一眨眼的就没了。
当然,王思锐不是没有想过预备役的事情,只不过那需要先解决掉北洋再去考虑。
172:瓦解北洋之第一步
山东半岛,与河北临近的德州地区。
尽管一个月之前,山东巡抚袁世凯已经发出了通告,声称北部地区出现了匪患,他将亲率大军前去荡平匪患。
但是一个月以来,袁世凯的大军只是行进到了德州附近便停止了下来,近两万的军队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剿匪行动,整个军营每日除了训练便是吃饭睡觉,一点也不像是剿匪的迹象。
而正是因为这一个月以来袁世凯大军的异常反应,不仅引起了德州地区百姓的恐慌。
同时还引起了对面河北那边衙门的惊恐,再三交涉无果之后,吴桥知县直接将此情况汇报给了上级衙门,而沧州总兵梅东益在接到这个情况之后,也是焦急的睡不着觉。
虽然梅东益在沧州可谓是手握生杀大权,身份地位在整个满清也是能够数得上的,因为整个清朝也就只有83位总兵,其中陆军70位,梅东益便是其中之一。
但是在袁世凯这个巨无霸面前,梅东益手中的力量也终究还是小了许多,甚至,若是袁世凯有心收拾他,梅东益根本就没有反抗的可能。
这情急之下,梅东益立即亲自前往了德州与袁世凯进行交涉,只不过他并没有见到袁世凯,而是袁世凯手下一名叫曹锟的将领接待了他。
虽然曹锟的回答仍旧是剿匪,可是这个回答却显然不能够让梅东益满意。
于是,回到了沧州之后,梅东益立即将德州的情况写了一道折子送到了朝廷。
只不过,这道折子并没有能够如愿的被送到皇帝,或者慈禧太后那里,而是直接被送到了王思锐手中。
在看到了这道折子之后,王思锐便命人带着这道折子找到了袁世凯,这道折子并没有被批复,但是袁世凯却很清楚王思锐此举的意义。要
其实这也算是王思锐给袁世凯的最后通牒了,最终,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袁世凯要来了纸笔,亲自写下了一封信件,让其送去德州交给王世珍等人。
“混蛋,我要带兵打到京城,我要手刃了王思锐那个混蛋。”曹锟一脸愤怒的拍着桌子怒吼道。
其他的几位将领对于曹锟的愤怒行为并不感意外,但也并未有过多的理会。
他们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自然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每个人心里面都跟一盏明镜似的,对眼下的局势都有着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