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5(2/2)
朱道临和麾下爱将吴季诚、郭中骏、姜玉龙、李玉鸣和张义轸等人继续展开总结,在奇袭宽甸行动中表现突出的突击营长赵翼鹏和斥候队长崔敬宗被特许参加此次重要会议。
吴季诚、郭中骏和张义轸等将校做完总结,朱道临不动声色地问道:“刚才几位都认为此战结束太快,认为我军既然掌握了战场优势,就应该乘胜前进,趁着敌人兵力空虚之机,迅速攻入辽东纵深地区,以取得更大战绩,匆匆结束此次战役心有不甘。”
“军中大部分将校讨论一天还没个结果,看来他们的意见和你们是一样的,我说的没错吧”
几位心腹战将微微点头,却没有一个敢开口说是。
朱道临示意肃立一旁的亲卫给大家添茶:“我东江新军和北海舰队成立仅半年,拥有今天这个规模,创下如此显赫战绩,已经很不错了,不信你们回忆一下,这么多年来,我大明军队何时取得过一战砍下数千颗鞑子脑袋的战绩”
“虽然数千颗脑袋中真正的鞑子战兵只有1,722颗,剩下3,206颗脑袋是鞑子青壮,但这样的战绩已经够吓人了,我敢说皇上和朝廷文武百官接到我们的捷报之后不但不信,恐怕还要非议弹劾,只有等我们把腌上石灰的鞑子脑袋送到京城,才能证明我东江新军不是谎报战功。”
“可是,哪怕把数千颗鞑子脑袋送到京城,也不见得有多大好处,赏银指望不上,能够获得几个参将和游击头衔就不错了。”
“确实如此,我军自成立以来,从未获得过朝廷的一颗粮食、一文铜钱,光复登州开拓瀛洲这么大的功绩,也没有带来多大好处。”
吴季诚的闹骚话一出,立刻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
朱道临摆了摆手:“别发牢骚了,既然有精忠报国之心,就不要纠结那么多得失,我军成立至今从不需要别人施舍,更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把心胸放宽,你们会看得更深远,别看我至今没有给麾下官兵任何奖赏,其实我对此次辽东战役非常满意”
“此战不但成功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势,取得歼敌数千、解救数万汉族同胞的战绩,还摧毁了辽东鞑子的三大重镇,动摇了敌人的根基。”
“更加重要的是,通过此次战役,彻底改变我东江新军的尴尬处境,迫使朝鲜上下不得不和我们站在一起,否则他们无法承受辽东鞑子的猛烈报复,这才是此战最大的收获现在你们明白了没有”
几位心腹将领先后明白过来,禁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可是除了郭中骏之外,谁也不明白隐藏在此战背后更为深远的意义此战不但改变了辽东与朝鲜之间的局势,还改变了大明和辽东之间的局势,一直被动的朱道临通过此战,成功撬动了辽东后金政权和大明朝廷的基石,终于把主动权紧紧握在自己手里,天下局势将会因此而悄然改变
s:谢谢还没发现大大的月票未完待续。
第四四五章筑城
在朱道临和麾下几名心腹大将的引导下,东江新军的战役总结会达到了预期目的,头脑发热的各部将校迅速冷静下来,在总结成绩的同时,都能虚心面对自身的错误和不足,拟定出整改措施。
第三天下午,与会的九十七名营级以上军官尽数将检讨报告呈交军部参军处,由参军处存档备案,并将此次辽东战役汇编成册,下发到每个与会军官手里。
总结会议结束的当天傍晚,朱道临设宴款庆功,酒宴开始之前亲自宣布此次战役的嘉奖令,参战各营均获得5,000两白银的奖赏,近半营级以上军官获得晋升一级军衔的奖励,九连城战场和孤山战场的两个炮兵营被授予集体二等功,额外获得5,000两白银的奖励。
东江新军军需处因组织得力,措施得当,征召数万民夫搬空九连城数个村镇、造船厂和上游河口大营的所有物资,为即将在鸭绿江东岸义州城下游15公里处修筑城堡运回大量砖石木料,荣获集体三等功和8,000两白银的重奖。
奖赏宣布完毕,宽阔的院子里欢声雷动,一个小时不到,就有三十余名军官兴奋之下醉倒在宴席上。
朱道临“先抑后扬”和“巴掌加甜枣”的治军策略终于初见成效,被他寄予厚望的东江新军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指挥体系,展现出可喜的新面貌,逐渐形成战前群策群力参与讨论、战后不骄不躁虚心总结的良好传统。
次日中午,朱道临在吴季诚、李玉鸣、义弟张德义等将领陪同下,来到鸭绿江东岸的城堡修筑工地。
军需处招募的12,000名辽东流民昨日开始便投入两座六边形大型棱堡的修筑之中。
从对岸九连城和上游河口大营抢回来的大量石条砖木堆积如山,十余家颇具实力的朝鲜商户用牛车、马车。源源不断地运来各种物资,东江新军自有的五艘小型战船和火枪一营、二营1,200将士担负警戒。
放眼望去,战旗林立,人潮涌动,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朱道临和麾下将领游走一圈。回到远离江岸的大树底下歇息,负责筑城的东江新军军需处长孙立德抓住机会上前禀报:
“上午义州防御使郑金一将军派人过来,询问我们在此筑城是否获得朝鲜国王和兵部大臣的允许,被属下一句话打发了。”
“哦老孙你怎么说的”
朱道临放下喝干茶水的大碗,晓有兴致地问道。
脸膛黝黑满脸胡子的孙立德嘿嘿一笑:“属下只说两个字,滚蛋”
众人哄然大笑,朱道临笑完连连摇头。
从江南新军组建开始就追随朱道临的孙立德打仗不行,但在军需后勤管理和筑城、匠作方面能力突出,皮岛的全面改建扩建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又快又好完成的。
孙立德看到朱道临摇头。担心自己的鲁莽应对引起朱道临的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