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1(2/2)
“革命伊始,百废待兴,所有复兴会会员当以誓言与理想为鞭策,为国家、民族之复兴而竭尽所能,世界各地之炎黄子孙亦当以热忱之心,为祖国之新生与崛起尽一分贡献”
随着广州等地光复的消息,是南方临时革命政府临时主席、革命领袖宋复华所发布的类似于总的公告,以及向各国领使馆所发出的照会:
一、所有清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赔款外债,照旧担任,仍由各省按期如数摊还。
三、居留军政府占领地域内之各国人民财产均一律保护。
四、所有各国之既得权利,亦一律保护。
五、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之权利,所借之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次照会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六、各国如有助清政府以妨害军政府者,概以敌人视之。
七、各国如有接济清政府以可为战事用之物品者,搜获一概没收。
是的,如果按照后世的历史书所说,这场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显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份照会却使各国领使改变了看法。所谓的革命,并不是兵匪之乱,也不是排外暴乱。既然各国利益已经得到军政府的保证之承诺,各国纵然没有明确表态,视革命军政府为交战一方,但也暂时采取了观望和中立态度。
震撼性的消息接连不断,由陈文强秘密邀请的美国人荷马里、德国人埃劳出任中华革命军军事顾问,并发表联合声明,大意为:“我来中国参加中国革命是我个人的行动,与美德国政府毫无关系。我参加中国革命的行为是以个人资格参加,是以实行人道主义为宗旨。今日中国数万万人民正受虐于暴政之下,我岂有坐视不救,袖手旁观之理我应中国的革命人民之邀,前来中国是在解脱他们于暴政之下而免沉沦。我是一个世界正义的拥护者,希望更多的同情并支持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为了世界公理向中国革命伸出援手”
轰动,绝对是轰动的效果,这个消息对外人来说,绝对象晴天惊雷。震惊之余,所有人都开始重新审视这次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武装暴动了,而是一次组织严密,策划周祥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运动。而且还有洋人志愿者,说不定他们背后便有政府的影子如此错综复杂,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各种猜测和评论一时间布满了报刊。
没有都督,没有督军,各省军政府权力最大的应该是民政总长,而军队则另组参谋总部,将民政事务全部移交,专心于军事。
这是复兴会早已讨论通过的方案,而且陈文强也认为分权是利在长远,什么“军政统一”贻害无穷。“军政统一”听任军人予取予夺,只能增加经济和财政混乱,饮鸩止渴,制造更多的土匪;而在政治上,这样的“军民统一”,妨碍民主政治和地方自治,也不利于联合团结立宪派。
革命大势风起云涌,激荡着人心,其中就有北方一个退休老干部,也要蠢蠢欲动了。
“革命军旗定为铁血旗,由红底、黑五角星和五颗黄圆星组成。红底、黑五角星寓意铁血精神,意为革命必须以热血推翻、振兴中华;五颗圆星意为五族共和,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听着解说,袁世凯习惯性地挠挠鬓角,因为这个动作,很多人暗地里骂他是猢狲相,“这个以前便有,老夫也知道一二。现在革命军势如破竹,武汉三镇是五省通衢要地,已为革命军所占,朝廷如何处置”
杨度慢慢说道:“朝廷刚刚下了谕旨:着将陆军第四镇暨混成第三协、混成第十一协编为第一军,派荫昌督率赴鄂。其陆军第三镇暨混成第四协、混成第三十九协,着编为第二军,派冯国璋督率,迅速筹备,听候调遣。京师地方重要,亟应认真弹压,着将禁卫军暨陆军第一镇编为第三军,派贝勒载涛督率,驻守京畿。”
哼,哼,袁世凯连声冷笑。对朝廷的放逐他一直耿耿于怀,满清亲贵要夺兵权,自然要把他踢到一边,这是不出意料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二章老袁的心思,上海光复
当然,袁世凯此时的潜势力还很大,北洋军各级将领仍以小站旧人占多数,他们早已养成了“只知有袁宫保而不知有大清朝”的心理。所以,清廷才命其回籍养疴,并且着手逐步将全国兵权总揽在皇室手里,要建立一个驾乎一切军队之上的皇室武力。
而北洋诸将也不是傻子,自袁失势以来,清政府建立了禁卫军并逐步将兵权集中于皇室,这更加证明了北洋派的利益与袁个人的利益是紧密地联在一起的,这就更加引起了他们对袁的“去后思”。
他们知道袁世凯退去,下面就该轮到朝廷用满人更换他们了,因为他们身上都有袁氏一派的烙印。
所以,袁世凯虽暂避河南,但段祺瑞、冯国璋、段芝贵等小站旧人依旧向其提供情报或有所请示。各级将领也有前来烧冷灶的,袁都用极其亲切的态度来接待,临别时还要致送一笔丰厚的路费。他用这些手段保持了他和北洋派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今,复兴会起事,袁世凯敏感地意识到他的“东山再起”的机会到来了。按照当时的形势,禁卫军要留在京城保卫皇室,北洋军第一镇要留在直隶看守老家,第二镇要留在山东巩固北方,此外可以调动的北洋军,尽皆都是往日袁所训练的旧部。
如何在这乱局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呢袁世凯微微眯起了眼睛,借此机会把军事和政治大权都从满族大臣的手里夺过来,使清政府成为一具活尸,完全听受他的摆布。当然,还要把革命军保全下来,以便作为挟制清政府的有力武器。只有让革命军将清廷逼得没办法。自己攫取到的权力就会越来越大。
“袁公,你料南方新军可恃否”杨度见袁世凯只是冷笑,却不言语,便又追问了一句。
袁世凯摇了摇头,嘲讽地说道:“南方新军已被革命党渗透,值此动乱之机。恐怕还会引起连锁反应。朝廷这帮满人亲贵,实在是难以成事,愚蠢之至。”
“如此,朝廷可恃者就只有北洋诸镇了。”杨度扬起头,轻轻敲着茶碗盖,笑着说道:“袁公,如今正是奋发之时,逼迫清廷立宪之良机,万不可错过。袁公应马上出山。统率旧部,联名会奏朝廷尽快召开国公,立宪,组建议院,颁布宪法,如此,天下归心,革命自然烟消云散。到时出面组织责任内阁的人除了袁公之外,还有何人有此威望”
袁世凯暗自撇了撇嘴。心中斥道:书生之见,只想着什么立宪开国会,那玩艺有用吗现在出马,我成什么了逼宫的大奸臣,好,这个骂名也不算什么。可清廷就是那么好对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