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5(2/2)
这是无法避免的一种结果,如果他们逃走,即便能逃出去大部分人,最终要逃到哪里
答案是幽州。
而幽州此刻是什么状况
是北伐军的弟兄们正在欢天喜地的争抢军功,在他们看来,于仲文已经彻底失败,幽州已经握在他们的手中。
连苏牧都没想到萧干会出现在这里,幽州城内的弟兄们,又怎会想到萧干会这么快就南下了
一旦将萧干的五千骑兵引到幽州,损失的可就不是他们这些骑兵营团了,而是极有可能连幽州都要重新易主
他们既然选择离开幽州,来攻占平州,即便平州无法拿下,但也不能退缩到后方,使得刚到手还没捂热的幽州,也丢在了他们的手中
只能说萧干选择的时机太过关键,而且他竟然主动躲避苏牧等人的斥候团,以此来掩藏大军的踪迹,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不得不承认,萧干确实是个会打仗的将才。
无论是破牙营还是韩世忠杨挺等人的骑兵团,都是从北伐伊始就精心操练,由经过了无数次打草谷的实战磨砺,战斗力与其他北伐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经历了短暂的慌乱之后,袍泽们也镇定了下来,很快就整顿好了阵型,苏牧和韩世忠等人立马于军前,紧握着兵刃,相互看了一眼,而后紧抿着嘴唇,迸出两个字来。
“死战”
大雨浇在铁甲上,洗刷着铁甲的血迹,也浸润到铁甲之中,使得铁甲格外的沉重,也使得弟兄们浑身发冷。
但听到苏牧这一句,所有人的血液仿佛都在燃烧,他们高举着自己的兵刃,呼喊声震撼天地。
“死战”
第五百一十二章百二秦关终属楚
能够看清楚形势,并顺势而为的,算是不错的豪强,而明知形势急迫,事不可为,然则为了大局,却能够逆势而为,不惜做出牺牲,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真正的牺牲面前,任何豪言壮语都显得苍白而乏力,他们都不怕死吗
也是怕的。
但在岳飞韩世忠等人的训练和感染之下,他们已经领悟到了一种东西,有时候,对死亡的恐惧,于事无补,只能加速你的死亡,置之死地,说不得还能获得后生之路。
当你看清楚了大局势,逼得自己无路可走之时,才能够激发出真真的潜能来。
这种潜能或许不能让你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让你逆转乾坤,绝地反击。
但这种潜能却能够让你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
横竖是一死,为何不能死得体面一些,一定要被人如同丧家犬一般追杀,还要将刚刚到手的幽州给葬送了,将大焱北伐的大好开头给葬送了,成为后世史书上的败笔而遗臭万年
这个时代的人都很怕死,特别是大焱军队的士兵,否则大焱的军队也不会如此腐朽不堪。
但在整个大文化背景之下,比死亡更可怕的,却是死后还要被千夫所指,被万民唾弃
岳飞和韩世忠等将领,在苏牧的理念影响之下,不断凝聚着士兵们的团结力量,更让他们生出集体荣誉感,让他们领会军人的天职和宿命。
在精神觉悟这个层次来讲,即便是种师道麾下的老西军,都未必有这些骑兵们的觉悟。
所以即便遭遇到萧干骑军的突袭,即便他们已经在平州城下苦战了一场,可平日里的训练,在关键时刻终于体现出了该有的作用和价值。
骑兵们很快就集结起来,组成了整齐的方阵,懂兵法军事的人只需要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这些骑兵并非防御阵型,而是攻击阵型
眼下他们处处落了下风,若再被动防御,跟狼狈逃窜其实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出路就是狗急跳墙,放弃所有防御,主动攻击,兵行险着,剑走偏锋,跟萧干对拼伤亡
是的,只要跟萧干对拼伤亡,即便不能把他吓跑,也能够极大消耗他的军力,他再想偷袭幽州,也就不太可能了。
而且军事之中,一个营团但凡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就要换上另一个营团,以保存有生力量,断然不会一个营团打光了,再派另一个营团上去。
因为到了后期重建之后,一个营团只要还有个骨干架子在,就能够招募部分士兵,将这个营团补满,有营团里头的老兵带着新兵,战斗力很快就能够恢复过来。
可一个营团彻底被打光了,就需要招募大量的兵士来重组一个营团,先前那个营团的精神已经不再,一切又必须从头开始。
苏牧对大战略有着独到且长远的目光,但对小规模战役的战术,却终究不如韩世忠和张宪等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也只能充当敢于带头拼命的精神领袖,真正的战术指挥,还得交给韩世忠张宪岳飞,甚至是刚刚招降的杨再兴等人。
先前攻城之时,岳飞将破牙营的人交给了杨再兴,但此刻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他必须要跟自己的弟兄们同生共死,所以他理所当然地接过了破牙营的指挥权。
只是扫视了一眼,岳飞便心生感激和震撼,因为在杨再兴的带领下,虽然陷入城下的混战,但破牙营竟然只损失了三十几名弟兄,这是多么让人吃惊的事实
这是因为破牙营训练有素,又跟着岳飞东征西讨打草谷,早已脱胎换骨,而后又精挑细选,优胜劣汰,使得破牙营成为了整个北伐军中最强的骑兵团。
但即便如此,这个伤亡还是太过让人震撼,其中一个原因,自然跟杨再兴是分不开的。
有这个绝世猛将在阵前冲杀,身后的弟兄们压力自然会小很多,打顺风仗和群殴的事情,在每支军队之中,其实都是通用的。
在气势上压制敌人之后,信心暴涨,士气如虹,伤亡自然也就会减到最小。
岳飞朝杨再兴投去感激的目光,后者却朝岳飞拱了拱手,严肃地赞道:“这是杨某见过,最强的骑兵团,没有之一能跟尔等同生死共存亡,是杨某的荣幸”
兵法上说,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意思就是说,如果我军十倍于敌人,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人就进行进攻,两倍于敌就只能努力战胜敌人,势均力敌就设法分散敌人,逐个击破;而兵力弱于敌人,就想办法避免战斗。
但又说水无常形,而兵无常势,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