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6(2/2)
周箐也是惊愕万分,一张俏脸别的通红,不住摆弄衣带,不知如何回应。
朱琏淡然一笑,继续道:“好了,说了半天你们也嫌刮噪,就说到这里吧你们安心学业,要知道女子亦可扬名,莫要辜负了大好年华。”
在众多女学生复杂又兴奋的目光中,朱琏又温声鼓励几句后才走。
到了副山长公厅坐下,朱琏笑眯眯地道:“今个,真是不虚此行,光是看到周箐缝制行具,就让人满心欣慰。”
李清照很谦虚地稍躬身子,平静地道:“孩子们多半勤奋,也是她们自己的造化。”
“居士说的是,听我家哥哥唠叨过装具,我们妇道人家不太懂,看哥哥的那份重视,又有那女学生解释,我也算是明白了。”友琴莫言笑眯眯地道,心里已经打算好了,给予院资助,把禁军的这份活计接下来。
“看来还是相公说的对,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啊”朱琏叹了口气,目光转向李清照,淡淡地道:“想必,居士早就知道留都的风传”
李清照心中不觉沉重,默默地颔首,连友琴莫言的脸色也不好看,毕竟牵扯到王秀,她也是知道点内幕的。
“这事本不是大事,官塘中也说压下去了,关键是如何处置三个毛头小子,这才是麻烦事,一点也不让人消停。”朱琏一阵叹息道。
李清照稍作沉吟状,她作为教育人的女讲学,也不好评论朝廷事。再说,按照她的本心,还是想要法外开恩的,毕竟是三个年轻人,又不是谋逆大罪,一腔热血而已。
友琴莫言跟王秀日久,作为郡国夫人,多少明白朝野那点勾当。不要说三位年轻人身份敏感,单是牵扯到战和的大策,如同千根线、万缕丝,理不顺、梳不开的破局,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搞不好真是两头得罪,讨不了半点好处。
朱琏见李清照沉默不语,自然明白怎么回事,淡然道:“北侍军都虞侯司承办,却未能作出最终决断。”
下面的话没有说,其实也很好理解,朝野上下错综复杂的关系,三位将校本应按律办理,以免引起战争,却引起了朝野大辩论。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王秀的名望能最终盖棺定论,连李纲也不行,但王秀始终没有表态,依然是对外界舆论不闻不理。
王秀到底是怎样想的她没有得到信,也不大能拿得准,很难把握王秀真正的心态。
友琴莫言心中嘀咕,嘴上却说道:“娘娘,自然有两府处置,这又不是军国重事”说到这里,忽然意识到,这件事不算军国重事,什么事算呢急忙改口道:“自然有都虞侯承办,家国自有律法。”
“算了,不说这些了,想想就烦心。”朱琏也没有兴趣,索性不去想了,一切到最后有王秀为主心骨。
“是啊不如再去看看别的堂斋,或许还会有惊喜出现。”友琴莫言顺势岔开话题,不愿在此事上煞了风景。
958第958章张启元的杀招
却说,张启元风尘仆仆赶到了军前,刚刚见到兀术,就迫不急耐地道:“郎君,为何大军不进”
兀术笑咪咪地起身迎接,显得尤为地热情,非常客气地道:“子初成功让南朝入瓮,可是大功一件啊”
张启元很无奈地看了眼兀术,叹了口气道:“郎君,夏国主被在下说动,提前介入了陕西,正是大金对南朝打击的绝好时机,郎君一旦出动,王大郎将黯然收场,大好时机不容浪费啊”
“他们的北侍军很完整,锐卒如林,我们很难打下来。”兀术也很无奈,北侍军严阵以待,要真的开打,对女真人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他就算有心也不能不权衡。
他和张启元不同,需要从女真人最高利益考虑,万一把大宋行朝惹急了,真的爆发沿河大战,恐怕金军主力会陷入泥潭,不能对西北战事进行影响。
“郎君失算了,王大郎是要一鼓作气,灭亡党项人,取得凉州的战马。郎君坐山观虎斗,不如直接接入,让他动弹不得。”张启元在临行前,就和兀术商议了,要趁着大宋发动战争最关键时刻,让他们折戟沉沙,此正是大好时机。
“恐怕还不到时候,我们正关注张通古被刺伤”兀术的心思变了,他必须从全局考虑。
张启元是人才不假,军事上却和他无法相比,金军主力决不能用在沿河五路。
“什么,张大人被刺伤大好机会啊”张启元瞪大眼睛,顿时抓住了一根稻草,恨不得立即进攻。
兀术何尝不知道是机会,可他仍然有忌惮,本就是讹诈点好处来的,要真开战真要人命。
“郎君,可以不在沿河开战,仍然达到效果。”张启元目光闪缩,脸色却非常狠厉。
他也看出兀术的不愿,只能压下心中的恨意,临时改变自己的计划,生死一遭,有些事也能看得明白。
兀术眉头微挑,他也是经验丰富的将领,稍加琢磨就明白,玩味地道:“你是想直接援助党项”
“不错,在下也认为郎君南下,与其直接进攻三京,不如给党项实惠,嵬名仁孝继承王位,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恐怕他挡不住南朝的进攻,毕竟王大郎准备了十年。”
张启元撇撇嘴,沉声道:“郎君无需多少大军,只要在河东大河东岸驻扎三万人,一支兵马出天德军,南朝西侍军必然受挫,王大郎必然俯首。”
兀术做了个请字,自己想回到座位上坐下沉思,张启元并不在意,也做到了一旁静静等候。
诚然,张启元对大宋行朝相当了解,甚至接触过西北作战的兵棋推演,他又对夏有过情报研判和实地接触,直接出兵的方式,不算是新鲜,甚至很多金大臣都设想过。
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大宋能灭亡夏,只需要坐山观虎斗,两边讹诈好处,却没想过阻止宋军的西进。
李乾顺的突然挂掉,夏政权内部不稳,宋军战术得当,新兵种的出现,让夏军连战连败,似乎真的顶不住了。
兀术不由地打了个冷战,张启元说的有道理啊夏内部不稳,宋军强悍,真的要另作打算才行,两边消弱、相互讹诈的策略,似乎有点行不通了。
如果,在坐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