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5(2/2)
自从回京之后便淡出视野的卢象昇,此次也出现在朝堂上,但仅仅是来到了朝堂而没有任何的举动。
直到崇祯皇帝对其大加褒扬之后,颁布对其的封赏,卢象昇才迈步出来叩首谢恩。果然不出朱平安所料,卢象昇被加封兵部尚书衔,还被授予太子少保的荣衔,但就是没有分派一个具有实权的职务。关于“少保”的加封,部分归附于杨嗣昌的御史和六科言官本打算趁此机会发难,给卢象昇一个难堪的,但却被杨嗣昌等人及时制止。
因为虽说太子少保是一个正二品的荣衔,但大明立国以来,却对这种荣衔的授予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因此获得者寥寥可数。比较出名的获得者便是景泰年间的于谦和万历、天启朝时的袁可立。而卢象昇此次受封,便是在巨鹿城城下一举歼灭两万鞑虏的战绩。
不过荣衔毕竟是荣衔,除了俸禄提升些,说出来好听些,别的实权却是一点也没有。也因此,杨嗣昌等人见排挤卢象昇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不愿再节外生枝,免得惹崇祯皇帝不高兴。
刚刚叩头谢恩之后。卢象昇便向皇帝奏请,去年老父于故乡病逝,身为人子。自当在家守孝,以全人子之意,但因为兵事在即,所以不得已戴孝出征。如今清军已经撤出关外,并交卸了总督勤王兵马的一应任命差使,所以,他卢象昇还是要回到家乡。结草为庐,替父亲守孝。卢象昇说的言辞恳切。动情之处,不禁潸然泪下,令群臣和皇帝也有些动容。
但杨嗣昌却是没有想到卢象昇能如此斩钉截铁的急流勇退,尤其是卢象昇以回乡守孝为名义请求退出朝堂。却着实像是在他和高启潜的脸上打了一记耳光一般,两人对视一眼,俱是有些不自在。
早在去年和前年的时候,杨嗣昌和高启潜的老父亦是相继病故仙游。卢象昇在家守孝的时候,朝廷诏旨命他即刻返回军前,当时卢象昇便叹息道,朝中军政要务皆由他们这三个不祥之人来掌管,难免会有所影响,因此特意向崇祯皇帝陈情暂时在家守孝。但因为兵事紧急。所以后来也不得不赶回军中。
卢象昇所说的“三个不祥之人”,便是指他、杨嗣昌和高启潜。
因此,卢象昇此言一出。群臣顿时议论纷纷,不少人便将眼光投向了杨嗣昌和高启潜,这么一来,两人在别人眼中便有了“恋栈不去”的意思,两人顿时狼狈不堪,对于卢象昇的恨意顿时又增加了几分。
崇祯皇帝却是感慨万分。心中却着实对卢象昇感觉有些亏欠,当下又厚赐下不少赏赐。看看杨嗣昌和高启潜尴尬的模样。崇祯皇帝又不免为两人解围,声明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忠孝难以两全之际,自然要以国家社稷为重。卢象昇是因为将清军击退,又交卸了差使,皇帝顾念他的辛劳,因此才特旨恩准他返乡守孝,但其他的朝廷大员则因为事务繁多,因此只能暂时由皇帝出面挽留,所以这才留在了朝中。如此一说,也算是为两人挽回了些许颜面。
接下来便是对高启潜、吴三桂、虎大威、杨国柱等参战将领的封赏,就连是被朱平安狙杀的王朴,也在其中。没办法,为了朝廷的颜面,王朴也跟着受了封赏。
高启潜因为是勤王军马的监军,因此也得到一些封赏,不过都是些虚衔和财物,虎大威和杨国柱则提升了品级。只有吴三桂才是这其中的最大受益者,至少在满朝文武的眼中看来是如此。因为,他从辽东前锋营副将的位置,直接被提拔为宁远总兵,可谓是连跳了两级,尤其他现在不过是不到三十岁的年纪,能如此被越级提拔,实在是少见。
吴三桂涕泪交流,跪在御阶前谢恩不止。崇祯皇帝倒是不以为意,反而是非常欣赏他“直爽“的武人性格,吩咐怀德上前将其搀扶起来,好言劝慰。
众人在羡慕的同时,却在小声的交头接耳。参战的武将上到督抚,下到一般的将领都已封赏完毕,却迟迟未见对于战功排在首位的朱平安的旨意颁布,这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朱平安站在武官队列的末尾,心中也着实有些忐忑,偷眼看了看排在前边的杨嗣昌、高启潜、卢象昇、贺逢圣等人,见他们也是一脸诧异,便知道这是崇祯皇帝的意思。只是不知道这位皇帝陛下葫芦中卖的是什么药
今日的朝会异常的顺利,只用半天功夫便对今后的政务方略进行了确定。洪承畴被任命为蓟辽总督,指挥关外作战,不日便可抵达京师。而孙传庭则总督河北、山东、河南兵马协助五省总督熊文灿全力追剿流寇。
杨嗣昌依旧掌管礼部和兵部,依然是内阁的实际掌控者,但刘宇亮在提出致仕,崇祯皇帝又恩准之后,却出人意料的没有提及新一任内阁首辅的事情,这让群臣不免为之一片哗然。
刚刚有臣子想要就此事上奏,但崇祯皇帝已经挥挥手准备退朝。王承恩朗声说道:“奉皇爷口谕,着中都留守司指挥佥事朱平安留下觐见,钦此”
朝中文武顿时纷纷将头扭向后边,数百道艳羡的目光顿时射向最末尾的朱平安。未完待续
第七章前尘往事
朱平安也没有想到崇祯皇帝居然会留下自己单独接受召见,心中不免有些七上八下。按照他和阴世纲在私下里的推断,此次立下战功,朝廷应该会授予他一名实缺,只不过兵部和内阁如今还在杨嗣昌的掌控下,难保他不会节外生枝。
所以,朱平安一早便和卢象昇通了气。巨鹿一战,卢象昇对朱平安的能力和品性大为折服,更是深感自己亏欠朱平安及其麾下良多。所以,当朱平安刚刚提及自己的顾虑,卢象昇便一口承揽下来。如果杨嗣昌敢对朱平安的任命有何干涉,卢象昇一定会对其不依不饶。再说,卢象昇此次急流勇退,已经显示出不愿再和杨嗣昌在朝堂上一争高下的态度,如果杨嗣昌再对他的部下朱平安有所动作,那卢象昇自然可以趁势反击,就算将官司打到御前也在所不惜。
但今日崇祯却是大反常态,竟然留下了朱平安自己单独召见,这其中蕴含的深意却是朱平安无法参详周全的了。
满朝文武各怀心思的从大殿上告退,陆续走过朱平安身边的时候,都投来满怀深意的一瞥。卢象昇和虎大威等人则是有些担忧的看了看朱平安。
不一会整个大殿上便显得空荡荡起来。
崇祯皇帝自下了御座,径直命怀德将朱平安领入暖阁。文武大员全部退走,但内官们却未得诏旨,自然是在御前侍候。就连曹化淳、高启潜、张云汉等人也都留了下来。
为了赶这朝会,朱平安可是一早便起身,直到上殿的时候。天光还未大亮,此时已然是饥肠辘辘,但只能强自忍耐。
约莫有一盏茶的时候,崇祯皇帝换上了一身常服,却是浆洗的有些褪色,崇祯不以为意,喝了几口茶。看看恭恭敬敬站在自己的面前的朱平安。年纪虽然不过才十七岁,但经过的战火的洗礼。整个人显得稳重成熟,更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肃杀气质飘散出来。
崇祯笑着点点头,眼睛中透出一种难以言表的亲近意味来。曹化淳和高启潜都是在其身边伺候多年的老人,一看崇祯这种表情。顿时各自心中都起了变化。
“单独留下您,朕并没有别的意思。你是此次巨鹿大战的首功之臣,对你的封赏,朕思忖了多日,这才决定下来。”
“臣只是忠于王事,不敢居功”
崇祯顿时笑了起来,“听闻你是天启二年生人,如今不过十七岁,怎地说话如此的老气横秋啊在朕面前。不必这么拘束,朕今日难得决定清闲片刻,你便大胆回话。朕不会在意”