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1(2/2)
陈德兴又笑盈盈对李翠仙和赵琳儿道:“仙儿,琳儿,孤王称帝后,你们都当皇后,这昭明宫中也要建东西二宫,仙儿当西皇后,琳儿就当东皇后。”
李翠仙福了一下,柔声道:“妾身谢过大王。”
赵琳儿只是甜甜一笑,“琳儿只有能和陈郎在一起就好了。”
“宝音,孤王要给你什么名分”陈德兴又笑盈盈看着自己的宠妃宝音,这个女人有一半欧人血统,身材本来就惹火,现在生了孩子,又更丰腴了几分。
“宝音也和琳儿妹妹一样,只要能和大王在一起就好了。”宝音说着话就是一个媚眼儿丢过来。现在崔月儿和赵琳儿都在休养身子,李翠仙又有了身孕,是陈德兴离开燕京南下前让她怀上的。而其他妃子还没有来燕京,现在后宫中就是她和杨婆儿的天下了
陈德兴轻叹一声,苦笑道:“可惜你我得分别几年了”
“分别几年”宝音的俏脸儿上都是惊讶。
“没错”陈德兴点点头,严肃地道,“等到春天,孤王就要北上扫荡燕山和漠南,待击退了末哥,你就动身去西域联络窝阔台系宗王。至于你的身份,就是明妃”
“明妃”宝音有些不明白。
“明妃就是明王之妃”陈德兴看了眼墨影娘。
影娘接着解释道:“明王乃是天道教至尊,并非世俗之王号。大王便是称了帝,明王尊号依旧会保留的。”说话间,墨影娘的面庞上滑过一丝不意见的绯红,吸了口气又用平静的语气道,“明妃乃是天道教的称号,必须精通天道,且是天道教道姑,又侍奉明王的女子,才有可能获得。”
什么意思宝音完全听不明白,她信奉天道教是没错的,也能背诵天道教的各种经文,甚至还知道通天球飞天的道理。但是她却不是教职,怎么当明妃了呢
不过李翠仙却已经懂了,她口气疑惑地询问:“大王是想要向蒙古西道传播天道教”
妖女果然聪明陈德兴笑问:“仙儿,你觉得怎么样能行吗”
李翠仙蹙起秀眉,“蒙古到底不比生女真蒙古人这几十年来豪阔的很,所以向他们传教的教派也很多。”
的确,野生女真一帮穷光蛋,除了陈德兴别的神棍根本看不上。可蒙古人有钱啊西道的宗王个个都是阔佬,谁身边没有一堆神棍在忽悠
“可别的教派没有钢刀钢甲火药,”陈德兴道:“而孤王却有的是”
他看着宝音,“宝音,你去和海都说,忽必烈虽然守不住中原,但是他从中原得到的火药、钢刀和铜炮,却足够让他扫平窝阔台系的宗王除非他们皈依天道,得到孤王的支持”
第499章炒期货
西湖,西林桥旁。
曾经属于蒲寿庚的海云堂,现在已经物归原主了。在蒲寿庚回到海云堂的第一天,这位向来就行事高调的天下第一豪商便开始大手笔的撒钱。
不过是买粮食,而是古玩玉器,名人字画,美妾艳姬,好像不要钱似的往海云堂里面买入。与此同时,蒲寿庚还连日在海云堂中大摆酒宴,家里面暂时没有请到好厨子就包下了丰乐楼,让丰乐楼的厨子上门准备好酒好菜,招待四方来宾。
而让蒲寿庚昔日的生意伙伴和官场友人们感到吃惊的,却不是他的这种豪奢高调仗着手中有一支海上武力,蒲寿庚的行事素来高调,而且胆子特别的大,否则蒲家也不会在他手中发展到了顶峰,更不会因为他的冒险举动而几乎陷于覆灭。但是谁有能想到,当初几乎覆灭,连家都被抄,本人还被通缉的蒲寿庚,如今非但东山再起,而且还有更胜往昔之势。
因为蒲寿庚傍上了两座比泰山还要可靠的靠山大元皇帝忽必烈和大宋平章军国师,太师贾似道
前者任命他为大元兵部军粮器械监、宝钞监和江南走访采买使。这次便是奉了忽必烈的旨意和大元枢密院都承旨刘孝元一起南下出使的。
后者又力排众议,发还了蒲寿庚被抄没的“全部家产”。虽然谁都知道,被大宋朝廷抄去的家产是不可能“全部”发还的,但是这“全部发还”其实是一种态度,表明了大宋朝廷和贾似道对蒲家的支持。
而真正在商场上滚打过的老生意都知道,做生意这档子事儿,后台永远比本钱重要。特别是做大生意,可以没有本钱,但是绝对不买没有后台。
没有本钱而有后台,可以去借本钱,可以去赊货品。别人不愁他还不上帐。若是有本钱而没有后台,那最好在自家后院挖个坑把钱埋起来,什么买卖也别做,更别露富,省得让有势力的官员恶霸惦记上
而蒲寿庚现在的情况,显然是又有后台,又有本钱就是大宋朝廷一文钱也不发还,也没有人相信蒲寿庚会没有钱的。而且人家现在还担任了大元的军粮器械监、宝钞监和江南走访采买使三大肥缺。这次来江南不为别的,就是来替大元国采买粮食和军器的。
这样的人物,又怎么会没有钱呢而且看他这些日子挥金如土的派头也知道蒲家的底子又多厚了。
“海云,你真有恁么多钱可以花用”
刘孝元这些日子,一直陪着蒲寿庚在四下应酬,昨天晚上又包下丰乐楼宴客,喝了一个通宵,直到次日清晨,两人才共乘一辆马车回府。车刚进西林桥,刘孝元就忍不住发问了。
蒲寿庚道:“其实也没有多少,累年积蓄已经去了九成多。宋国户部发还的500万贯会子,还有贾似道借的500万会子现在已经花用掉一多半了。”
“什么那你准备怎么炒高粮食”刘孝元大惊失色的表情。“你都把本钱用光了,这大汗的使命,又该如何达成”
“嘿嘿嘿嘿”
蒲寿庚笑得前呼后仰,“明经兄该不会以为用1000万贯会子顶多相当于200万贯铜钱去买米,就能炒高粮价吧”
“难道不是这样”刘孝元虽然饱读诗书,还有一肚子诡计,但是对生意上的事情,一样是个棒槌。
刘孝元道:“200万贯铜拿去江淮,也能买进200万石糙米,多少能抬高些粮价吧”
蒲寿庚摆摆手:“半点用处也无。”
蒲大奸商思索片刻,“某已经问过专门做粮食买卖的朋友了自打临安之变后,宋国的京湖、四川和江淮诸藩,都鼓足干劲在募民屯垦。到了去年,各方镇的屯田都有了效果,因而各地才告丰收的。”
这个丰收一来是蒙宋战争结束后的和平红利,二来也是逼出来的。原来那些镇帅给南宋当武将的时候,并不用心经营地盘,只管伸手向临安要钱就是了。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