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1(2/2)
进入到南海会馆里,光绪帝长吁短叹,康有为看出皇上心情不好,问道:“皇上,怎么了,今天朝堂之上是不是发生了不顺心之事”
光绪帝烦躁道:“不顺心朕自从变法以来,哪天顺心过,今天的早朝母后突然驾临,将朕一番怒斥,责骂朕急功急利,将新政推行的乌七八糟,一怒之下,连同翁师傅都革了职,最后还留下之意,对于八旗革新之事全部暂停,军事革新也全部暂停”
“啊”
在座的众位尽皆大惊失色,谭嗣同怒道:“皇上,您乃是一国之君,已经亲政有年,这朝事早就应该由您一言而决,为何到了如今圣母皇太后还要横加干涉,难道她老人家,就不怕史笔无情吗”
光绪脸色一变,怒道:“复生,住口圣母皇太后,乃是国母,地位尊崇,岂能容你横加诋毁,这是大逆不道”
谭嗣同脸色涨得通红,跪倒在地,说道:“皇上,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乃是成法,定例,即便是孝庄皇太后,在康熙爷亲政之后亦从来不加干涉,任由其施为,皇上乃是一国之君啊,国家大事,一言而决,这是必须保证的,不然下面的督抚永远都不会听从皇上的旨意,眼中只有皇太后,而没有皇上”
光绪脸色暗淡,说道:“罢了,复生,你先你来吧。南海,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咱们的新政就一直推行不下去,难道仅仅是前些日子,你们所说的两个原因吗”
康有为细细沉思一下,说道:“皇上,最近臣也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臣以为还有一个原因在其中。”
光绪帝说道:“好,那你说说看。”
康有为答道:“皇上,其实很简单,皇上才刚刚亲政几年时间,其中圣母皇太后还有一段时间决策国家大事,臣等也是刚刚进入政坛,我们对于执政的经验太少了,好多的东西都停留在理论上,对于执行层面却是差了很多。”
光绪点点头,叹道:“母后说的有一定道理啊,咱们的经验不足,改革却是大刀阔斧,我们失之于急躁了。”
梁启超答道:“皇上,可是我们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中兴大清,咱们的时间不多了,西洋列强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可不会在前面等着我们,我们只会被拖了越来越远。”
光绪帝目光闪烁,问道:“那你们可有什么好一些的对策”
梁启超说道:“臣以为,既然我们维新变法,推行新政的经验不足,那我们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作为我们的顾问,为我们规划革新进程,德意志、日本、沙俄,都是近些年来方才推动的革新,我们完全可聘用他们的政治家来充当我们的顾问,协助咱们推行新政。”
光绪帝眼睛一亮,问道:“卓如,那你有没有好的人选”
347第347章包藏祸心伊藤博文
梁启超答道:“陛下,最近臣听闻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已经在辞去首相一职后,来到了中国,日本明治维新的所有政策方针都是他一手制定并推动执行的。如今他身无半职,来到中国,紧密与朝中的一些要员接触,打算为大清维新变法效力,支持咱们朝廷进行变革。臣以为,我们可以与其接触一下,看看是怎么一个情况,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邀请其作为大清维新变法的总顾问,为咱们效力。”
光绪神情一震,说道:“好,好,此事,南海先生,就交给出面办理,接触之后,再行由朕出面接见,决定后续的事宜。”
光绪终于感觉看到了柳暗花明的前景,如今他推行新政屡屡受挫,好入容易,听说日本维新变法的始作俑者来到了大清,不啻与久旱逢甘霖,神情振奋。
伊藤博文确实来到了大清,这段时间他屡屡拜会大清国的一些高官显贵,出手豪绰,凡是见面之时都有重礼相赠,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与朝中的一批重臣大的火热,毕竟任何人都与钱没有仇恨。
伊藤博文此来确实肩负着沉重的使命,由他下野,山县有朋接任,再到他流落中国,都是日本人早就谋划好了的计策,意图以伊藤博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打入大清国内部,趁机参与清廷内部事务,遥控清廷维新政策向着有利于日本的方向转移,一旦失败的话,也要挑起清廷统治者内部的种种争端,以利于下一步对关外的侵略。
如今张毅不在国内,清廷朝局动荡,这个时候就是日本的天赐良机,只有在张毅远水难解近渴的时候,一个突袭,灭了东三省的军事力量,方才能够为全面侵略大清奠定基础,没有了军事力量,即便张毅再厉害,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伊藤博文已到了大清国就全面接管了日本在中国的所有情报机构,全面整顿,重新部署,以伊藤博文的能力,这个事情简直就是手到擒来,日本驻中国的情报机构,经过了一番调整之后,更加的隐秘,效率更加高超。
对于谭嗣同等书生来说,这些政治的黑暗之处,他们那里晓得,以为伊藤博文来到中国就是要帮助中国进行维新变法,睦邻友好来了呢。
南海会馆,这日夜里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伊藤博文,几个人见过面,分宾主落座。
康有为说道:“伊藤博文先生,在下可是久仰您的大名,今日才得相见,实乃三生有幸啊。”
伊藤博文呵呵笑道:“南海先生客气了,在下也久仰阁下的大名了,阁下乃是大清有名的博学宏儒,学问文章俱是才华横溢,老夫甚是钦佩。”
众人客套一番,康有为方才说道:“伊藤博文先生,我早就听闻贵国明治维新都是先生一手所策划,二十年的时间,使得日本国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如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强国了,方今,我大清光绪皇帝励精图治,企图中兴国运,只是如今朝中阻力重重,守旧一派的势力太过强大,新政难以推进下去,还请先生能够有以教我。”
伊藤博文笑道:“康先生,其实任何一个国家改革的时候都会遇到莫大的阻力或者压力,我们大日本帝国改革也是如此,明治天皇陛下乃是通过战争,结束了地方藩镇势力的阻碍,方才能够顺利推行维新,其实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如此,仅仅是我所知道呢,贵国张坚之将军在奉天推行新政不就是建立在血与火的基础之上吗,不下数百人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所以大清想要维新变法,同样也需要用武力镇压守旧的势力,为维新变法清除障碍。”
康有为一惊,说道:“伊藤博文先生,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中国讲究以和为贵,上天有好生之德,杀戮乃是解决问题的下下之策,如果能够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完成新政,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伊藤博文答道:“如果想要不流血就完成维新变法,那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个时间比之武力强行推动所花费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