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6(2/2)
李翠仙闻言,只是苦苦一笑:“唐明交恶不是眼下需要担心的,因为忽必烈还没有死而且已经火并掉了阿里不哥此等人物,又手握十几万蒙古精锐,才是外公和爹爹需要操心的。”她扭过头,认真的看着王文统,“外公有何妙计可以破忽必烈而定中原”
王文统胸有成竹地点点头,道:“自然是先定名分,后收人心,再定中原,最后北取燕京了。”
李翠仙蹙着秀眉,细细品味着王文统的话:“先定名分那便是爹爹要做皇帝了后收人心爹爹难道是要开科取士”
通过考试录取官员这事儿,在益都相公的地盘上一直都是有的。和别的汉侯不同,益都李家脱胎于金末红袄军,这是一支以在中原恢复汉家天下为宗旨的农民起义武装。后来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投靠蒙古,但是红袄军上下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宗旨。而李璮本人,更是处处以陇西李家,大唐之后自居。自然也将始自隋唐,在宋代大兴的科举制度引入了益都。
不过益都科举在以往的规模并不太大,只是地方性的考试录取文官,也没有什么秀才、举人、进士的名号。考试的形势也比较简单,就是在益都贡院做过卷子,再领到李璮那里相个面,然后就给个芝麻官儿打发了。但就是这么一条小小的上升通道,便将益都境内的士绅整合进了李氏集团,让李璮在益都的统治得以稳定,而且还能逐步扩大势力。
这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从来不是为国取才,只是一条给地方士绅上升并且分享政权的通道。有了这条通道,地方势力和中央便有了共同利益,中央政权也容易得到地方势力的拥护。
所以感到蒙古武力已经难以维持对汉地统治的忽必烈要开科举,一心想要恢复李唐江山的李璮在登基做皇帝后也要正式开科取士。而陈德兴父子也在南宋的科举制度上动手脚,想要以武代文扶植起一个拥护陈氏政权的武士绅集团来取代拥护南宋的文人士大夫。
唐元明三方,这个时候都把目光投向了科举取士
“外公,我爹爹是想开文举还是开武举”李翠仙有此一问,其实是受了陈德兴的影响。她现在也认为大宋之败是因为文贵武轻的以文取士。
“自然是文武并重了。”王文统笑着摸摸胡子,“北地不比南朝,那等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可比叫花子强不了多少,拉拢他们做甚”
北地自沦陷于女真铁蹄以来,就没有什么文贵武轻,历来都是武贵文轻的。而且社会秩序也一直不如南宋,地方豪族多习武艺以自保。到了蒙古入中原后更是如此。譬如严忠济文人、艺术家、东平路行军万户、张弘范等人,都是文武双全。便是王文统也有些武艺而且精通军略。
那些只有一肚子文采,没有什么武艺傍身的北地儒生,过得都很清苦。李璮当然不会没来由去给他们官做历史上大宋开始大推文贵武轻的时候,天下已经大定,只有契丹据着燕云十六州而已,收不回对大宋天下也没多大影响。
而眼下还是争天下的时候,便是要开科取士,也要偏向武人,一方面可以拉拢乱世中的豪族,一方面也能选拔出文武全能的人才这乱世当中还是要用人才的
所以陈家父子提出的“以武取士”的科举游戏规则,便很自然的被李璮、王文统采用了。
李翠仙的眉头仍然没有展开,他老爹李璮造反做皇帝的步骤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稳扎稳打,一步步的展开。但是行事之缓,还是让人担心。原本可以趁着蒙古内讧急袭燕京定大局的。结果忽必烈都把阿里不哥害了,李璮还在山东没有出动。白白丧失了机会,忽必烈已经“迁都”京兆府,现在便是取了燕京,也不可能一举定大事了。
唐元两国在中原拉锯相斗的大势已成宋明两国,倒是可以坐山观虎斗了。
第384章唐宋元明五
同一时间,在江南安逸繁华之地的大宋行都临安,关于陈德兴是明王降世的消息和北地招讨司的露布报捷,几乎前后脚传来
陈德兴是降世明王的消息,是临安的天道教徒明教徒和从江华岛返回的客商带来的。当然也包括了通天球神迹的情况,有不少客商还声称亲眼所见通天神迹
而露布报捷所报的是海津镇大捷和庄水大捷北伐大军已经打到了燕云和辽东还在海河岸边大败蒙古大军,现在正驻兵塘沽,随时准备西进燕京,将蒙古人的势力逐出中原
这两个消息合在一起,顿时让稍稍平静一些的临安城举城哗然。明王是什么来路,临安城内的大人物谁不知道陈德兴自称明王降世,这便是想要代宋而立了至于神仙什么的,大部分读过圣贤书的人物,却是不信的。
而陈德兴大军已到燕云和辽东的消息,在很多人看来,也是个危险的信号。陈德兴一旦夺取燕云,便是做到了大宋300年来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有了这份功劳,足够让他拥有取代大宋的威望了
西湖葛岭,贾似道赐第后宅的后乐园内,一席家宴,正到宾主尽欢之时。眼下正是新年将至,园中一片雪景,倒真是个饮宴赏雪的好时候儿。
贾府的饮宴,自然是豪奢无比的,摆在一处雕梁画栋的花厅里面。分席而食,诺大的花厅里面摆了些锦榻矮几,几上是各色美酒美食。花厅的地砖下面还修了取暖的火道地龙,热气通过火道传到屋内,花厅里面暖哄哄的好似春日。
赴宴的人不多,就是贾似道的几个心腹还有刚刚从广东和福建返回的吴潜、江万里。不过伺候的人却不少,都是贾家养的美姬,个个姿容艳丽,堪称绝色,便是在宫中也难得见。
席上还有一歌姬喝着琴声在吟唱诗词,都是贾似道、江万里、廖莹中、李庭芝、青阳梦炎、陆秀夫,还有新近成为贾似道心腹的陈宜中等人即兴所作。也不是什么佳句,无非就是应景的词赋,张口就来,少有能传唱开来的。
琴声嘎然而止,那歌姬也停止了吟唱,含笑朝方才作诗的陈宜中点了点头,只是一笑,便显出无限妖娆。让年轻风流,在临安瓦肆中早就艳遇无数的陈大才子也脸色微红,但还是还以一笑。
“慧娘,这里没有你什么事儿了。”贾似道仿佛没有瞧见,只是挥手让名叫李慧娘的姬妾退下,接着又补充一句:“伺候的人都退下,都退下吧。”
姬妾们知道平章公要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