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6(2/2)
“好啊,真是想不到名满天下的唐荆川竟然也变成了一个官场的老油条。什么叫徐徐图之,不就是因循苟且,迁就妥协吗你可知道,那些人根本就不是人,是鬼是妖魔他们活着一天,百姓士兵就多受一天的苦,多死一天的人老夫年逾花甲,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来到浙江,就想拼掉老命,流干热血。既然你唐荆川选择了妥协,就算老夫看错了人告辞”
话不投机半句多,张经一甩袖子,头也不回,就往外面走。唐顺之起身相送,老头已经消失在眼前。
唐顺之看着背影,突然一阵萧索,摇着头往回走,他刚进屋,却发现一个人坐在了太师椅上,一手拿着茶壶,一手拿着点心,连吃带喝,不亦乐乎
“看为师被抢白,是不是很舒服啊”
“是,饿不不”唐毅慌忙站起,陪笑道:“师父恕罪,弟子实在是来得匆忙,没吃东西。”
“哼”唐顺之哼了一声,一屁股坐下,叹道:“刚刚的对话你听到了”
“啊,听到一点。”
“是不是对师父很失望”唐顺之自嘲地笑笑。
唐毅正色道:“师父,弟子从来都以您老为荣”
“少拍马屁。”唐顺之说道:“你怎么看张经张部堂”
“张大人是好人,好官,只是他不懂东南。”
“不懂,怎么讲”
唐毅道:“我看过张部堂的履历,他担任知县,政绩斐然,入京出任吏科给事中,先后弹劾倒了兵部尚书金献民,河南巡抚潘塤,甚至锦衣卫也被他弹劾。老夫子在嘉靖十六年任两广总督,先后平定瑶族叛乱,出使安南,消弭战祸,文韬武略,军功卓著。”
“没错,张部堂的确堪称当世英雄。”
“不过此老在西南太久了,他只知道一味用强,却不明白土司再凶狠狡诈,也比不过攀附在官僚体系之上的士绅大族之万一,老夫子只懂霹雳手段是成不了事的,所以最需要我们的菩萨心肠”
第200章联合起来
任何一个宦海沉浮几十年的人物,都不会随便乱来的。张经的举动看似十分疯狂,简单粗暴,打击面巨大,但是仔细推敲,背后同样有深沉的算计。
他敢这么做,首先是因为有足够的底气,张经背后有执掌吏部的李太宰,想撼动督抚一级的官员必须经过吏部,也就是说,李太宰安全,张经就稳如泰山。而李默有个好徒弟陆炳,有锦衣卫庇护,严党惯用的抹黑栽赃诬告全都大打折扣,张老大人就有了放手一搏的胆气。
同时,张经对东南倭寇之乱,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倭寇猖獗,祸在市舶司,祸在通商,祸在贸易
只要百姓向国初一样,好好耕种田地,不去弄什么丝绸,瓷器,人心淳朴,不贪图小利,东南自然安宁,没有了财货吸引,倭寇之乱自然消弭
别管这套想法对不对,至少张经,包括他背后的李默都是这个看法,而且他们代表了相当多的大明官僚阶层,士人精英的看法。虽然唐毅,唐顺之,还有一大批洞察倭乱本质的官员,不停宣传,不停上书,但是固有的观念就像是野草,哪怕烈火燎原,也不会轻易改变。
了解了张经的想法,再去看他的措施,一目了然。
清查官场,整顿吏治,是打断官商勾结,打击大户,压制海商,是为了断绝走私。整饬军队,加强战力是为了对抗已有的倭寇。
这一切汇成一柄利剑,利用东南的乱局斩杀千年妖孽严阁老,辅佐李太宰上位,只要君子执政,小人退避,自然天下太平
“要是天下事都这么简单,或许就不需要我们发愁了”唐毅仰天长叹,“东南的人口比起开国以来,增加了两三倍不止,城市更是雨后春笋,数量激增。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没有田地可耕,只能靠着对外贸易,赚取利润,养活东南的百姓。那些海商大族固然可恶,可是他们毕竟关系着无数百姓的生计,贸然出手打击,只会让百姓失业,甚至流落海上成为倭寇。”
唐顺之深以为然地点头,却又苦笑道:“说这些有什么用,张部堂不会听的,在他的眼里,只要是违反祖制,那就是乱臣贼子,天朝弃民,死就死了,他根本不会在乎。”
唐毅想了半天,还是颓废地坐在椅子上,抱着脑袋。
说实话,他开始厌恶所谓的清官了,这些人不知变通,不懂实务,偏偏还长成了一颗榆木脑袋,宁顽不灵,油盐不进。他们办事一切以道德为标准,你道德有问题,做的一切都是错的。捧着孔孟之道,捧着祖宗规矩,自以为是,就像是一个个刺猬,根本听不进去劝解。
而且相比贪官,这帮人的危害或许更大。就拿眼下的东南来说,如果让张经继续搞下去,王忬留下的抗倭措施都会被推翻,上百万的军饷,数千士兵的牺牲都打了水漂。
再进行重建,又需要花费多少银子,牺牲多少生命,浪费多少时间。
试问,郑永昌,何茂才,应三元之流的贪官蛀虫,恐怕加起来的危害还比不上一个张部堂
可是,可是,可是世人会真正思考这些吗,张经清廉能干,又不畏强权,敢于和严嵩对抗,站在恶人的对面一定是好人,同样和好人作对,一定就是坏。神奇的天朝标准,哪怕过了几百年,唐毅也敢说张经绝对是正面人物。和此老争斗,要承担的风险可想而知。
突然之间,唐毅竟然发现,张经简直就是一颗铜豌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
硬的不行,软的不吃,放任下去,危害不可预料,偏偏又没法制止。
就连聪明过人的唐顺之也没了办法,只能两手一摊,苦笑道:“只怕早晚张部堂也要重蹈朱纨的覆辙啊”
唐毅脸色铁青,突然一拍椅子扶手,咬牙切齿道:“我虽然讨厌张经,可是不得不说,正是他这种人,我大明才有一丝的良心存在,无论如何,都不能看着他和东南一起万劫不复”
几句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唐顺之顿时眼前一亮。
这就是他欣赏唐毅的地方,有道德,有良知,更有办法
“说吧,你小子准备怎么干,为师一定鼎力相助。”
要想改变张经的主意,靠着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他的道理比谁都多。只能让老头子自己感到山穷水尽,做不下去,才会知难而退。
可是要做到这一点,何其困难
唐毅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他只能联合更多的势力。不出意外,唐公子的召集令再度出现在江湖
上一次是针对杭城的粮商大户,这一次则是扩大范围,东南的士绅大族,豪商巨贾,都在他的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