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国色江山 > 分节阅读 122

分节阅读 122(1/2)

目录

瞪着那双野狼似的眼珠子,把人吓个半死。”

朱道临非常开心,和叶良辰说了几句话,拉过另一侧的纸箱打开,取出两条栩栩如生的假腿放到叶良辰面前:

“叶师父,来,你转动一下踝关节感受一下,然后套上去试试,天枢阁那位老医师非常细心,怕我尺寸量不准,也担心你那条伤腿出现萎缩,特意做了两种规格”

“下面这根连扣的皮带是固定在大腿位置的,上面这根长的是束在腰间的,中间这三根细的,是起着上下连接的作用,可以调节长短松紧,全部扣上以后任凭你大腿怎么动,下面的接口都不会受影响来,先试试吧。”

朱道临把叶良辰扶起来,让他撑住桌面站好,小心翼翼地帮他把假腿接到断腿处,由于从来没干过,足足花去五分多钟才完成,最后从纸箱里拿出配套的鞋子穿在假肢脚掌上。

“好了,叶师父,你扶着桌子,走上两步试试。”说到这儿,朱道临忽然想起卖拐的范师傅,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叶良辰可没工夫看朱道临,他紧紧盯着断腿下的假肢,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好一会儿才鼓起勇气,抬起头望着大门口,小心扶着宽大厚实的花梨木桌面,开始艰难地挪动步子。

朱道临跟在晃晃悠悠艰难移动身体的叶良辰身旁,随时准备伸手搀扶,连续走出十几步之后,叶良辰奇迹般地稳住身体,原本扶着桌面的双手慢慢收回一只,继续绕着宽大的会议桌挪步向前,这一走竟然让他走了大半圈。

“厉害叶师父,我终于相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这句老话了,做梦都没想到你会如此坚韧,你的平衡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第一次带假肢就能走出这么平稳的步子,说出去恐怕没人信”

朱道临赞不绝口,半是钦佩半是鼓励,更多的还是由衷地为师爷叶良辰高兴。

叶良辰默默前行,连续绕了五圈才停下,激动得一把抓住朱道临的手,话还没说泪已流下。

朱道临拍拍他不断抽搐的脊背,去把门边的拐杖拿了过来,为叶良辰放到他的腋下:“我送你回去,不过你得自己走,我这回带来十箱天枢阁的名酒五粮液,你什么时候扔掉拐杖,我什么时候请你喝酒。”

叶良辰悄悄擦去眼泪,抬起头哈哈一笑:“好你别扶我,让我自己试着走,别忘了把我的另一条腿给我送过去。”

“哈哈放心吧,忘不了。”

朱道临抱起装着另一条假腿的箱子跟在叶良辰身后,出门时抢先一步捡起斗笠为他戴上,跟在他后面慢慢下石阶,慢慢进入湿漉漉的花园。

警犬木兰早已跑出来,好奇地来到叶良辰那条假腿边上嗅了嗅,停顿片刻,随即抬起脑袋,像个好奇的孩子似的呆呆望着缓慢前行的叶良辰。

叶良辰哈哈一笑,伸手摸了摸木兰的脑袋继续前行。

木兰立即跑到朱道临身边,一人一狗亦步亦趋跟在叶良辰身后,似乎忘了漫天飘落的绵绵细雨。

s:谢谢大刘氓、金沐灿尘、熊猫白鹭大大的月票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未完待续。。

第二一四章发飙

南大营背靠巍然耸立的狮子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呈台阶状布局。

三进式的将府大堂坐落在第一层台阶之上,依次而上,分别是第二层台阶上的将府中院和第三层台阶上的后院,这座背北朝南气势不凡的将府如今已成为新军的指挥中枢。

返回不久的朱道临初次听到“新军”一词非常惊讶,细细询问几位教官才知道,七天前跟随魏国公、隆平侯、忻城伯等主帅前来观摩挑选兵员的上百将校回去之后,把朱道临组建全火器新军的消息传播出去,结果两天不到,整个金陵城路人皆知,“新军”一词就这么被叫响了。

随着戒严的解除,不少喜欢看热闹的市民都跑到大营周围久久观望,每天都有几百人蹲在大营外,雨不大还不走呢。

为了避免引来太多怀疑,朱道临没有立即把大批军用品运来,天色虽然阴沉沉的细雨不断,气温却逐渐回暖。

没了霜冻,没了刺骨北风,衣衫单薄、脚踏草鞋的新兵们不怎么发抖了,但伤风感冒打摆子的却增多了。

朱道临只好让玉虎返回紫阳观,请求师父师伯派几个即将出师的师兄弟前来帮忙治疗,继续咬着牙根,狠下心来,让万余新兵蛋子再熬几天。

四十二岁的总教官厉易良是个身高臂长、不苟言笑的马军教头,长年骑马控马使得他的罗圈腿非常显眼,听朱道临问起学习军规条例的事情不禁摇头:

“12,000新兵没几个识字,练了七天队列还有不少人分不清左右脚,更别提背诵军规条令了根据各队官长的汇报统计,至少有一半人无法背诵,估计还得揪着耳朵逼迫几天才行。”

朱道临恼火不已。明知道教官们看到天气不好,身上的惰性发作了,却又不好责怪这位只是个百户官的军中前辈,略微考虑嘿嘿一笑站起来:“传令,全军集合。”

厉易良立刻意识到这位煞星要发飙,无奈地点点头大步出去。到了外面看到雨丝越来越密,前方的小水潭在密集的小雨点中涟漪不断,想回去劝劝朱道临却又不敢,只好叹了口气,硬着头皮快步走入雨幕之中。

朱道临整理好身上的武官服,摸摸胸前补子上的金色豹子,摇摇头大声喊起来:“值星官”

“到”

年轻的值星总旗从门外飞跑而入,来到朱道临面前并腿肃立。

朱道临微微点头:“定制的铁皮喇叭送来了没有”

年轻的总旗大声回答:“前天下午送来了150个,其中10个是三尺长的大喇叭。另外140个一尺八寸长的小喇叭已经下发各队。”

“很好,去拿个大喇叭来,跟我走。”

朱道临说完戴上乌纱帽,背着双手,不紧不慢走出正堂大门。

尚没走到院子中间就听到声声集合的铜哨响起,朱道临嘴角微微一翘,加快行进步伐,很快来到空无一人满是污泥的检阅台上。

操场里。120个百人队开始乱哄哄的集合。

队伍中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支支五颜六色的令旗,却没有一面令旗能在绵绵小雨中展开。只能依靠各队临时队官拼命吹响铜哨,结果是越吹越乱,十几分钟过去才勉强整理好歪歪斜斜的队形。

“听说咱们现在用的铜哨,是将军亲自设计的”浑身铠甲全是水珠的总教官厉易良来到朱道临身旁,也和朱道临一样不戴斗笠不穿蓑衣。

“没错,由虎山庄园造船作坊一群能工巧匠制造的。分为军用、民用两种,民用的外形要圆浑一些,军用的细长一些,因此声音也尖利许多,听说后面出产的两批已经打上虎山标记。你觉得好用吗”朱道临像聊天一样轻松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