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奸雄天下 > 分节阅读 278

分节阅读 278(2/2)

目录

这几十年来汉地的纷乱,不仅淬炼出了几支汉侯强兵,就连这北地百姓,也被磨砺出了锋芒历史上中原和淮地男儿在宋亡之后数十年便在明教、白莲教的组织下发动了掀翻蒙元帝国的大起义那时汉家儿男甚至能在金莲川草原上击败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屠了大元国的上都开平

这汉家农人不敌草原游牧的神话,与其说是蒙古、女真、契丹这等强大的蛮夷政权所书写的,还不如说是汉家王朝的统治者为了江山万万年而有意弱化民间武力所造成的后果。而蒙古统治者却没有如女真和后来的满清一样,以文治科举弱化汉人民间的武艺,结果造成汉人的武力在蒙古统治下出现了复兴

而北地汉侯的强大军力,便是建立在北地汉人在摆脱了科举文治束缚后武力上升的基础之上的。在原本的历史上,汉侯在李璮兵败后被忽必烈步步打压,失去了威胁蒙古统治的实力。

然而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政策而已,由武力而不是文章决定社会地位和财富分配的制度,在蒙古一朝始终存在,并且最终养成了民间的武力,成为了大蒙古国的掘墓人。

而现在,由于陈德兴的出现,由蒙古人的政策所养成的汉家武力,已经提前拥有了用武之地

忽必烈坐在马背上,定定地看着远处的景象,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叹了口气,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地道:“今日之难,错不在朕,而在历代先汗不用儒生之言啊”

跟着忽必烈而来的蒙古重将宗王听了这话都是一头雾水,有几个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忽必烈一挥手阻挡住了。

“你们不懂,不要说什么了,事到如今就只有战了”忽必烈回头扫了众将一眼,“你们谁去试探一下”

“某家愿往”头辇哥大声应道。

这次跟随忽必烈而来的五个万户长分别是怯薛长安童,左翼第一万户长头辇哥,右翼第一万户长塔察儿,右翼第三万户长忽怜蒙哥的女婿,左翼第四万户长忽鲁歹成吉思汗庶孙。其中安童是挂名的,怯薛军是忽必烈亲自在指挥,当然没有让老大第一个冲的道理。塔察儿也不会出头的,他的兀鲁斯没有了,心里正窝火呢至于忽怜和忽鲁歹,只是因为身份高贵又和忽必烈亲近而当上万户长的,而且他们俩的万人队中一多半是东道兵,攻坚打硬仗是不行的。所以能上去的也只有头辇哥的万人队了。

“试探虚实即可,”忽必烈低声嘱咐道。“用不着拼命,俺们大蒙古的血本不能随便拿出来消耗。”

忽必烈这次亲自带着几万大军出击,与其说是想击败陈德兴,还不如说是想亲眼见识一下北明军是如何作战的。以便找出北明军的弱点,在将来战胜他们。

至于眼前这几万汉人是不是要杀光,他倒是不在乎的。反正这些汉人到了燕云,还得陈德兴想办法筹集粮食去喂饱他们

只要设法误了燕云和辽东的农时,陈德兴就会继续困于粮食至少忽必烈是这样认为的。而李璮应该是比较好对付的,只要灭了李璮,北地就是元明相争,蒙元毕竟根基深厚,完全可以用持久之战耗尽陈明的元气

这样天下,至少北地还是大蒙古的忽必烈心中暗下决心,等到把这场乱子平下去,大元一定要学大金、大宋,要贵文轻武,要让汉人去读四书五经,不能再整日打打杀杀了哪怕不灭掉南边的大宋也成。

汉人要都磨砺出了武力,那大蒙古就是一盘菜啊

就在忽必烈已经找到长久统治汉地,真正促进民族融合的不二法门之时。他的爱将霸突鲁正脸色苍白的看着大队大队的大唐府兵在自家坚守的寨墙前面摆出了厚实的军阵,甲胄在阳光下耀眼生光,一根根长枪如林般指向天空,红色的羽林军旗迎着北风高高飘扬。

而在阵列前方,架起了十几具三弓床子弩,正在一轮又一轮的发射着天雷箭,很有一点压着蒙古军轰击的意思。

其实蒙古军中也有不少三弓床弩和天雷箭,但是这种武器对于移动中的步兵方阵似乎没有太大的作用。一方面三弓床弩很难调节射程,如果没有击中唐军步兵方阵,天雷箭就会飞到他们身后去。

另一方面,天雷箭的头部有个装火药的“战斗部”造成其穿透能力不佳,集中目标后“战斗部”往往会留在人体内,造成引线被人的鲜血浇灭而无法爆炸。因而元军的天雷箭给唐军步兵造成的伤亡相当有限。

此外,三弓床弩因为是直射武器,只能放在阵前使用。因此在唐军的几轮冲锋突破后,元军的三弓床弩大多毁坏遗失了。

而唐军的天雷箭因为是轰击固定目标,所以大半能在元军的阵地上炸开。这些天雷箭的威力虽然不怎么大,但是没完没了的轰击还是挺打击守军士气的。

这时唐军的三弓床弩突然停止了射击,这意味着他们步兵的又一波进攻又要开始了

霸突鲁按着寨墙边缘重重吐了口气,回头脸色铁青的下令:“抽调人马,准备填缺口,不能让伪唐的逆贼把寨墙夺了去俺们要死守此间,直到三日之期届满”

看到部下得令而去,霸突鲁又长叹一声,仿佛是自言自语地说:“入娘的,都说李璮不能打,现在怎生就这般厉害了呢”

第464章三国杀五军事革命

就在太原城下的血战愈演愈烈的同时,蒙古大汗忽必烈正骑马站在高处观看着一场极有价值的战斗

之所以说这场规模并不大的战斗是极有价值的,并不是因为郭侃或者柳家镇内的几万汉人难民有什么价值。郭侃的死活,几万汉人难民的死活,不在忽必烈心上,甚至也不在陈德兴的心上。

但是穿着板甲的步兵和蒙古骑兵的第一次交锋,却是极有看头的

13世纪的蒙古骑兵虽然威震欧亚,但是究其战术,也不过是在骑射、步射、骑马冲阵和下马肉搏等传统战术战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升级。其基础还是“射”、“冲”、“搏”三样。蒙古人的男儿三技,射箭、骑马、摔跤,大约就是蒙古武力的基础,当然也是蒙古社会的上升通道。因而13世纪的蒙古骑兵,大多还是精于射箭、骑马和摔跤的。

头辇哥首先祭出的下马步射的战法。四个蒙古千人队奉命下马,其中一个千人队携带盾牌和弯刀,组成了三个横阵,从左、中、右三个方向,缓缓向前逼近。在三个盾牌横阵的背后,都是一个持着步弓的蒙古千人队。

郭侃也举着个望远镜一直在观察蒙古人的动向,看到他们一次出动了四个千人队,连忙放下望远镜,大声嚷道:“直娘贼的,蒙古鞑子上来了,都给俺精神些,有甲的都披上,准备战啦”

前文提过,郭侃的兵都是打老了仗的职业兵。即便发现了上万蒙古人忽必烈的主力并没有完全展现在郭侃面前,也没有什么好惊慌的。蒙古骑射无敌的神话,在他们看来就是个笑话。手持长枪,结成坚阵的步兵,根本就不是骑兵能冲垮的。而他们身上的钢甲,同样不是蒙古人的弓箭能射穿的

“枪兵第一、二两营,刀盾兵第一营,弓手第一营出列其余人手退守土围子,让炮连把大炮给俺推上来架在土围子上,不过别开炮,等蒙古鞑子的骑兵上来再轰”

郭侃将一顶钢造的头盔扣在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