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奸雄天下 > 分节阅读 305

分节阅读 305(2/2)

目录

邓明理苦笑着解释,“大府,镇江米市大都内行人在做的,金谷行能放多少盘子,大家心里面都有数。”

陈淮清嗤的一笑,一挥手道:“那就暗中入股几间能放大盘的大行就是了据本府所知,以往江南外购之米多来自两淮,两淮的大米行都是安丰将门所控。本府和他们都有联络,入股的事情本府去办。不过那五万张迟约可以照旧买入,只记着别跟安丰系的米行买就行了。”

“知道了,”屈华杰顿了一下,又问,“大府,您的意思,咱们最后该把迟约砸到多低”

陈淮清两手一摊,冷笑道:“没有砸到没有把米价砸到1贯以下,让迟约砸成废纸,让买进迟约的人都倾家荡产”

屈华杰问:“那九月十五交割日该怎么过咱们没有那么多米啊”

陈淮清哈哈大笑,摆摆手道:“不必担心九月十五之时,江南大势一定会有剧变,到时候有没有镇江米市都不好说了”

“迟约这就是迟约”

大宋平章军国事,太师贾似道手中,这个时候也捏着一张迟约。是平江兆丰行开出的迟约,也100石额度,行约价每石一贯的迟约。

这些日子,米粮迟约渐渐成为了江南商场上的热门话题。凡是涉及米粮生意的豪商大户,就没有不知道这种迟约的。因为市面上有不少商行正在高价收进这种米粮迟约。一贯行约价相对目前的米价已经够高的了,而每订一张100石额度的迟约,就能额外得到10贯定约钱。这简直就是在送钱给米粮商,这行约价再加上定约钱,等于出到了每石一贯又八十文铜钱。比目前镇江米市上的米价贵了足有八十文,而且这些迟约的行约时间还在秋收后,到那时,米价肯定比现在便宜的多。

所以摊上这种好事多米粮商就没有不订约的。短短一个月间,各大米行定出去的迟约总量,保守估计都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张,而且临安的各家印书社都接到了印制迟约的生意。其中就有廖莹中家开办的世彩堂。

“太师,这就是迟约,是在平江兆丰行找学生的世彩堂印的,一共要印1000张。”

“平江”贾似道皱眉,“平江往镇江运米平江不是离临安更近些么而且平江本身也是大城啊,当地的米价向来不比临安低多少吧每石一贯又八十文铜钱的约他们也订”

“太师有所不知,现在这迟约涨价了。”

“什么不是1贯行约了”

“行约价还是1贯,但是迟约本身涨起来了,80文一张买不到了,涨到160文了”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贾似道愣了一下,随即又笑着说,“定是蒲寿庚的手笔,随他去折腾群玉,现在临安、明州、泉州、绍兴四府的常平仓都满吧”

“满,都满满的”

“好,那就随他去炒米价贵点也不坏,谷贱伤农啊”

第505章牛市来了

当春意在江南渐渐浓郁起来的时候,原来因为北地传来的坏消息虽然忽必烈在打肿脸装胜利,但是江南的士大夫们还是习惯看图说话,地图上谁的地盘变大了,一定是胜利者,反之肯定打了败仗而变得沉闷烦躁的气氛,也突然变得有点轻松欢乐了。

西湖之上,又是处处莺歌燕舞,冬天时愁眉苦脸,一副忧国忧民样子的文官,此刻又成了风流才子,和临安青楼瓦肆里的佳人们乘坐画舫同游西湖了。

临安的茶馆酒楼,这时也生意兴隆起来,每天都顾客盈门,而且客人们的出手仿佛也大方了几分。跑堂的小厮一日下来,都能有几十个铜钱的小费。刚刚从随州开来的六千楚勇,这些日子也是精神抖擞的在御街和各个城门口巡逻。看看他们身上披着的厚重坚实的步人甲,手中泛着寒芒的长枪,还有那种带着杀气的沉稳步伐,就比昔日护佑临安城的三衙兵强了不知多少

看来这书生掌兵还是有道理的,光是李庭芝练出来的楚勇,恐怕就比大宋任何一个武夫教养出来的兵士要强了许多。据说这些随州募来的楚勇不仅个个武艺精熟,而且每日还有随州籍的士子给他们将圣人的道理可是真正的大道理,还是由真正的士子在讲。现在大宋的团练讲究的是书生带兵,大部分的军官都是士子,士兵又是他们的佃户或同宗,是被当成弟子教养的。这样用圣人道理教养出来的军队,怎么都不会弱于那支入了魔道的北明叛军吧

若大宋有二三十万这样的精兵,北伐中原不谈,保住江南一方太平应该是不难的。

不过在这个春天,最让临安城内的文官们感到舒心的,还不是这支刚刚崭露头角的团练军。而是正在回升的米价这一轮米价下跌是始于四年多前的临安之变。陈德兴冲冠一怒为红颜,打掉了大宋国的表面统一,造成了十五镇节度使的割据局面。但是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

首先,在临安之变中表现拙劣的八万三衙兵被全部遣散每年可以节省下相当于几百万贯铜钱的军费开支。

其次,四川、京湖、两淮的方镇兵费不再需要朝廷全部承担。因为这些方镇已经不再是大宋天子的“御前大兵”,而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的开支自然要靠各自的兵头自己想办法了。

以上这两点变化,每年替南宋朝廷省下来的军费,就有数千万贯之巨而且自临安之变后,大宋和蒙古的三十年战争也正式结束。四年以来,国家就一直处于和平之中,战争费用和各种赈济难民的开支,也都降到了最低。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南宋的财政连着几年出现了少有的平衡局面。而财政平衡也就意味着南宋朝廷不再需要发行大量的会子搜刮民财。不仅如此,中断了几十年的会子赎回也在两年前恢复就是用铜钱或新一届会子赎回早期发行的会子,当然是要狠打个折扣的。会子这种纸币有些奇怪,理论上是会定期打折赎回的。有点像是一种可流通负利率债券。不过自打蒙宋战争开打,赎回会子的事情就像是个传说了。

几十年来,会子只发行不赎回,实际价值自然一跌再跌,而朝廷又用会子“和买”民间财货,等于变相加税,此举不但造成大量的自耕农破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通货膨胀。这通货膨胀最直接体现,就是作为生活必须品的粮食价格不断攀升

而随着会子赎回的重新启动和和买制度的基本取消并不是完全取消,而是因为没有庞大的军队需要供应,和买的东西便越来越少了,南宋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自然也就迅速转为了通货紧缩。

而且由于战争的结束和四川、京湖、两淮粮食生产的恢复,江南粮食市场的供应空前宽松。因此四年以来,粮价就不断走低。而粮价的下跌对临安、泉州等大城市的居民来说当然是好事儿,他们是粮食的消费者嘛

对于占南宋人口多数的佃户来说,粮价下跌虽然不是好事,但是损失也不很大。因为南宋流行的是实物地租,而且佃户所得仅够糊口,地主若再逼得太紧,他们弃佃出逃可就麻烦了现在各个方镇都在想尽办法招诱农民去他们的地盘上开垦种地,佃户要是跑了去,那真是皇帝老子也没办法可想的。

所以这粮价下跌的所有损失,就只能由地主阶级来承担了。这天下稍稍太平,老爷们的荷包却是缩了水。不管下面的老百姓是什么想法,在大老爷们心目中,荷包缩水总是坏事情。不过今年开春以来,形势似乎有了扭转,米价止跌回稳

先是秋天在镇江交割的迟约价上涨到了一贯又八十文以上。这可就已经高于镇江现米价格了,而南宋粮食市场上迟约价通常是低于现货价的。于是,在迟约全价维持一贯又八十文以上一段时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