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国色江山 > 分节阅读 213

分节阅读 213(1/2)

目录

大明最北端的辽东,随时有可能和满清鞑子的军队作战,接着又要赶赴瀛洲岛,出席淡水港落成仪式。送别首次前往欧罗巴进行外交联络的船队。”

“听说将军还要在淡水港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举行贸易谈判,我们都不敢奢望他能在三月底以前回来。小弟劝兄长再留三天,完全是碰运气”

“这几天总有种说不清的感觉,似乎将军很快要回来,没想到从不靠谱的感觉还对了一回。”

萨懿德频频点头,因为见到了盼望已久的朱道临,心情变得格外舒畅:“将军是不是特别宠爱这些孩子”

赵训庭点点头。颇为感慨地说道:“每次将军远行回来,无论多么繁忙多么劳累,第二天一大早肯定会站在那个高台上,所有教官都已习惯了,可孩子们都盼着天天能够见到将军”

“这些孩子九成以上是失去家人的孤儿。和紫阳书院的数千孩子一样,全靠将军收留他们养育他们。”

“所以,在孩子们心目中,将军不但是他们的山长和授业传道的师父,还是他们的父亲和兄长,将军同样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家人看待,他能记住这里每个孩子的名字和爱好,只要有空就给孩子们授课,在这方面,我们所有人都比不上将军。”

裹着黑貂大衣的长江造船厂财务总监刁美芳突然挤过来,嘿嘿一笑,向萨懿德问道:“萨先生,你觉得我们的孩子们怎么样”

萨懿德转而望向不断跑过前方的孩子:“都很勤奋,很努力,看样子比大明任何地方的孩子都强壮,估计很快可以进入将军麾下的军队磨练了。”

“萨先生觉得这些孩子多大年纪了”刁美芳再问。

萨懿德笑道:“年纪大的估计18岁左右,年纪小的也有13岁左右,这么年轻就开始学文练武,将来肯定要涌现出不少人才。”

刁美芳和赵训庭都笑了,赵训庭解释道:“萨先生过奖了,其实这里面最大的孩子只有16岁,最小的孩子11岁,13岁和14岁的多一些,有一半左右”

“之所以看起来比同龄孩子高大健壮,完全是因为这些孩子从进入武学院第一天起,就获得每日三餐有鱼有肉的优待,吃什么喝什么都由将军亲自制定,紫阳观派来资深大夫每月为孩子们检查身体”

“进来半年之后,军事训练和文化学习的难度逐渐增加,坚持不了的孩子会被送到紫阳书院继续念书,能留下来的孩子都很优秀。”

“目前只有两期,首期从最初的600多名逐渐淘汰到如今的300多名,他们至少还要苦读4年才能毕业,第二期600名孩子和3个预备班的孩子则需要学满5年才能毕业,前提是能坚持下来不被淘汰。”

萨懿德大为震惊,再次细细端详开始放忙速度缓缓而跑的一队队孩子:“将军如此殚心竭虑,志在万里啊”

赵训庭和刁美芳不约而同哈哈一笑,不再提及这个敏感话题,刁美芳转而问道:“萨先生,你的船队转满货物离开半月有余,为何你这次不跟随船队远航”

萨懿德嘿嘿一笑:“我担心从欧罗巴带回来的50只牧羊犬不符合将军的要求,所以只能留下来征求他的意见。”

赵训庭和刁美芳闻言哈哈大笑,边上众人立刻望了过来。未完待续。

第三九九章初见成效

此时此刻,操场上孩子们的队伍正在集合,高台上的朱道临似乎也听到了笑声,向赵训庭等人所在方向望了一眼,这才转向台下的孩子们,庄严地敬了个礼。

上千孩子立刻整齐回礼,然后在各自教官的率领下,有序地返回操场东西两侧的营区。

朱道临很快来到等候的众人前方,拱拱手大声宣布:“诸位先回去吃早饭吧,我这次回来会停留三天”

“今天上午将在研究院召开全体主管会议,明天巡视龙潭新区,后天上午巡视八卦洲,下午回来再次召开总结会诸位有何问题,尽可在上午九点召开的会议中提出来,群策群力商量解决。”

大小主管和幕僚们立刻放心地笑起来,拱拱手匆匆离去。

刁美芳从怀里掏出一沓报告递给朱道临之后,也乐呵呵地离开了,只剩下赵训庭、萨懿德和他的助手哈桑跟随朱道临进入学院大食堂,走到边上靠窗的餐桌,边吃边聊。

没过多久,300多名身穿统一服装的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食堂,除了脚步声和桌椅的摩擦声之外,没人说一句话,令萨懿德惊讶之余叹为观止。

用完丰盛的早餐,朱道临把客人请到紧靠西院墙的独立小楼二楼,四名少年学员很快送来小炭炉和茶具,摆好之后列队离开。

朱道临亲自将四名孩子送下楼,边走边和神情激动的孩子们低声交谈,足足五分钟后才回到楼上,乐呵呵地让赵训庭靠边坐好,亲自为萨懿德和哈桑泡制香茗:

“这是从天枢阁带回来的极品铁观音,味道和福建乌龙茶有相似之处。估计二位已从茶香中辨别出来了。”

哈桑微笑点头,萨懿德的心思却不在品茶上,哈哈一笑便直接问道:“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是否已经和将军秘密签订了商贸协议”

“没有,请喝茶,慢慢说。”

朱道临把两杯茶送到客人面前,再给猛吸鼻子的赵训庭斟上一杯。惬意地喝下一杯碧绿甘醇的热茶,不紧不慢地说道:

“记得去年初我对你做出了承诺,在没有得到你的答复之前,我不会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签定商贸协议。”

“两个月前,我分别接到桑切斯先生和莫莱诺先生的亲笔信,也给他们写了回信,他们在信中向我通报了荷兰人要向大明发动战争、迫使大明给予他们商贸港口等等贸易特权的情报,还提起英国人正在向远东地区拓展贸易线路的情况,以及目前欧洲愈演愈烈的战争和每况愈下的商业困境。”

“正因为如此。促使我做出了派遣使节访问欧洲各国的决定。”

“这只是一次着重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远航,而不是为了开拓欧洲贸易航线,所以你不需要紧张。”

“如果你愿意,可以亲自跟随或派遣代表跟随我们的船队前往欧洲,一同展开外交和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你的老朋友冯升泰先生是此次出访的最高长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