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7(1/2)
会连续数月率领近万水师将士南征北战,为圣上和大明开疆拓土。占据了整个瀛洲,有力支援了福建水师彻底击溃外敌,将为患多年的东南沿海海匪、海盗彻底剿灭,还顺手解决了旱灾深重的鲁南和淮北数以万计的流民生存难题。”
“我想,朱道临将军之所以没有听从圣上召唤立即率兵救援辽东,估计还真如他奏折中呈报的一样。连续数月的海上征战耗尽了水军将士的体力,用光了囤积的粮草和军资,否则以朱将军一贯的做派,绝不会缩在小小的刘公岛上无所作为。”
崇祯皇帝悄悄松了口气,嘴上却仍旧不依不饶:“哼朕估计他朱道临心里有怨气,在他看来,为朕占据整个瀛洲无疑是一桩开疆拓土的伟业,却因为得不到满朝文武的认可,得不到朕的赏赐。无法为他自己和那些部下加官进爵,所以他心里不痛快了”
“这家伙别的还可以,就是官瘾太大,否则不会三番两次在奏折中求朕给他升官,我大明立国以来,脸皮这么厚的武将不知以前有没有,朕可是从未见过。”
王承恩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朱将军不缺钱,只是有点儿好色。官瘾也稍微大了点儿,呵呵”
“但在奴婢看来。朱将军不会因朝廷文武诋毁他的功绩和得不到晋升而罔顾大局,否则他不会每隔十天半月就给圣上送呈一份内容详尽的奏折,详细汇报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想法,更不会一次又一次拿出巨资,源源不断地从江南采购粮食物资,运往几千里外的皮岛。使得驻守皮岛和鸭绿江东岸的两万东江新军至今没有一人挨饿受冻。”
“据奴婢所知,朱将军已悄悄转让博孚钱庄的股份,所得银两全部用于战船打造和粮食物资采购,用于装备和训练数月来从鲁南灾民中招募的八千新兵。”
“或许正如朱道临将军在奏折中陈述的那样,需要些日子才能练成新兵。筹措到足够的粮草。”
“咦博孚钱庄可是天下第一钱庄啊他朱道临竟然舍得转让获利丰厚的股份”
崇祯皇帝非常惊讶,已将分号开遍半个大明的博孚钱庄的富有程度,一直是他无比嫉妒的对象,哪里知道自己面前的宠臣王承恩也在其中占有股份,每月均能获得上万两银子的分红。
皇帝的惊叹让王承恩有些心虚,他垂下脑袋,搀扶皇帝,继续踱步:“朱将军转让博孚钱庄股份的事情非常隐秘,要不是前几天消息灵通的曹师傅在闲聊中告诉奴婢,奴婢恐怕也无法得知。”
“曹师傅认为,恐怕是朱将军周转不过来了,毕竟连续不断的征战极为耗费钱财,而且水战与陆战大不一样,建造区区一艘两千料的新式战船至少要花八万两银子,若是造五千料的新式大战船还得翻倍。”
“数年来,朱将军为了重整江南水师,一直不断扩大船厂,不断造五千料以上的大海船,可到现在他拥有的大小海船仍然没有达到八十艘,奴婢和曹师傅及东厂几个专才细细算过,朱将军要想达到他对圣上所说的百艘大小战船、五十艘用于海运的大货船,至少还需要扔进去一千万两银子。”
崇祯皇帝倒吸了口寒气:“这这可真是个无底洞啊”
“谁说不是朱将军源源不断投入巨资修造海船,目的却是为圣上为我大明开辟海运,以取代每年糜费巨额税赋、养肥无数蛀虫却毫无建树的漕运,得罪了朝野无数人自然是无法避免之事。”
“当然,圣上对此也是早有预见的,但朱将军义无反顾,耗尽心力财力不说,还引来江南各地门阀的口诛笔伐和掣肘暗算,却没见他叫过一声苦,在这点上奴婢等人还是很佩服他的。”
“连曹师傅和最提防朱将军的张彝宪都为此钦佩不已,喝完酒便感慨说:若是我大明再多一个朱将军这样的大将就好了。”
王承恩说完唏嘘不已,以至于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伫立片刻,幽幽一叹:“由此看来,朱道临仍然是原来那个效忠朕的孤臣啊”
“可是,朝臣们极度贬低他开疆拓土占领瀛洲的功绩,认为出动上万水师将士、耗费数十万两银子占据区区一个海外荒岛,对我大明毫无益处,不具备嘉奖的资格。”
“朕细细一想,还是有些道理的,虽然瀛洲岛约有两个上等县那么大,但要不断充实移民,建成朱爱卿所说的人间乐土、世外桃源,没个十年八年绝对办不到,所以,朕反复权衡之后没有赏他。”
“唉,估计这么一来,他感到伤心难过,所以才会罕见地推诿朕交给他做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四九〇章赌气
听了崇祯皇帝的一番话,王承恩心里一动,立刻想到朱道临几次在私信中委托自己的那件事,于是趁皇帝难得的愧疚机会,小心翼翼地提了出来:
“奴婢听说,朱将军出身的上清派紫阳观,因广设医馆,普济万民,而深受民众拥戴,以玄青道长为首的一群得道之人,不但连续数年收容流民,广施教化,治好了千年来流行于江南各地的血吸虫病,也就是俗称的水蛊,还资助上清派祖庭在茅山北峰,开办了大明第一个天文台,召集天下道教各大门派探究天时与气候规律。”
“传言他们所用的十几台天文望远镜,和朱将军之前送给圣上的一样,不但能清晰看到月亮表面,还得出了启明星和长庚星本来就是一颗星的结论,并且获得了南京钦天监衙门的认可,轰动了天下。”
“这一发现使得茅山天文台和声名鹊起的紫阳观医学院一样,成为如今的大明读书人无比向往的地方,就连朝鲜、安南等属国的求学士子和西洋各国传教士也纷纷跑到江南去了,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崇祯皇帝随即想起朱道临奏折中的一个请求,想了想欣然作出决定:“上清教派本来就是我朱家历代信任依赖的国教,近年来做出的贡献远在金陵的朝天宫之上,声誉也比其他教派和天下名观宝刹好百倍,理应获得嘉奖”
“这样吧,你去把礼部尚书和宗人令、钦天监几个给朕传来,然后具名举荐昭告天下:赐封上清派紫阳观住持道长玄青大师为紫阳真人,赐封领衔研制出治蛊灵药惠及万民的上清派医卜门大弟子玄岳道长为玄岳真人,紫阳观晋升为紫阳宫”
王承恩高兴不已:“圣上英明上清教派数年来的功绩确实当得起圣上的赏赐,如此一来。不但能顺应民意,能安抚朱将军,也能让朝中文武毫无怨言,一举数得啊”
崇祯皇帝得意地哈哈一笑,苍白的脸上有了些血色:“我大明百姓困苦多时,急需鼓舞心气。树立忠君爱国之典范,呵呵眼下春节临近,需要个好消息传遍天下,特事特办吧,必须在春节之前将此诏令传到江南。”
“嗳奴婢这就去办。”王承恩乐呵呵地弯腰告辞,心想收了你朱道临那么多回重礼,今天总算能报答你了。
“回来”
崇祯皇帝忽然叫住了吴承恩:“皇后用机器缝制的衣袍越来越漂亮了,她一直对进贡缝纫机和时常孝敬后宫诸多绫罗绸缎、珠宝首饰的朱爱卿颇有好感,听说朱爱卿喜得麟儿大为高兴。召集尚衣局几个绣工高超的宫女,亲手为朱爱卿的正室夫人和襁褓中的儿子缝制了几件衣衫。”
“回头你到后面去一趟,把我赐封上清派的诏令告诉皇后,最好能让皇后为朱爱卿妻儿缝制的衣衫随同诏令,一道送往江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