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5(2/2)
当然,除了国家拔款外,他资助的巨额资金,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西安不仅有兵器研究所,招聘了很多高技术人才,在城效的飞机制造厂更已经集中了大量的技术工人,购置了大量先进的加工制造机械,可以批量制造飞机。
与之相仿的还有离西安五十多里的一个偏僻山谷,那里的坦克研制依托中美合资的拖拉机厂,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那是一种带有旋转炮塔的轻型坦克,能抵御步兵武器的攻击。而且动力舱后置、车体前设驾驶员,符合后世坦克的多数特点。缺点便是车体采用铆接,装甲不够厚,火力不够猛,炮塔也并不能进行360度全方位旋转,只能在前方120度内打击目标。
但这已经是相当先进,相当有威力的武器了,也是世界上第一辆具有实战意义的坦克。
任何一种新兵器的诞生,都可能一跃而成为战争舞台上的启明星,并带来一系列战略战术的革新。总参谋部已经秘密派出了一个参谋小组,正在西安结合坦克的特点,进行新战术的研究和探讨。这样,中国不仅在坦克的研究制造上领先于其他国家,在战术理论上也必然大大超越别国。
跟随坦克一起制造的,还有装甲车。早在1855年,英国人科恩在蒸汽拖拉机的底盘上安装机枪和装甲,制成了一辆轮式装甲车,并获得专利权。到了1900年,英国就把装甲汽车投入到了正在南非进行的英布战争中。
但在某些方面,现在中国制造的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能够与坦克更好地协同作战。
在很多时候,发明创造并不是技术条件的制约,而是思想创新的局限。换句通俗的话讲,那就是: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
陈文强却正好弥补了中国科技在这方面的不足,他是做不到,但他能想到,这就是一条能节省无数资金,节省无数时间,节省无数人力的捷径。
“战争是万物之父”,这是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人赫拉克利特的名言。
先不去讨论它正确与否,人们确实看到战争事实上对武器和军工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当飞机作为一种战斗兵器在天空出现的时候,人们还未曾料想这种东西会彻底改变战争的形态。因为在飞机上用手枪、步枪或机关枪射击是一种极为困难的事情。
然而,陈文强却极为自信地预见到中国将成为空战的开创者,大规模空中轰炸的首创者。
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三种飞机的定型和生产最后终于确定下来,这在中事史上将留下厚重的一笔。
虽然现在的轰炸机时速不到一百五十公里,载弹量只有二百公斤,且航程较短,又为双翼机,但却是世界上第一架专用轰炸机,还将采用电动投弹器、轰炸瞄准具等仪器。不仅如此,多发轰炸机的研究也提上了日程,陈文强为此又拿出了一笔巨款。可他拿得高兴,拿得痛快。
“飞机的坚固程度还要加强,以便在飞行时做出一些类似俯冲的动作时,不出现解体的现象。”陈文强在晚宴上,对目前看似较单薄的飞机,却还是有些顾虑。
福克品尝着美酒佳肴,看了看胸前刚刚挂上的金质奖章,很高兴地说道:“机翼还可以进行加固,但这样会增加飞机的重量,也就必然要牺牲一些机动性和航程数。”
陈文强沉吟了一下,他必须很快地做出决定,时间越来越紧,已经容不得面面俱到。
“先使飞机坚固起来。”陈文强权衡再三,终于做出了决定,“随着发动机性能的提升,我想应该能够逐渐弥补某些不足。”
作为一个现代人,陈文强的观念和此时的人们有所不同。他格外重视人的生命,绝不能因为要使飞机达到某种指标,也让培养出来的飞行员坐进空中棺材。
另外,他的这种决定也比较客观而实际。对于专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中国比较重视,连带着德国也投入了研发,而其他国家也会注意到。所以,暂时牺牲的机动性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弥补。
而且,飞机坚固之后,便可以做出一些空中动作,比如俯冲,就很有用,不仅能增加轰炸的准确性,连飞机上加装的机关枪也能对陆地上的敌人构成很大威胁。航程短,那不是问题。中国目前是采取近海防御,飞机在家门口打个圈的能力还是有的。
技术的进步产生于理论的创新,空气动力学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已经在北京大学开始教授。由于与德国的良好关系,中国政府很顺利地从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空气动力研究所聘请了三名教授,并资助他们在北京大学建立了研究所,在中国继续他们的研究。
当然,这并不是中国政府聘请的唯一外籍人员,发动机研究所、潜艇研究所等处都有美德两国的专家在效力工作。
陈文强希望这些专家都能竭尽所能,将中国作为自己的祖国一样,但这毕竟只是希望。
就如福克,他是个深谙世故的人。尽管他不喝酒,也不抽烟,但是他的所作所为还是引人注意的。虽然陈文强曾向他委婉地表示过意愿,但他一直拒绝加入中国国籍,他认为自己“生性就有荷兰人的倔劲”
这就是问题,陈文强不敢确定福克是否会泄露一些新的成就,以至于他不得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能够保证这些军事技术上的成功能在适当时候,为国家取得最大的利益。
幸好现在的福克作为一个飞机制造者,正在把许多事委托给其他人。这对所有飞机制造者来说都有这种实际情况。当他们的事业刚开始时,能够承担各种工作,但到他们的业务发展起来时,则需要技术援助。而陈文强希望这个技术小组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完全取代福克的作用。
宴会结束后,陈文强乘车返回了西安城郊的另一个隐秘的地方,这里戒备森严,是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试验基地。
从发现青霉菌,分离出菌种,到提纯,结晶,再到现在进行工业化生产,已经足足过去了六年的时间,现在依然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
原来生产青霉素是在两夸脱的玻璃瓶中进行的,采用固体培养技术,产量极低,每毫升只有两个单位,经过选菌、改造发酵工艺等一系列技术改进,青霉素的产量和质量迅速提高,但效价比依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