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国色江山 > 分节阅读 142

分节阅读 142(2/2)

目录

“入土为安。在南面山脚选个偏僻地方埋了吧记下死者的名字,告诉乡亲们,回头安顿好了,我们再给死者树碑立传,让失去的人保佑我们又快又好地建起新家园。”朱道临对医官队长、自己的师兄魏玉瑛吩咐道。

魏玉瑛点点头前去办理。

朱道临率领首任淡水民政总管江照寰、淡水营造总管范三民等十余名民政班子成员。开始对安置移民的沿岸宽阔地段展开巡视和慰问。

淡水营官兵撑起一顶顶军用帐篷,一袋袋大米一桶桶油盐、腊肉、铜盆等等陆续摆放到每一顶帐篷外面,逐渐恢复过来的青壮移民主动从周围抱回一堆堆干草和柴火,从河边打来一盆盆清水倒入硕大的行军锅中,妇女和孩子们在水师官兵帮助下用铲子、锄头、石块和泥土修砌百余个简易火灶。

夜幕徐徐降落,百余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将淡水河口南岸宽阔的平原照亮,围聚在朱道临身边的二十余名军政班子成员终于能喝下口茶水,就明天的工作展开讨论。

“月亮真圆啊”

篝火照映照下的营造总管范三民似乎勾起了乡愁,这位43岁的虎山庄园营造主事是朱道临铁杆死忠,主动要求带着妻子和三个将近成年的孩子一起迁来台湾,此刻遥望大河北岸苍苍莽莽的山巅上升起的明月,眼中仍露出浓浓的乡愁。

众人纷纷望向东北方遥远而幽蓝的天幕,望向山巅上明亮的圆月,很长时间没人说话,就连朱道临心中也升起淡淡的惆怅和思念。

阅历深厚的民政总管江照寰轻咳一声,哈哈一笑大声询问:“将军,给北岸那片大山取个好听点儿的名字吧。”

“对啊还有我们身后这座大石山,谁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不起个好听点儿的名字不方便。”

范三民也醒悟过来,连忙附和江照寰的意见,众人也纷纷向朱道临提出同样的请求。

朱道临看了一眼身后黑黝黝的大石山,转头望向北岸高耸厚重的阳明山,颇为忐忑地作出决定:

“南岸这座大石山就叫南山吧,即将修建的淡水港就在南山西面的海边。北岸那座延绵几十里的大山有个名字叫草山,山脚下山腰上延绵数十里都是茂密的茅草,中间山脚下还有几处难得一见的温泉”

“天黑之前我用望远镜看了一下,看到了山上的鹿群和郁郁苍苍的森林,很快就会为我们提供足够的优质木料和鹿皮,而且这座大山两面临海,远在十几里外的海面上都能看到,如同星星月亮能够指引航向一样,我想,就叫它月亮山吧”

众人一片喝彩。

今天是首次踏上这块土地,正好是七月十五月圆之夜,叫月亮山不但应景暖心,还蕴含浓浓的思乡情怀和更为深远的纪念意义。

s:谢谢大刘氓大大的月票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未完待续。。

第二五四章开弓没有回头箭

次日清晨。

天色刚亮,朱道临已在移民安置区展开巡视,看望集中安置在山脚下背风处的三百余伤病患者。

得益于周密的防疫措施,以及移民启程之前在宝山港等待台风过去的三天里,普遍接受了防疫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临时安置区的卫生环境令朱道临非常满意。

没有一个军民喝生水,大小便自觉前往淡水营官兵连夜挖掘搭建的五个大厕所,发现身边战友和乡亲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官。

再加上昨晚环绕安置营区燃烧一夜的篝火和防蚊菊草,绝大多数移民安然无姜,在地面上踏踏实实睡了一觉,起来便很快适应,千余名身体强壮的青壮表现更为突出,钻出帐篷就能干活。

因海上颠簸呕吐导致脱水的百余名病患者经过一夜休息和医官们的照顾,已经能站起来走出隔离区,回到亲人身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恢复的速度比预料的快,临时营区里的笑声也渐渐多了起来。

上午八点,一夜之间由大明水师变成大明海军的千余官兵准备完毕,带上淡水营陆军弟兄采摘的一筐筐野芭蕉和野柠檬,满怀自豪地登上战船,踏上归程。

码头上,朱道临率领昨夜任命的36岁淡水分舰队副统领西梅诺、33岁的参军长李长隆、25岁的总镇抚官谭岳、25岁的淡水警备司令杨大鼎、34岁的枪兵教官队长莱昂胡安、27岁的淡水要塞司令刘永清、38岁的炮兵教官队长赛尔索阿莫斯,以及40名雇佣军教官和16名昨晚任命的民政官员,目送肩负重任的7艘战舰先后驶出河口,在海面上列队完毕挂上满帆加速北去,直到最后一艘战舰桅杆上猎猎飘扬的火红军旗在视野里变得朦胧,众人才返回营区。

半小时之后。结束会议的文武官员带着各自的任务匆匆离去,朱道临带上38岁的心腹幕僚江照寰,在30名荷枪实弹的亲卫的护卫下,乘坐即将离去的西班牙驻军转让的巡逻快船前往北岸,围绕淡水河口方圆五公里进行实地勘察。

朱道临一行在4公里长的河岸和3公里海岸走了一圈,再穿过月亮山西麓与大海之间。顺着小河绕返回原点,一个上午转眼过去。

朱道临站在凹凸不同却非常坚固的石头江岸上,遥望隔着16公里河面的南岸营地久久不动,脑子里反复对比海边平整的海滩和脚下这片长宽300余米江岸的优劣,最后还是决定把首批急需的物资放到脚下这片江岸上。

虽然这样做很可能引来军民的震惊和疑问,但总比放在南面35公里那片一览无遗的海岸上更安全,更保险。

“将军是否想在此地建个码头”

已成为淡水民政总管的江照寰边问边擦汗,边上的亲卫立刻送上还剩半壶茶水的军用水壶,长时间置身于火辣辣的阳光下。每个人身上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衣袍上军装上全都凝结一道道白色的盐晶汗渍。

朱道临深吸口气,环指一圈:“这片河岸距离出海口35公里,地基坚固,地势比较平缓,只需前出数米就能获得4米以上的水深,停泊2,000吨货船没有任何问题。”

“其次。距离出海口35公里,有了防御纵深。所以非常适合修建百米长的永固码头,只需在距离海岸60米左右的两个小山丘周围,建造两座高15米长、宽40米左右的连体棱堡,再装上十几门大口径要塞炮,就能守护这片长宽3公里以上的平坦区域。”

“而且,还能与南岸即将修建的炮台山要塞南北呼应。彻底封锁江口方圆5公里的海域,建好之后对手开来500艘战舰我都不担心。”

江照寰哈哈一笑指向北面:“北面3公里外那座刚被你命名是小北山,前面25公里就是大海,对手完全可以从那片海岸登陆钻进来。”

“围绕40多米高的小北山再修一座大型要塞不就行了”朱道临回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