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325

分节阅读 325(2/2)

目录

按理说,宣德帝既然已经派李云天前来交趾平叛,意味着他不接受黎利的“请降”,黎利所派去的使者自然要被大明的朝廷扣下,而王副使此时却突然出现在黎利的面前,不得不使得黎利大吃一惊。

“王爷,卑职等人在明廷的浙江地界被明廷的官员给扣住了,后来才知道明廷的皇上已经派人前来交趾继续围剿我义军。”

李副使闻言抬起头,一五一十地向黎利说道,“卑职好不容易才贿赂了关押卑职的明廷差役,买了一匹马,并伪造了一份路引,到达明廷的广西后乘走私商的货船赶到了由我义军所控制的奉安府码头。”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黎利发现李副使比走的时候消瘦了许多,神情也显得十分憔悴,知道他这一路上受尽了艰辛,吃了不少苦头,于是向李副使点了点头,开口安慰他道,“你先回去休息,你们的功劳都在本王的心里记着,等本王拿下交趾,定当论功行赏。”

“谢王爷。”李副使闻言面色不由得一喜,连忙向黎利一拱手沉声道谢,随后语峰一转,不无神秘地沉声说道,“王爷,卑职在来的路上打听到了一个与明廷骁武军有关的消息。”

“是何消息”黎利的双目流露出一丝意外的神色,不过想想也是,算算时间的话李副使逃离浙江的时候差不多大明的平叛大军正好也赶到浙江,于是不动声色地问道。

“王爷,据卑职多方打探,这次从明廷京师来的骁武军只有数千人,并不是交趾明军对外宣扬的十万”李副使闻言,郑重其事地望着黎利,“王爷,明军在骁武军的人数上造了假”

“什么”黎利顿时怔在了那里,脸上满是匪夷所思的神色。

在李云天的暗中推动下交趾北部的众多州府的百姓都已经知道了十万骁武军正在赶往交趾的途中,可现在李副使竟然告诉他骁武军只有数千人,这如何能让他相信,难道李云天想要仅仅凭着这数千人就想与交趾的叛军作战

“王爷,卑职也是在逃走的路上听说的,骁武军这次前来交趾只有几千人,而且叛军的定南将军还在明廷江南最为富庶的扬州城举行了一次竞价,把咱们交趾的商业经营权和采矿权卖给了商人,从中筹集了不少军费。”

李副使知道黎利难以相信,于是沉声向他解释道,“明廷的骁武军是乘坐船只南下到杭州,卑职向明廷京杭大运河沿途码头的苦力和渔民打探过,也曾经悄悄靠近了骁武军的军营,他们的人数确实不多,只有数千而已。”

说实话李副使最开始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也不相信,认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李云天岂会率领着这么点儿人去交趾,先前的王通和柳升可都是率领着超过十万人到交趾平叛。

不过,由于骁武军的事情与交趾叛军休戚相关,故而李副使私下里对其留意,结果令他大吃了一惊。

第465章惊人隐情

经过李副使向骁武军行军路线沿途百姓打探,惊讶地发现这支前去交趾平叛的骁武军只有数千人,因此他下意识地认为这是骁武军的先头部队。

可是后来,李副使逐渐打听到了两件令其倍感震惊的消息,一件是李云天在扬州府搞了一次竞拍,将交趾商业经营权和采矿权卖给了江南的那些大商贾,进而从中获利丰厚。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此次大明平叛大军的主帅李云天,竟然已经从宁波府的海港乘坐十数艘海船西下赶赴交趾,着实令他大跌眼镜。

而且,李副使还知道了为何李云天要兵分两路赶赴交趾,他听说因为骁武军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坐船,故而无法适应水路的风浪,因此只能走陆路。

李副使本来除了感到震惊外,并没有想到他“无意”中已经知晓了平叛大军的重要情报,等他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在奉化府的海港码头上岸听说了定南将军麾下的十万骁武军正在往交趾赶来一事后,顿时大吃了一惊。

很显然,定南将军所宣扬的十万骁武军是在虚张声势而已,实际上赶来交趾的骁武军仅仅数千人而已。

这一下李副使终于意识到他得到了一个绝密情报,连忙禀告了奉化府的守将黄升,黄升知道黎利正在三江府安梁县城与定南将军对峙,故而不敢怠慢,派人连夜护送李副使赶去安梁县城向黎利汇报。

“可恶的家伙,竟然装神弄鬼欺骗本王,怪不得他要向本王求和了”等从李副使那里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黎利不由得一拳砸在了桌面上,恶狠狠地说了一句。

听见黎利说定南将军找他求和,李副使的双目闪过惊愕的神色,随后慌忙低下了头,有些事情并不是他这种身份的人能知道的,否则的话下场通常都会很凄惨。

“来人,去把阮先生请来”黎利并没有注意到李副使神色的变化,他此时的心思都在定南将军的身上,沉吟了一下后冲着守在门外的士兵沉声喊道,遇到这种重大事件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身边的首席谋士阮焉,想与阮焉商议下一步的对策。

阮焉很快就赶了过来,得知李云天口中的十万骁武军只有数千人时顿时怔在了那里,随后双目闪过一道喜色,强行按捺下心中的激动,不动声色地仔细盘问了李副使一些细节,包括李副使如何逃脱、如何回到交趾以及沿途的见闻等等。

李副使一五一十地又将他经历的事情说了一遍,其实他如何从看守那里逃脱是阮焉追问的重点。

说起来,李副使这次之所以能逃离多亏了他以前在南京国子监里求过学,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江南话,故而从大牢里逃出来后伪装成为南京城附近的百姓,一路上谁也无法分辨出他竟然是交趾人。

“王爷,怪不得定南将军如此着急求和,原来明军这次只来了数千人而已”盘问完了李副使后阮焉心中已然有数,等李副使离开房间他向黎利一躬身,沉声说道,“如此一来,就能解释他为何如此着急赶来交趾。”

“在下官看来,明将柳升战死后明廷极为震动,如今交趾的战局对明军极为不利,又与宣德皇帝休养生息的圣意相违,明廷似乎有放弃交趾之意,否则定南将军也不会仅仅率领着数千骁武军就赶来交趾。”

说着,阮焉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即使定南将军天纵英才,也绝对想不到王通会将交州城拱手相送,使得他一来就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你是说,明廷有意从交趾撤军”听了阮焉的话,黎利的眼前不由得一亮,不无惊喜地问道。

“这是下官的猜测,明廷自从太宗起就连年用兵,再加上天灾人祸,恐怕现在财力有限,要不然定南将军也不会在扬州城与那些商人做生意了,明人的读书人历来瞧不起商者。”

阮焉闻言肯定地点了点头,随后向黎利解释道,“下官先前得知宣德皇帝派遣十万精锐骁武军来交趾,原以为宣德皇帝年轻气盛咽不下丢失交趾这口气,现在看来是下官错了,定南将军这次十有八九是主动请缨前来。”

“王爷,下官觉得,明廷的定南将军虽然饱读诗书,但是却没有明廷那些文人的迂腐和自大,竟会想到从商人那里筹集军费。”

说着,阮焉的神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