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366

分节阅读 366(2/2)

目录

宣德帝此举也开创了明朝皇帝废皇后的先河,而且相继被后世子孙效仿,宣德帝一共有两个皇子,次子朱祁钰,也就是后来的景泰帝废除了其原配皇后汪氏,而正统帝的长子朱见深,也就是后来的成化帝废除了其原配皇后吴氏,恐怕这是宣德帝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事情。

两名内侍小心地跟在宣德帝和朱祁镇的身旁,躬身在那里伺候着,两个人都是李云天的老熟人,一个是御马监左监丞宋大山,另外一个是御马监右监丞王振。

朱祁镇出生后,宣德帝要找两名体己的内侍前去伺候,于是宋大山和王振主动请缨前去伺候太子,对于这两名曾经跟自己公共患难的内侍宣德帝是信任有加,因此就让两人来伺候朱祁镇。

对于宋大山和王振来说,这是两人在宫中蛰伏的一个好机会,宫中的内侍现在以司礼监的金英和王瑾等人马首是瞻,金英和王瑾等人都是从宣德帝小时候就开始伺候他,故而深得宣德帝的信赖,因此两人根本就没有与其争锋的资本,还不如老老实实地伺候太子着眼未来。

李云天见宣德帝和朱祁镇玩得高兴,于是没有打扰两人,走向凉亭向孙皇后拱手躬身行礼。

孙皇后见状微笑着伸手虚空向上一托,冲着李云天微微颔首,态度甚是和蔼。

虽然李云天已经离开京城近四年,但镇武候府与宫里的关系却非常密切,周雨婷和朱玉馨时常进宫看望张太后和胡皇后、孙皇后,这无形中就使得双方相处得十分亲近。

宋大山和王振也注意到了李云天,因此纷纷向李云天躬身致意,从官职上来讲两人的品级远低于李云天这个侯爷。

“镇武候,太子与你缘分匪浅,当年朕有两件烦心之事,一是交趾的叛乱,二是大明的储君,你不仅挂帅出征而且朕随后就喜得麟儿,你说这是不是天意。”宣德帝很快就注意到了立在一旁的李云天,于是笑着向他说道。

“陛下洪福齐天,自有皇天庇佑。”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向宣德帝一拱手,躬身说道。

“太子,来,拜见你的老师。”宣德帝不由得笑了起来,伸手拍了一下朱祁镇的后背,指着李云天说道。

“朱祁镇见过老师。”朱祁镇此时已经是一个四岁孩童,在张太后和孙皇后的调教下早已经懂事,见宣德帝给自己找了一个老师,于是走到李云天身前一本正经地冲着他一拱手,奶声奶气地说道。

“臣拜见太子。”李云天连忙躬身回礼,他没想到宣德帝竟然让自己来当朱祁镇的老师,这通常都是朝中重镇或者学识渊博之士才能享有的殊荣,随后冲着宣德帝一拱手,连胜推辞,“皇上,臣学识有限,不敢教授太子,请皇上另觅他人。”

第525章君臣之谊

“镇武候,你既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又是我大明的镇武候,文武兼备,试问当今朝堂之上可有出你其右者”

宣德帝早就料到李云天会推辞,于是笑着说道,“在朕看来,太子的授业老师非你莫属”

“臣惶恐,定当竭尽全力将自己所学教授太子,不负皇上所托。”李云天见宣德帝心意已决,因此不再推脱,跪在地上向宣德帝谢恩。

见此情形,立在一旁的宋大山和王振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双目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早在去年张太后就催着宣德帝把朱祁镇的启蒙老师确定下来,使得朱祁镇能尽早受教,不过此事一直被宣德帝拖着,如今看来宣德帝早已经给朱祁镇找好了老师,同时也给朱祁镇物色了一个值得信赖的肱骨之臣。

很显然,李云天如果成为了朱祁镇的授业老师,那么就是朱祁镇最为体己的臣子,以后定会受到朱祁镇的重用。

尤为重要的是,宣德帝非常欣赏李云天在政务军事上的才华以及在官场上的为人处世之道,他希望朱祁镇能从李云天那里学习这些才能和经验,将来能更好地治理大明。

而且,宣德帝对李云天是无比信任,在他看来两天能两次不顾生死躲开汉王的围追堵截给他和洪熙帝送遗诏,已经足以表明他对大明天子的忠心,否则只要有一次投靠了汉王那么大明的江山就要归属汉王。

更何况李云天两次在大明危难之际挺身而去,既有黑牛镇一役的惨烈,也有孤身前去交趾平定叛乱的悲壮,这些事满朝文武所无法比拟的。

故而,当朝中有大臣上疏提醒宣德帝要对掌管广西和交趾军政大权的李云天加以提防,以免李云天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时,宣德帝完全不予理会。

相对于朝中那些倚老卖老的文武大臣,宣德帝很显然与任劳任怨的李云天更为投缘,两人之间不仅有君臣之谊,而且当年宣德帝从南京城赶来北京城的路上两人还是共过患难的生死之交,这一点满朝文武无人能比。

“皇上,臣妾先行告退。”孙皇后知道李云天此次来见宣德帝是有公务要商议,故而随后向宣德帝告辞,领着朱祁镇离开了御花园,宋大山和王振躬身跟在后面。

“皇上,经过今日臣的探查发现都察院里的形势不容乐观,即便是顾大人和陈大人之间也出现了不合。”李云天和宣德帝一边子啊御花园里漫步,一边沉声汇报。

在这里李云天的说法非常委婉,宣德帝岂会不知道内阁和六部在朝堂上的争斗,但作为大明的天子这正是他乐于看见的一幕,朝臣们斗得越厉害那么他这个天子就越容易掌控朝中的局势。

自古以来,君权与臣权就一直处于微妙的角力状态,历朝历代的皇帝最不愿意看见的就是朝臣们一团和气,虽说这样看起来好像朝政和睦,其实不利于皇帝对朝堂的掌控,因为朝臣们相互间如果没有矛盾的话很容易抱成团来对抗皇权。

除非有像唐太宗、宋太祖或者洪武帝、永乐帝这样有着乾纲独断的霸气帝王,否则根本就无法威压住满朝的文武,即便是洪武帝这样的千古一帝也为了巩固君权而废除了宰相一职。

宣德帝之所以在都察院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来,就是为了平衡内阁和六部的权势,内阁的地位虽然在洪熙朝之后显著提升,但依旧无法与根基深厚的六部并肩,故而才拿都察院开刀,借助内阁打压六部。

只不过现在看起来都察院的形势已经失控,宣德帝低估了内阁与六部之间权力争斗的残酷,因此不得不采取办法进行补救,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李云天的头上。

听了李云天的禀告后,宣德帝的眉头顿时微微一蹙,立刻敏锐地意识到顾佐在都察院的举动已经引发了都察院老派御史的不满,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很可能会使得都察院爆发更为严重的冲突。

“镇武候,你觉得该如何处置都察院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