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5(1/2)
,玄青道长只好匆匆聚众商议。
经过半个小时的反复商讨,玄青道长三人一致认为。朱道临提出“佯装不知、按兵不动”的应对方法最为可行,也最为有利,把这件棘手事情交给魏国公、隆平侯和吴公公处理,无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为保证紫阳观及所有产业的安全,玄青道长三人经过反复权衡,共同做出三项决定:
第一,送走两万流民之后,从留下的1,200青壮护卫中,挑选300精锐长期保留下来。由负责玄方道长亲自率领,配备最好的武器,分三班全天十二个时辰轮番巡逻;
第二,加快紫阳武馆的组建速度,可先行从皈依上清教派的2,800余孩子中,挑选50名身体健康脑瓜子机灵的好苗子,由朱道临按照新方法传授文武知识,玄玑道长担任武馆督學。玉龙、玉虎等六人担任武技教习;
第三,允许朱道临自行在紫竹园义學的800孤儿中。接纳20名优秀者为入室弟子,送往虎山庄园东侧在建的紫阳武馆,与武馆50弟子一同念书,一同受教。
会议结束,收获最大的朱道临返回西边小屋与赵训庭汇合,看到所有货物已经运走。应昌培却未离去,立即上前询问是否还有事情。
应昌培不紧不慢地说道:“德义先行一步,找严家少爷帮你筹集粮食去了,按照你的要求,需要给20,000多返回家乡的流民分发粮食种子。粗粗一算要五万个米袋子,不回去筹集怎么来得及”
朱道临拍拍脑门,歉意地笑道:“我忘了还要米袋子,多亏三哥细心,否则肯定会措手不及。”
应昌培嘿嘿一笑,指向山脚下已经搬空的大仓库问道:“听孟山兄说,紫阳观诸位道长打算把酒坊建在那里”
“没错,明天我得搬到山那边新建的正院去,我师傅他们也要搬到药神殿后面的道院居住,这地方腾空后,从流民中挑选的20余户酿酒工匠就会进驻,仓库需要改建成三间作坊,在周围建起围墙,同时要开凿两口深水井,以保证水源的清洁,还要开凿后面凹陷进去的山体,弄个大山洞作为存酒的酒窖,所有这些加起来,没一个月的日夜辛劳恐怕干不完。”朱道临把酿酒作坊的规划详细告诉应昌培。
应昌培颇为羡慕:“这地方依山傍水,竹木环绕,非常适合开建酒坊,山泉味道也不错,喝茶的时候就知道这里的泉水特别好。”
赵训庭笑道:“幕府山这一侧相对平缓些,随处可见生长数百年的大树,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所以泉水常年不断,汇聚成溪,直接喝下去都是甘甘甜甜的,酿出的酒肯定不错。”
“我那新建院子后面的虎山脚上也有个泉眼,就在半山腰那棵大银杏下方的石台上,与山上流下的两道泉水汇聚一起,稍加整理就是五丈方圆的清潭,下一步我打算弄回一批铜管和铜阀,把泉水引进我和孟山兄的两座院子里,以后做饭洗澡洗衣服都不用挑水,紫阳观那边也一样,哈哈”
朱道临故意挑、逗应昌培,前几次闲聊时,朱道临提起过天枢阁的自来水和地下排水系统,应昌培和张德义向往不已,如今都可以用在紫阳观和虎山庄园里。
应昌培果然羡慕的快要嫉妒了,明知道朱道临故意逗他,也不得不承认朱道临实在太会享受了:“听说你又运来200箱大玻璃能不能匀点儿给我我得换掉书房的几扇窗户,否则天色稍暗就得点灯。”
“行啊,要多少你让孟山兄帮你按尺寸裁好,否则你就是搬回去也没办法割开。”朱道临笑道。
心里不平衡的应昌培立即得寸进尺:“我的新书呢绣像话本呢你上次不是说这回给我带几万套的吗眼下正是春节旺季,转眼就是元宵灯会,这时候还不给我等到何时”
朱道临考虑片刻:“后天我再通知你,行了回城里再说吧,明天你陪我一起见见几个佛郎机人。”
赵训庭连忙解释道:“我到虎山下的院子里看着,否则不放心,不陪你们了,元宵下午我再回紫竹园,误不了晚上的聚会。”
s:新书上架,小火求订阅求月票
第一〇三章佛郎机人
应昌培和朱道临并肩走过小木桥,把朱道临的师弟玉虎赶到他那辆四轮马车上去,一头钻进朱道临的车里,等马车走起来便询问朱道临:“佛郎机人是怎么回事”
朱道临含笑看着他的眼睛:“金陵城就那么大,我不信你不知道来了几个佛郎机人。”
“我知道这两天先后来了两批佛郎机人,都是松江和宁波的教徒领着来的,不过这些人没和我接触,我也就没打听,怎么他们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特意来找你的”应昌培非常敏感。
朱道临把吴公公关于佛郎机人的通报简要告诉应昌培,完了问出句令应昌培惊愕的话语:“有个机会,你想不想宰那些佛郎机人一刀”
“什么机会怎么宰”应昌培好奇地问道。
朱道临不再拐弯抹角:“你还记得从我手上买走的那串蓝宝石吗这种宝石在佛郎机人眼里,比珍珠和黄金还要贵重。你明天戴在手上,和我一起去见佛郎机人,等他们看到你手上的蓝宝石,你就看他们的眼睛,估计能给你个惊喜。”
应昌培不干了:“那串蓝宝石我可是当成传家宝留着的,不行多少金子银子我都不会卖”
“你这傻你先拿出来,下次我给你带两串更好的,你那串破玩意儿有什么稀奇天枢阁那边的珠宝店里有的是,红的黄的绿的白的紫色的什么都有,能给你拼出一道彩虹来。”朱道临不屑地给予应昌培无情打击。
应昌培怎么会相信:“行啊等你拿来再说吧,哈哈”
朱道临气得半死,干脆抛出杀手锏:“既然这样,如果和佛郎机人做成了生意,你别怨我不给你机会啊”
“这怎么行一码归一码。你可不能见利忘义啊”
应昌培终于紧张起来,他从下人们探听回来的诸多消息中,推测出佛郎机人来到金陵的目的,就是要找拥有诸多稀罕珍品的朱道临做生意,如果朱道临答应下来,那绝对是远超景德镇瓷器、茶叶、生丝无数倍的大海贸。说不定还是长期贸易呢,如此巨大机会,应昌培怎么可能放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