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要做首辅 > 分节阅读 166

分节阅读 166(2/2)

目录

“呵呵呵,在下又岂会在意区区虚礼。”潘炳忠冷笑了一声:“在下在乎的是安定仓”

瞬间潘炳忠的眼中寒光四射,和王崇古撞在一起,火花迸溅,好不骇人

“潘大人,你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潘炳忠冷笑道:“王知府,你说动用军粮,贻误军机,该如何论处”

“哼,老夫不知”王崇古冷笑了一声:“老夫只知道凡事讲究证据,没有证据,就算造反欺君也不能论处。”

“好,我就给你证据”潘炳忠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手帕,打开之后,里面都是泥土沙石

“看到没有,这就是证据这几位将军刚刚进了安定仓,亲手从里面拿出来的,大人你作何解释”

“大胆”王崇古猛地拍案而起,逼视着那几个将领,怒斥道:“你们眼睛里还有军法吗还懂得军规吗我要杀了你们”

潘炳忠猛地拦住王崇古,冷笑道:“王知府,你窃取军粮,贻误战机,本官到想要问问你,眼中可有国法可有大明”

王崇古脸色狂变,连日操劳,身体早已支撑不住,扑通坐在了椅子上,喘着粗气道:“老夫问心无愧”

“呵呵,这话留着和朝廷说吧”潘炳忠冷笑道:“中丞大人马上赶到,王知府你就瞧好吧”

正在这时候,突然外面响起脚步声,潘炳忠好奇地看去,来的却不是曹邦辅,而是一个英俊的少年郎,眉清目秀,灰白色的儒衫,风度翩翩,最有趣的是鬓角还夹着一支花,看那个劲头,简直要上天了。

“唐毅,怎么是你”潘炳忠惊呼出来。

潘炳忠对唐毅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当初沙洲一战,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抗倭以来的第一大捷,把唐毅父子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潘炳忠也沾光受到了朝廷的嘉奖,此刻面对着唐毅,潘炳忠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

唐毅歉意地拱拱手:“潘大人,容小子先向府尊复命,再给您见礼。”说完,唐毅迈步到了王崇古面前,郑重施礼道:“启禀府尊大人,卑职依照您的命令,已经把二十万石军粮全数运来。”

说着,唐毅抬起头,扫了眼潘炳忠和几个将领,笑嘻嘻说道:“府尊大人体谅弟兄们的难处,把陈粮都换成了新粮,莫非几位将军都是来感谢府尊的”

第258章算总账

王崇古一见唐毅,简直就好像溺水将死的人抓到了救命稻草,老泪瞬间就流了下来。颤抖着手,抓住了唐毅的胳膊,将信将疑地问道:“行之,粮食真的来了”

“嗯”唐毅信心十足地说道:“学生拿着大人的亲笔信,去了松江见到了徐家人,晓以利害,徐家深明大义,愿意出二十万石粮食,一来犒劳三军弟兄,二来平抑粮价。江南的士绅大族心中还是有朝廷,有百姓的,知道了府尊的难处,都愿意帮忙,请大人放心,不日就有几十万石粮食能够运进来。”

唐毅这话不光潘炳忠等人听着不信,就连王崇古都一头雾水,我倒是给徐家写过亲笔信,可是人家根本就不鸟我,准备死吃一口。唐毅这小子怎么就说服了徐家,弄到了粮食

王崇古是满心的疑惑:“行之,粮食当真运来了”

“先生要是不信,可亲自去常平仓看看”

“好,我这就去”

王崇古的身体一下子就来了力气,也不管潘炳忠等人,迈着大步随着唐毅一路来到了常平仓。此时正有大量的民夫扛着沉重的米袋子,往里面走。周围都是拿着刀枪的士兵,严阵以待。

王崇古到了一个民夫的面前,伸手夺过米袋子,双手用力撕扯,哗啦啦作响,雪白的米粒滚滚流出,瞬间,王崇古的眼睛朦胧了。

“真是粮食,真是粮食啊”

王崇古呆坐了半晌,才想起唐毅,急忙拉住了他的胳膊,手指深深抓进肉里。

“行之,到底是怎么回事徐家怎么愿意出粮食”

“呵呵,还不是先生人品无敌,徐家深明大义,老天保佑,才让学生侥幸办成了事情。”

王崇古自动忽略了前三句废话,故作愤怒,斥责道:“捞干的,说有用的”

“是”

唐毅凑到了王崇古的耳边,低低声音说了几句,王崇古脸色一阵阵狂变,最后站起身,深深一躬。

不怪他给唐毅行礼,实在是这些粮食来的太不容易了

自从孔家的粮食落空之后,唐毅就回到了苏州,别人以为他都放弃了,实际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跑去镇江,赵永芳就抢先出手,很明白他已经被盯上了。不管他做什么,人家都会提前出手阻止。

所以唐毅干脆了玩了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他放弃努力,在家里头读书反思,实际上他躲在王悦影的轿子里,借着出城降香的名义,悄然离开了苏州,一路赶到了华亭徐家。

出苏州容易,可是说服徐家可难上加难,经过王家和孔家两次教训,唐毅已经看得明明白白,这些大家族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简单说两个字:银子

偏偏唐毅手上没有银子,即便是有,他也不会花几百万两买区区二十万石银子,就算是“壕”也不能这么败家。

别看没有银子,但是唐毅底气十足,他找到了徐阶的老叔公,徐阁老父母都已经作古,家里头就是人老成精的老糟头子主事,论起岁数,人家足足大了唐毅一个甲子,足以当他的太爷爷了。

不过老头子却被唐毅忽悠了,而且还忽悠得很彻底。

唐毅没有谈粮食的事情,而是谈到了生丝,问徐家想不想卖生丝,这句话可骚到了老徐头的痒处。

徐家农田二十万亩,桑田也在三万亩以上,两年之前,桑田带来的收入几乎相当于农田的二分之一。可是这些年倭寇越闹越大,海路断绝,以往价愈黄金的生丝竟然卖不出去了,只能留在家里生虫子,可把老头心疼坏了。

唐毅很大方地告诉徐老头,他可以联系织造局,让织造局收购徐家的生丝,而且唐毅还许诺了一个徐家根本没法拒绝的条件,他愿意将五万亩桑田投献到徐家名下

何为投献

要是具体的分析,怕是能写成几十篇的论文,简单说就是自耕农或者中小地主,为了躲避繁重的徭役,卖身投靠到有特权的贵胄士大夫名下,成为他们的佃农,从而躲避徭役负担。

国初的时候,投献的对象皇族、勋贵、功臣,后来随着文官势力的膨胀,凌驾到了勋贵之上,百姓们争相把土地挂在官僚士绅的名下。

就拿徐家的田产来说,其实多数都是靠着“你情我愿”的投献而来,并非是强行兼并。不过在温情脉脉之下,却是朝廷税赋大幅度流逝,比起国初纳税的田亩足足少了一半还多,而税赋总额不变,多出来的负担都落到了百姓身上。

对于投献之风,有良知的文人都痛心疾首,唐毅心说要是老师唐顺之在场,只怕能活活打死他这个不肖弟子。

天可怜见,唐毅把桑田投献徐家并非为了躲避徭役负担,毕竟老爹也是官员,一样能够免税免役。

之所以把桑田给徐家,唐毅有两个考虑,第一,经过粮食危机之后,交通行肯定会跃升为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