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9(2/2)
科布多城下,西路军已经集结了两个混成旅,一个混编骑兵团。兵力一雄厚,中队立即发起了攻城战。一时间,炮火连天,枪弹横飞,守城待援的叛匪拼死抵抗,双方展开了血腥的厮杀。
科布多共有蒙人十七旗,都是额鲁特蒙古部落。与主张分裂的喀尔喀为世仇。外蒙“独立”,科布多各旗不肯附从,哲布尊丹巴此前派多人前去游说,这些说客被各旗拿获后纷纷送交参赞大臣溥和,被斩首示众。如今政府军与叛军在科布多大战,十七旗蒙人纷纷前来相助。一下子又增强了政府军的实力。
库伦的外蒙集团一边派出以土尔扈特喇嘛丹比占灿为元帅,俄官充当顾问、负责指挥的叛军三千人前往科布多进行增援;一边又派出由海山、陶克陶呼率领的叛军两千余人由乌梁海向布尔根河开进,拟分兵绕道切断进至科布多的政府军后路。
战争开始升级了。
战争,古往今来一直是死亡的代名词,发动一次战争,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举全国之力所以没有足够的理由,很少有人轻易发动战争
当然,要想发动战争。理由也会很多。利益,主权,资源,甚至看谁不爽,打一打,提高下本国民意也是可以的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战争并不是首要之选。但你想不想是一回事。当敌人逼到眼前时,却由不得你不奋起应战。
从鸦片战争到现在。一直是丧权辱国的中国,不仅要通过此次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正义之战给世人以全新的面貌。更要通过此战,洗刷长久以来笼罩在民众身上的自卑和怯懦,整顿收编各路兵马,使军队形成敢战勇猛的气质,凝聚起全国上下的爱国热情。
国家虽然建立起来。但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真正对中国给予正眼看待而经过这场战争,整个世界都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迫使他们不得不改变以往的策略和思路。从一定意义上说,正如历史上的抗美援朝一样,中国的国际地位必须经过战争。也只有通过流血牺牲才能提升。
征讨外蒙,也考验了新政府的组织能力、执政能力和在民众中的威信。作为一次应对大范围战争的预演,在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既是考验,又是难得的经验积累。
一亿元的战争公债开始发行,崖州、金陵、石井、郴州等兵工厂满负荷运转,征兵工作紧张的进行,被鼓动起来的民气汹涌不息,这一切都显出着新政府的坚强决心,显示着中国不惜代价维护领土主权的不屈意志。
俄国显然对中国政府的异常强硬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而得到政府严令,又得到美德经援、军援,以及民众支持的中队的一往无前的进攻气势更出乎俄国的意料。
科布多、呼伦的攻防战打得血肉横飞,中队根本没有投鼠忌器的意思,管你是俄人、蒙人,阻止我们的军事行动就打你没商量。在火炮、机枪上,得到美德两国和本国各地驻军援助的中国征蒙军具有很大的优势,科布多、呼伦已经是危在旦夕。
中国有句古话,看着最凶的其实最懦弱这句话用来形容俄国是最贴切不过。
俄国软硬兼施,迫使外蒙分裂集团取消“独立”,改为自治。并向中央政府行文,要求谈判。
然后,又厚颜无耻地提出调停,条件是:俄承认外蒙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之一部分,保持中国历来所有各种权利;中国承担不改变外蒙古原有的地方自治制度,允许外蒙有权组织军备、警察,非蒙族人不准向外蒙“殖民”;俄国允许除领署与领署卫队外,不在外蒙派兵、设官、举办殖民;今后俄蒙如订约,须先经中国政府许可等等。
中国政府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俄国的调停,理由很简单,鉴于俄国在外蒙问题中的恶劣表现,他已经没有调停的资格了。
随后,东西两路的政府军开始了更猛烈的进攻,科布多首先被攻破,三千多叛匪被全部歼灭,俄军死伤百余名,其余逃进领事馆而得以幸存;接着,呼伦的城墙被政府军火炮轰塌十余丈,中国士兵蜂拥而进,将一千多叛匪及未进入领事馆的俄兵全部杀光。
而另一个消息更让外蒙及俄人感到震惊,中队中路军突然出动一个步骑炮混编旅五千多人,携带着三千多匹马拉辎重,还有一艘侦察飞艇,从内蒙二连浩特杀入外蒙。接连攻克扎门乌德,赛音山达。沿张库公路急速推进,直扑库伦。
“这是裸的战争威胁,这是对俄国尊严的践踏,这是对俄国底线的挑战。”库朋斯齐咆哮着,用力挥动着手臂加强着自己的语气,“我国政府已经给伊尔库茨克军区下令出兵。并调动驻欧洲军队,与狂妄的中国人在战场上见个高下。”
“公使先生,贵国这个时候调动欧洲军队,是非常不合适的。”英国公使朱尔典严肃地说道:“外蒙问题,并不能影响到三国协约的原则,这是大英帝国政府的忠告。”
“是该结束这场无谓的战争了。”法国公使也少有的面色严峻,发出了严厉的警告,“法国政府绝不希望贵国将我们的援助用在远东方面,如果贵国想有一个体面的结果。英法两国愿意充当调停人,结束中俄两国的争斗。”
俄国公使库朋斯齐呼呼喘着气,半晌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有些无力地说道:“体面的结果公使先生,你能说得详细些吗”
俄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一直很糟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英法两国的援助和支持,而且他刚才所说不过是虚张声势,俄国真想做好大战的准备。至少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而且,库朋斯齐也知道。此时确实不是俄国把精力放在远东的时候。因为,摩洛哥危机爆发了,英法俄三国必须联合起来面向德国。
1911年春,摩洛哥首都非斯爆发反对苏丹和法国侵略者的人民起义。法国乘机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占领非斯及其他城市。同月,德国向法国要求分割一部分法属非洲殖民地给德国作为补偿。但遭到了法国的拒绝。
于是,现在德国做出了令世界震惊的举动,使国际形势骤然紧张起来。前几天,德国政府借口保护德国商人的生命财产,派遣炮舰“豹”号突然开进摩洛哥大西洋岸的港口阿加迪尔。并将炮口对准该城。
法国驻柏林大使会见了德国外交部长,双方想要谈判,却又各不相让。德国遂又派出巡洋舰“柏林”号前往阿加迪尔。战争一触即发。
史家称这次战争危机为“豹的跳跃”。英国认为德舰停泊在阿加迪尔是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威胁,担心德国一旦占据阿加迪尔,将在大西洋沿岸建立军事基地,威胁自己的利益,经过紧张商议,决定完全支持法国在摩洛哥的行动。
英国与德国之关系,早已因军备竞赛而变得甚为紧张。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领导下,德国由1890年代开始大量制造无畏舰,而英国则视之为企图挑战他海上霸权的举动。
当英国发现德军舰只到达阿加迪尔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