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0(2/2)
“好的,我买了。”梁崇儒不想生枝节,见人人都买了这本书,也就摸出二十文铜钱买了一本,拿在手里,和别的旅客一样上了船。
甲板上面很拥挤,几乎都是席地而坐的老书生,四十开外的梁崇儒在他们中间居然算是年轻人了。有几个老家伙,看上去都有六七十岁了,半截身子已经入土,当官的心思却还不肯熄灭
梁崇儒对天道诸经讲义是没有兴趣的,于是就主动和身边一个老书生搭讪起来。
“这位老伯,您贵姓啊”
“免贵,姓孔,孔进。”老书生浙西口音,说话的中气倒还充沛,“莫叫什么老伯,在下还不到五十,算不上老。”
不到五十梁崇儒瞧着对方的白胡子和满脸皱纹,心说,这怎么可能不到五十呢太显老了吧
“这位仁兄贵姓”这位孔老夫子仿佛也看不进天道教诸经讲义,放下手中书本,笑吟吟的和梁崇儒说话了。
“在下梁一夫。”梁崇儒拱手道。
孔老夫子摸了摸白胡子,眯着三角眼看着梁崇儒,突然苦笑一声:“梁老弟真是一表人才,这次舟山之行定然能得偿所愿,不像老夫老朽一枚啊”
“老”梁崇儒仿佛没有明白。
周遭却有人叹息起来,“唉,大明那边做官还要看岁数,初时30岁以上就不要了,后来放宽到40岁,如今却是50岁。”
原来大明基础官员招募是有年龄限制的,一开始规定要30岁以下北地地方不太平,要不是身强力壮会武功的,出了县城没准就被人劫了,还当什么官所以年纪太大是不合适当北地小官吏的。因而才会有30岁、40岁的年龄限制。至于50岁,那是为了拉拢江南士子当带路党才开的特例带路也是个体力活啊,宋朝的人均寿命短,人也见老,六七十岁的大爷带不动路啊。在北地那里,50岁的老人家多半都是太爷爷了,还当什么芝麻绿豆官啊
“怪不得孔老头说自己四十多,原来太老了陈明不要说起来也怪可怜的”梁崇儒心里想着。他知道,这孔老头定然是蹉跎一生的老书生,估计连老婆都没娶过。
“孔老哥是哪里人士”梁崇儒微笑着动问。
“衢州。”
“孔氏南宗”
“哪儿有那福分只是和圣人同姓而已”孔老夫子顿一下,摇摇头,“现在的圣人也不姓孔了。”
现在的圣人姓陈
这话一出,甲板上就是一片叹息之声。都是读孔孟之书的人,看到华夏道统被天道教所夺,心里自然不舒服。
正是尴尬的时候,一个水手突然吼了起来。“都站起来,都站起来,让着点道”
大家伙看过去,原来是苦力们两人一组,抬着蒲包上船了,在码头上面,还有几两满载蒲包的四轮马车,马车边上海有一个穿着绸缎衣服的胖子,正在吆五喝六指挥着苦力搬运货物。这船主要是载货的,拉客不过是附带一下。
船上的旅客们又议论起来了。
“这是运什么货啊”
“还能有什么,就是丝绸、茶叶、瓷器呗。”
“不是说禁海吗他们怎么还能贩货出海”
“禁海和走私有关系”
“没有吗禁海不禁私,有什么用”
“自然是有用的,瞧见那个胖子了吗那是定海马家的商号管事”
“定海马他们家的马哲恩不是庆元府团练副使吗”
“是啊,所以他们家才能做这个走私的买卖要是不禁海,海贸的油水和老马家有什么关系马家又不是海商,也无一艘舟船,怎做海贸生意”
“那海上的大宋水军不管”
“管什么呀,都收了钱啦一个禁海,不知道多少人发财”
搭船出海的也有庆元府本地的书生,有些甚至就是庆元大族的子弟,只是考不上功名,在族中也无地位罢了。但是对种种内幕,他们还是非常了解的。
“禁海令”本意是禁海,可是在实行过程中,却成了一场海贸利益的大洗牌。利益受损的,除了大明和大宋两家朝廷的荷包,就是风里来雨里去的海商。他们本来赚走了海贸利益的大头,而现在,海贸还在继续,进出口规模也不见得少了多少,可各家海商的利润却减少了七八成而海贸利益的大头,现在都归了那些染指团练大权的沿海各州府的豪门
海商们只能从他们手中高价购入江南的特产,万里迢迢贩运来的货物,也只能低价卖给这些豪门开设的商行。否则,他们就别想再吃海贸这碗饭了。
第637章假票子
禁海和禁私果然是两码事情
就在梁崇儒和一堆失意书生坐着走私的海船,大摇大摆驶向理想彼岸的时候。大宋两浙制置使司参议,朝散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廖莹中正在大浃江口的商港码头视察。
昔日繁华的港口,如今只剩下一片萧条。贸易司衙门的大门紧闭,门口还贴着朝廷颁布的禁海令:中外贸易立即禁止,商港市舶即日封锁,汉番商人立刻离开,不得再行停留。
空空如也的街道上面,所有的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