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奸雄天下 > 分节阅读 112

分节阅读 112(2/2)

目录

“广阳岛上确实苦了一些。”陈德兴知道这个时代武将们的做派,又试探着道,“要不就在广阳城内拨一栋宅子,安国兄把家眷仆役都接过来吧。”

“还是算了吧,不能因为我坏了庆之兄这里的规矩。”王炎轻轻转动着手里的茶碗,“俺听家里的大人说,昔日岳家军、孟家军初兴的时候,也是非常简朴的,庆之兄的陈家军已经有了岳家军、孟家军的影子了。”

“不是有影子,而是已经超过岳家军、孟家军了岳家军、孟家军不过是因人成事,人亡政息。”陈德兴倒是大言不惭,不过说的也是事实。

岳家军、孟家军终归还是封建军队。维持军队战斗力的是人,是岳飞、孟宗政、孟珙,还有他们一手使出来的宿将老兵。这样的军队崛起固然迅速,但是衰败起来也快。现在京湖各处的驻屯之兵,往根子上追其实都是岳家军,可又有几支兵是堪用的孟家忠顺军也是一样,孟宗政、孟珙在的时候,忠顺军是可以和蒙古野战的,收复四川,收复襄阳,击毙蒙古太子阔出的都是他们。可是如今却只剩下守城的能力,基本是守,也只有王坚、高达、刘整三人的兵能守好。

王炎摇摇头,脸上露出了苦笑的表情,轻声道:“谁家不是这样穷的时候不要性命去搏,也能吃苦。富贵久了就会朽坏”

陈德兴打断道,“所以某家才要成立复兴社,设立大义教官,开办随营军校,制定各种操典、条令。这样,某家哪天不再带兵了,这霹雳水军也能保持如今的战力,成为护佑国家的柱石。”

王炎定定的看着这位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将主。

陈德兴制定的各种操典、条令,在他这个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好东西了。训练作战,行军扎营,保养器械,照顾伤员,防治疫病,储备物资,纪律监察林林总总的琐事,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写成操典、条令,下面的军官只需牢记照做,就能把兵带得井井有条。但是大义教官团和刚刚出现的复兴社,在王炎看起来似乎有些多余。带兵打仗嘛,最要紧的还是赏和罚,将恁般多的道理有甚用处就算能忽悠一时,也不可能长久,不值得花太多精力的。

陈德兴似乎明白了王炎的想法,笑吟吟的对他道:“安国想来不知大义教官团和复兴社的作用吧不若这样,从现在起,你就担当准备教官和复兴社准备社员,去亲眼看看教官团和复兴社是如何做事,如何让俺的霹雳水军与众不同的。”

第209章统战

广阳城内,陈德兴府邸。

孔玉急急忙忙的直入内院,这位在扬州城跟随陈德兴的书生,现在已经脱去了文弱的气质,参加了几番大战之后,举手投足之间,自由一股子凛冽杀气。

他现在是陈德兴在大义教官团中的主要帮手,虽然只是一介校尉,只是个不入流的武官。但是在霹雳水军中的地位,却不亚于陆虎、高大、张世杰这三员大将。现在更是复兴社的第一批社员,俨然是陈德兴系统的核心成员之一。

实际上,大义教官团的出现和发展,就意味着霹雳水军已经完全脱出了南宋朝廷的掌控。完完全全成了陈德兴的武力了。因为在霹雳水军之中,大义教官已经成了和各级带兵官平行的体系。教官和军官共掌兵权,军官主要负责指挥、训练。教官则负责思想教育和赏罚,实际上的权力不亚于军官,同后世赤色军队的政治委员无二。

而大义教官这个体系,又是其余宋军所无,不在大宋经制之内。所有的大义教官,除了陈德兴之外,最高的官阶就是校尉。没有一人拥有大宋朝廷的官位也就是说,一旦霹雳水军不再姓陈,所有的大义教官都将失去现在的权力和地位

这些大义教官的荣辱前程,完全是和陈德兴挂钩的

此外,霹雳水军中的大部分基层军官,不是随营武校的毕业生就是在校生,名分上说,全是陈德兴的学生。而且绝大多数人都别无背景,一旦失去陈德兴这座靠山,他们在军中的前程同样堪忧,能被投闲置散,昏昏噩噩一辈子,已经是侥幸了。而军中的中高级军官,又多是跟着陈德兴起家的琼花楼兄弟,同样和陈德兴休戚相关。

通过大义教官团、随营武校和琼花楼兄弟还有新鲜出炉的复兴社,陈德兴对霹雳水军的掌控,可以说到了如臂使指的地步。至少十分之九的军官,都必须追随陈德兴

就连读边历代史书,熟知历代帝王典故的孔玉孔秀才,都对陈德兴“设计”出来的这套军事制度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一套办法,比起三百年前开创这大宋三百年锦绣江山的艺祖皇帝的以文驭武之法,不知高明了多少倍能投在这样的主公门下,这未来的前程真是不可限量

一想到将来能有出将入相的一日,出身曲阜孔氏,身为至圣先师第52代孙的孔玉,就忍不住心头一阵火热起来

没错,孔玉不仅姓孔,而且还是货真价实的孔子后裔是曲阜北宗的子弟,不过却非嫡系,而是不值什么钱的旁支子弟。若是生在南宋,凭着圣人之后和自身的才学,总不难谋个差事。

但是在十儒九丐的北地,武夫当道,书生直如奴婢,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靠汉军世侯做门客幕僚。曲阜孔家的子弟,也不例外。孔玉便投了益都李璮的岳父王文统李翠仙的外公门下,不过也不怎么受重用,后来又跟着李翠仙南下两淮

孔玉熟门熟路的直奔陈德兴书房而去,才到门口,却看见李翠仙就站在那里。

“属下见过恩堂。”孔玉连忙躬身行礼,然后和李翠仙对了下眼神,忙又转了开去。

“孔秀才,跟我来吧。”李翠仙再到陈德兴身边后,便没有再联络过这个由她派遣出去的细作。

“秀才来了快请进吧。”

陈德兴的声音自内响起,让孔秀才入见。秀才冲着李翠仙稍一躬身,便走了进门,就见陈德兴端坐在书桌后面,正在翻看着一封书信。

孔玉深深朝着陈德兴行礼下去:“拜见将主。”

“坐。”

陈德兴放下书信这封信是临安的陈淮清寄来的,提及了一场迁都风波。原来蒙哥汗东下涪州的消息传到临安之后,举朝惶恐。理宗皇帝最宠信的宦官董宋臣趁机提出了迁都三明的提议。结果自然引来了满朝非议,请斩董宋臣的弹章堆起来比董宋臣的身高都高

而陈德兴的老爹则利用崇政殿说书的机会,提出了在福建海外的夷州筑城建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